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解析中国股指期货元年八大关键词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2010年12月31日05:40

  NO1. 筹备

  16年精心准备堪称世界最长

  股指期货是“怀胎多年”之后,才“呱呱坠地”的,其筹备周期堪称世界最长。它历经了12年的研究酝酿和4年的精心筹备,才“终成正果”。

  据了解,全球现有37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股指期货,覆盖GDP排名前20位的所有国

家或地区。除美国堪萨斯农产品交易所推出全球首只股指期货时,因监管权之争造成政府部门对立而拖延5年之久外,其他国家或地区股指期货筹备周期一般都在1至3年间。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准备工作堪称“最耐心、最精心、最细心”。

  期指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新生事物”。1993年3月10日,海南证券交易报价中心就在全国首次推出过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在推出半年后被关闭。其后以2000年重开股指期货研究成为转折点,2003年沪深证交所联合完成沪深300指数设计。

  随着2006年牛市的来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证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对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开始增强,中金所的成立和沪深300期指的确定,使得期指成为了市场的热点。

  2006年2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筹建组成立。

  2006年3月20日,中金所筹备工作在上海期货大厦8楼正式启动。从3月20日至6月20日的三个月时间里,筹备组的工作人员制定了一套包括股指期货交易标的、风险控制制度、中金所规章制度等配套规则。

  2006年9月8日,也就是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正式交易后第三天,中金所在上海期货大厦挂牌成立,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10天之后,中金所迅速公布了“沪深300指数期货暂定合约”,这是期指合约最初的范本,在后来多次进行了较大修改。

  同年10月30日,中金所推出沪深300期指仿真交易合约。此后,从2006年到2010年,也是中金所不断推出和完善期指规则的时间段,其中2007年4月15日正式施行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使得金融期货终获“准生证”。2007年6月27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配套实施细则发布,此举标志着金融期货的法规体系基本完备。

  2010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推出股指期货品种。我国期货市场仅有商品期货的时代也即将成为过去。

  2010年1月19日,就《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修订稿,以及《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公开征求意见,股指期货基本规则全线亮相。

  3月26日,中金所发布《关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市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确定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上市交易。

  NO2. 第一单

  花落谁家依旧是谜'

  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市,标志着中国A股市场告别了20年的单边市,开启了“做空时代”。

  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令万众瞩目。为夺得期指第一单,各期货公司秣马厉兵,“彩排”备战,甚至有的期货公司开出优厚的奖金“悬赏”。

  9点15分开盘后,中金所屏幕赫然显示“5月合约IF1005首笔成交;成交价3450.0点,成交量1手”。

  然而,时至今日,中金所没有公布首单成交的期货公司,因此,期指第一单花落谁家仍旧是个谜。由于没有相关部门的权威发布,当时产生了国泰君安期货、中期期货、海通期货、银河期货、南华期货等各种版本的第一单。

  当日,《证券日报》记者奔赴几大期货公司营业部,希望幸运逮到“第一单”。回看当日的报道,记者依稀又回到投资者激战第一单的“硝烟”中。

  昨日上午9点,在光大期货北京营业部,一位姓李的客户已经坐在电脑旁静候开盘。

   9点7分、8分、9分、10分——下单!

   9点15分,成交!为抢得首单李先生是有备而来。他下单买入的是IF1005合约,同时开出1手多单,1手空单,并以3450点成交。成交显示排在126位,这很出乎他的意料。他对《证券日报》记者感慨说:“没想到我以这样的速度竟然排在126位,看来抢夺首单的人确实不少,毕竟期指第一单有着非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该营业部总经理陈园园对本报记者说,在9点10分到9点14分集合竞价期间,从公司的其中一个交易系统可以看出共有7笔单子,多个客户以涨停买入,跌停卖出,为的就是争抢第一单。

  当天4个挂牌的5月、6月、9月、12月合约高开低走,主力合约IF1005合约收报3415.6点,涨0.49%;IF1006合约收报3441.6点,涨1.25%;IF1009合约收报3512.0点,涨3.32%;IF1012合约收报3557点,涨4.65%。4个挂牌合约累计成交116914手(双边),成交金额605.38亿元,总持仓量3590手。

