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池子”理论引发猜想 国际板呼之欲出

来源:投资者报
2011年01月04日00:35

  一场“筑池”行动正在悄然展开,这一行动在央行行长周小川抛出“池子”理论后引起市场广泛猜想。

  针对当前热钱流入压力,2010年11月初,周小川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中国将采取“总量对冲”的措施应对热钱。“把热钱放在一个池子里,而不让它泛滥到整个中国实体经济

,等它需要撤退时,将它从池子里放出去让它走。”

  2010年12月15日,周首次公开解释称典型的“池子”指的是外汇储备。

  不过,在多方专家看来,上述方法只是央行对冲热钱的传统方式,“筑池圈钱”的办法其实不止于此。

  至少在目前来看,摆在前面的就有两条路,一条是扩大股市规模,具体表现为加速国际板上市;另一条就是利用债券市场,促进债券市场吸纳资金的能力。

  有专家甚至认为,周所称的外汇储备为“池子”的言论,实际上是障眼法,其真正的“池子”仍是指国际板。

  所谓国际板,是指境外企业在A股发行上市。这些企业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被划分为“国际板”。

  对于国际板上市,2010年曾多次被官方提及。2010年11月底以来,该话题更是成为焦点。

  同年11月27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推动国际板的建设;11月29日,央行副行长马德伦表示,希望中国股市能尽早推出国际板;12月1日,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也表示,希望国际板能够在明年推出。而国际板最近一次被重点提及,是在上交所12月10日公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规划(2011~2020年)》中,国际板成为上交所三年战略目标。

  股市是一个吸纳资金的大池子。开通国际板就意味着把股市的池子做大,其收纳资金的能力自然也随之放大。因此,如果能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利用做大股市盘子的方法来吸纳流动性,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同时,对于构筑吸纳热钱的“池子”,一些专家学者还推荐资本市场中的另一大融资市场——债券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近期建言,中国的债券市场也可成为一个吸收热钱的“池子”。

  他解释称,中国可以效仿巴西的经验,专门在债市中辟出一块供应特定的债券品种,国债或者企业债,让境外资本来投资,相当于在债市中筑一个“池子”。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也提出类似观点。

  众所周知,债券市场是除股票市场之外最重要的资本市场之一。

  不过,要发挥债券市场的“池子”作用,还需要打破当前债市发展的瓶颈。因为长期以来,中国银行间债市和交易所债市处于割裂局面,这阻碍了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发展。

  近期多部门联合发布的一份通知有望打破13年来的分割局面,使得商业银行能重回交易所债券市场。

  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去年10月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如果国际板和债券市场真能发挥池子作用,那么,就可以避免因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热钱过多流入和撤离A股和楼市造成暴涨暴跌的“惨剧”,并且为央行更好地利用加息手段平抑通胀创造有利环境。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