一如市场预期,中国央行以10天一次的频率出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日更以18.5%的比例再创历史新高。在“加息”抑或“调存准率”的市场猜测中,货币政策天平暂时倾向了后者,消息甫出,引发市场热议。
“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在“加息缓行”的支持者看来,
存款准备金率对回收超量货币依然有效,因眼下中美利差扩大引发“热钱”流入的考量而暂缓加息,转以存准率及央票加大对冲。
不过,存款准备金率快速接近20%的影响,亦受市场关注。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10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存准率经验的上限约为23%,尽管这只是概率,但存准率高企将把商业银行更多的钱束之高阁,增加资金成本,而利率维持低位,将加大投机套利空间。眼下央票的“抽水机”功效大减,相较之下,加息更能切中要害。
还有观点认为,央行亦可能采取“先调存准率再加息”的步调。
鲁政委认为,加息扩大中美利差对“热钱”的吸引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他称,加息加大“热钱”流入的判断并不能得到经验数据的支持。今年4月至10月加息前,中美利差稳定,但6月份央行宣布重启汇改后,境外资金重新流入,真正的诱因不是利差,而是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反之,官方证实“热钱”部分流向楼市,若无加息,房地产泡沫控制不力,仍将吸引热钱流入。
未来货币政策取向是“控制货币”。在这一点上,市场各方达成了共识,但在何种手段更有效的问题上争论激烈。
“存准率”的支持者认为,控制银行间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可为未来预留更多的利率杠杆空间,比高市场利率更能有效抵御国际流动性入侵的风险,缩小资产泡沫;“加息”的支持者认为,加息有助信贷资源优化配置。鲁政委称,时下民间资本活力不强,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少。由于利率维持低位,大国企即便有发债等充裕的融资渠道,仍会大举贷款,加息可助信贷回流向小企业。
通胀之下,如何保护中国为数最多的小储户利益?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曾提出“以保值储蓄应对通胀”,近期现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亦提及此策略,她建议严重通胀时可实行“定额保值储蓄”政策,但市场经济状况下,国家不可能全面实行,而只能对小额存款人实施这一政策。不过鲁政委认为,如何界定小额储蓄存款人是关键,怎样疏导可能由此带来的通胀预期,亦应考虑周全。
或许央行在此前数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节点,都未曾面临如此之多的声音与观点。但可以相信,决策者如何落子,应是各方利弊权衡后的抉择。
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空前,宏调“棋局”何取何舍?是否允许货币政策作出可承受的探索?货币政策的效力、民众“钱袋”的感受,最终考验的是货币当局的智慧。
作者:贾靖峰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