  实际上,期指第一单花落谁家意义不大,股指期货平稳上市才是最重要的。

  NO3. 73万亿元

  成交额是A股的1.5倍

  截至11月底,期指累计成交量8256万手,累计成交额73. 3万亿元。而A股股票成交额为49.32万亿元,期指成交额已是其1.5倍。

  4月份一上市,期指成交就非常活跃,虽然上市月内只有11个交易日,但其交易规模日渐增长,月内成交量为285.9万手,成交额2.746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1.32%和15.19%。

  5月是股指期货的首个完整交易月份,从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期指5月成交额已占到了当月全国期市成交的1/3。该月期指成交量已增至1097.58万手,成交额9.4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4.03%和34.30%,环比分别增长392.21%和336.19%。

  不难看出,期指5月成交较4月进一步活跃。

  进入6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金额跨入百万亿元,达到117万亿多元。

  进入7月、8月、9月份,期指的成交量和成交额连续下降了3个月,但其在当月的全国期市成交额中,仍然占比1/3上下,其强悍的增长势头并未见减弱迹象。

  进入10月,期指数据又开始重拾增长势头。当月成交量为894万手,成交额9万多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13%和30.42%,环比分别增长4.01%和20.12%。

  在11月份,期指成交量又重新涨回1000万手以上,达到1129万手,成交额11.34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66%和25.62%,所占全国期市份额有所下降,环比分别增长26.25%和24.92%。

  期指今年前11月期指累计成交量已经达到8256万手,累计成交额为73.3万亿元。而全国期市前11月份累计成交额已经达到280万亿元,逼近300万亿元时代。

  NO4. 期现联动

  市场拟合度高达99%

  期货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价格发现,而期现联动,就是期货指数对现货指数不同程度的引领作用,这也是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期指上市不到半年,就具备了成熟市场的多项基本特征,其中合约期价始终围绕股市现价波动,期现价格拟合度较好。到了6月中旬以后,期现走势更加吻合,至2010年底,整个市场日益呈现出“逐步收窄趋稳”的态势。

  从开市首日,人们就开始对期指合约和A股市场的联动情况给予了很大关注。而当日除了A股开盘前的大幅高开及收市后尾盘回抽外,期指4合约均与大盘走势联动紧密。

  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后,期货价格始终跟随现货指数波动,拟合度高达99%以上。同时,主力合约的基差率绝大分时间内保持在2%以内,多数时间不足1%,个别时点最大仅约3.5%,这样的基差率在成熟市场一般也需两至三年才能达到。

  主力合约期现价差较大值出现在上市初期,一般都只是100点左右,绝大多数交易日价差波动区间都较小。单日振幅方面,4月19日曾有过一次226点,其后又有多次100余点,少于同期沪深300指数波动。

  期现联动是价格发现的表现形式。而开盘收盘时间,则是除了基差以外,期现联动的又一表现形式。

  期指交易时间比股市开盘早15分钟,收盘晚15分钟。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提前消化消息面,给现货走势提供指引,此时投资者可以观察期指的开盘情况,对股票、基金等进行集合竞价申报。

  而据业内人士统计,从期现开盘对比情况来看,统计期指、现指开盘价与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相比的涨幅,在期指上市后的77个交易日中,两者方向相同的交易日占83%。

  再拿台湾地区的数据来举例,如果把台湾地区每天股指期货的开盘涨跌,和现货指数开盘涨跌对比,会发现涨跌比例非常接近。这意味着每天在现货开盘前15分钟,股指期货已预告了现货的开盘价。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期现价格对信息反应程度的差异在逐渐变小,期指价格发现的功能在增强,市场运行日益理性成熟。事实上,如果现货开盘与期货走势差异较大,套利盘介入会导致两者价差变小。

  在日内走势上,期指领先现指2分钟已经成为市场共识,主要原因仍在市场机制。首先,现指由300只成分股加权构成,交易所计算成份股并发布行情就有一段时间的滞后,而期指可以直接交易,对市场信息反应得更快。其次,由于期货的T+0交易机制,良好的流动性、更低的交易成本,最终反映在价格走势上,期指领先现指也就不足为奇了。

  期现联动本身是说期货市场引领现货走势,而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说,或许还有另一层深刻的含义——首次将股市与期货市场打通。

  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发挥其自身具有的金融与期货的双重属性,有效地在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基金市场之间排除障碍,增强金融市场共融与流通。

