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事件

高净值人群或达38.3万 金融机构竞逐私人银行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2月29日09:45
  昨日(12月28日),《福布斯》中文版与中国建设银行携手发布了《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为33.1万人,他们的投资资产总计为18.3万亿元。预计2010年中国高净值人数将达到38.3万人,他们的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达 到22.4万亿元。

  正是这“38.3万”提供的强而有力的支撑,让包括银行在内的各大金融机构竞逐私人银行业务。

  “据统计,私人银行带来的利润往往是普通客户的10倍以上,这是私人银行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的回报。”建设银行副行长陈佐夫表示。高净值客户的稳定性是比较强的。据了解,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世界上的五大银行的私人银行业绩下滑的程度好于其他的银行业务。

  陈佐夫认为,我国这些高净值人群规模的增加,迫切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专业人士对他们的资产进行全面的规划和专业化的管理,也实现他们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私人银行服务将成为主流。

  白皮书分析,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利差收入正逐步缩小,3%~5%的高利差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传统的信贷业务扩张将难以为继。

  因此,私人银行凭借高资本回报率、收入流持续稳定等特点,受到了中资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成为在新一轮竞争中取胜的战略“制高点”。

  2005年9月,瑞士友邦银行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国际私人银行,其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接踵而至。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中资银行也先后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

  白皮书指出,目前我国高净值人群分布日趋分散,且理财需求正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对于提供私人银行服务的机构来说,该项业务与传统零售银行业务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维护客户关系的重要性。

  而中国私人银行仍旧面临诸多发展瓶颈。体制和机制问题是私人银行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核心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李静瑕)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盛岚)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