  NO5. 机构入场

  券商基金等套保初见成效

  2010年年底前,沪深300股指期货特殊法人机构开户已经超过50户。而首批入市机构投资者已初见成效。

  据了解,以券商自营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套期保值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月份,中信证券卖出套保的累积收益约2.2亿元,部分弥补了同期股票市值下跌的亏损;国泰君安证券卖出套保使其在股市下跌中减亏达1亿元以上。

  目前股指期货开户数为5.6万户,自然人占比在95%以上,机构投资者数量仍较有限。为改变这种现状,中金所和期货公司近期举行了多场套保业务培训班,力推机构投资者加快入市步伐。

  目前,已有30多家证券公司开设了股指期货自营账户,10只券商定向理财产品和2只基金专户理财产品拿到了期指交易编码,另外,目前仍有10余只专户理财正在做期指开户准备。

  相比之下,同样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代表,阳光私募信托产品和QFII却仍然无法参与股指期货投资。本月中旬,中金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机构参与股指期货还处于尝试阶段,今后推动机构投资者入市将成为中金所的工作重点。

  公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尚受制于资金托管“瓶颈”,需要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多方协商寻求解决方案,也有待监管机构出台鼓励政策。

  据了解,中金所于今年2月22日9时起,正式受理客户开立股指期货交易编码申请。期指推出前夕,开户数为9137户,其中,自然人8944户,一般法人193户。

  5月13日,首批套保额度获批,基金、券商等特殊机构投资者可以入市套保。

  7月7日,证监会允许基金专户理财根据市场需求设计针对股指期货的产品,进行套期保值、投机或套利;8月末易方达推出国内首只包含对冲机制的“一对一”专户产品。

  9月15日,首批2家基金公司——汇添富基金和国投瑞银基金旗下专户产品正式在期货公司签下开户合同,并向中金所申请了股指期货交易编码。

  而继券商自营、资产管理中的定向理财先后试水股指期货之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开始进军股指期货,券商“小集合”首次试水期指交易。第一创业证券设计的国内首只获证监会批准投资股指期货的金益求金集合计划,已于12月23日开始通过其全国的17家营业部进行募集。

  上述情况预示着券商、基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开始逐步替代散户形成新的主力阵营,从而推动市场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NO6. 交割日魔咒

  原来是个“伪命题”

  股指期货自4月16日上市以来,已稳健运行了8个多月。而期指开局之初附着在股指期货上的所谓“交割日魔咒”,也随之被市场淡忘。

  “到期日效应”是舶来词,当被称之为“交割日魔咒”时,则让人产生些许的恐惧感。然而,股指期货8次平稳交割证明,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理的制度设计下,所谓的股指期货“交割日魔咒”是一个“伪命题”。

  “交割日魔咒”在第一个交割日之前被大肆渲染,这与当时的市场下跌环境有关。股指期货上市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大跌150点,跌幅4.79%,之后一直持续下跌,至第一个交割日(5月21日)前一天,上证指数从3130.30点跌至2555.94点,跌幅达18%。因此,股指期货就被当做股指暴跌的“替罪羊”。

  中金所公布的数据显示,股指期货历次交割合约数量较小,且期价紧随现货指数波动。以前4个月合约为例,5月合约交割640手,6月合约交割1394手,7月合约交割1245手;至8月20日交割时,仅有546手进入交割结算。

  在过去的在8个交割日中,主力合约有5个交割日上涨,3个交割日下跌。涨幅最大的为10月15日,主力合约涨4.37%,交割量为710手;跌幅最大的为8月20日,主力合约跌2.01%,当日交割量为546手,为7次交割中交割量最小的一次。交割量较大的为6月18日、7月16日和12月17日,分别为1394手、1245手和1351手。

  12月17日,股指期货上市以来的第8支合约——IF1012合约顺利交割,这也是今年最后一支交割的合约。

  沪深300股指期货充分借鉴了成熟资本市场股指期货发展的经验,设计了堪称最为严格的结算制度,要想操纵最后2小时的现货指数价格几乎不可能。随着8个合约的平稳交割,股指期货的平稳运行,“交割日魔咒”终将淡出人们的视野。

  NO7. 章鱼哥

  预测准确率如同抛硬币

  南非世界杯上,“章鱼哥”保罗因连续8次准确预测了赛事胜负,名震天下。

  今年8月份,沪深300期指市场也游进了一只“章鱼哥”——期指主力合约净仓位,并据此预测大盘的涨跌。

  所谓净仓位,是指股指期货交易中前20名多头期货公司的总多头期货仓位减去前20名空头期货公司的总空头仓位。如果当日净仓位为正,显示多头占上风,预测下一个交易日股市为涨;反之,净仓位为负,则空头占据上风,预测下一交易日股市为跌。

  根据净仓位的变化判断,7月28日至8月12日连续12次准确预测了大盘涨跌。长江证券分析师俞文冰计算后认为,其对第二日大盘涨跌的预测准确率已经从开始60%左右上升至近期的100%。

  这只期指“章鱼哥”真的如此神奇吗?本报金融机构中心曾经对此进行了梳理,统计结果表明,“章鱼哥”的准确率只有50%,跟抛硬币的概率差不多。

  有期货分析师认为,期指净持仓这条“章鱼哥”猜对的时间段,是今年7月28日到8月12日,这段时间沪深300指数从2800点两次上冲2930点遇阻,最终回落到2800点,市场处于震荡期,“一阴一阳”交替出现的特征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主力会员高抛低吸,在上涨时减多增空,在下跌时减空增多,自然容易出现“预测正确”的情况。

  其次,从股指期货上市以来的可检验的82个交易日中,只有46个交易日期指净持仓“预测正确”,正确概率仅为56%。

  期指净持仓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判大盘走势的指标,但要注意其本身的局限性,万万不可仅凭这一指标指导交易。

  而业内专家认为,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期指“章鱼哥”——多空持仓差分析将逐渐失去判断大盘阶段性方向的功能,其参考功能将逐渐减弱。原因如下:

  新的一年里,实际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将扩大,前20名的席位持仓总量占市场总持仓量的比例将大大降低,代表性越来越低;机构投资者数量将明显增加,持仓单边投机特征会降低;持仓报告上的持仓背景将更多元化,券商系期货公司一统江山的局面将被打破。

  随着期指的日渐成熟,期指“章鱼哥”的用武之地会越来越小,指导价值也将逐渐减弱。

  NO8. 风险控制

  最严格风控护航期指

  对于中国股指期货来说,风险控制并不仅仅是交易中的风险控制,它还包括风险防范和风险教育。它的制度的制订,它的准入门槛的严格,它的风险教育范围的广度,堪称世界之最。

  期指自4月16日上市交易后的第23个交易日——5月19日,首张罚单即开出。中金所当日通报称,对涉嫌违规的客户杨某采取限制开仓两周的措施。

  从防范风险方面,中金所把投资者教育作为筹备期间的头等大事来抓,中期协及广大期货公司展开了地毯式“期货扫盲”和“股指期货启蒙”教育,中金所也推出了仿真交易,旨在深化股指期货合约、规则与系统测试,同时提供实战演练平台。

  防范风险的另一件事,就是严格制订期指准入门槛,强调“适当性”原则,让适合的人来做适合的事。

  上市前夕出台的《关于建立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规定(试行)》及配套文件,为客户准入设置了种种限制。

  投资者开户的资金门槛为50万元;投资者需通过股指期货知识测试;必须具有累计10个交易日、20笔以上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记录,或最近三年内具有10笔以上商品期货交易成交记录;须进行综合情况评估,评估分值在70分以上才算作合格。

  此外开户者还要准备一大堆材料,专门安排一整天的时间来开户。

  片面追求开户数量的传统思维被坚决纠正,“只卖给合格投资者”成为中国金融衍生品截然区别于其它市场的独特风景线,从源头上保证了市场的高标准高质量。

  防范风险还体现在最严格的交易规则上。在合规的基础上严防交易“过度”,成为沪深300股指期货区别于全球同类产品的重要标志。

  从2007年6月27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配套实施细则公布,到2010年1月19日的修订稿以及《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公开征求意见,再到2月20日修订完成的合约、交易规则及实施细则全部亮相,显著体现出交易规则层层加码。

  中金所通过全面实施保证金、限价、限仓、大户报告、当日无负债、涨跌停板、强行平仓、强制减仓、风险警示等各项制度,根据市场情况有权采取暂停交易、调整涨跌停板、提高保证金、暂停开新仓、限制出金、限期平仓、强平强减等措施,八项手段对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