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正在推进与其合作伙伴谈判,计划为中国市场特别推出一款新车。
据德国商报报道,这款小型车的报价将低于8000欧元,中方合作伙伴及新车名称尚未确定。大众中国总裁倪凯铭证实,在推进与中国合作厂商的谈判,中国政府也一直寻求开发专属中国市场的汽车品牌。
倪凯铭还称,推出本土品牌是进入大众尚未现身的细分市场的一个机会。事实上,8000欧元约合7万元人民币,在这一价位上,大众公司在国内尚无一款产品。此前,唯一低于7万元销售的上海大众高尔,也于2008年淡出市场。
在这一情况下,如何在更为低端的市场打开局面,新品牌的推出无疑是大众在国内的重要举措。
2010年,可视为国内合资厂商推出“合资自主”元年,在这一年,包括广汽本田、上汽通用五菱都分别发布了基于新品牌——理念、宝骏下的产品。东风日产也发布了自己的合资自主品牌——启辰。
除了上述三家外,北京现代、广汽丰田、东风本田、神龙汽车、长安福特马自达、一汽丰田等合资车企也均被曝出有意推出自主品牌。
如雨后春笋般的合资自主品牌背后,来自于审批的收紧。事实上,早在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规定,新建整车项目时,“中外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合资各方签署的并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合资经营合同等文件的有关内容开展相应的活动。未能实现合同内容要求的应抓紧进行完善。未能完善的,应暂停建设分厂并暂停进行新产品公告申请。”
虽然《通知》并未对此做进一步的解释,但据了解,在合资各方签署的经营合同中,大多包含有外资帮助中方开发自主车型的约定,业界普遍把这一条文理解为“合资自主换产能”。这是继“市场换技术”后,有关外资厂商开展中国业务的又一个隐形门槛。
在2006年后,国内汽车产量连过800万、1000万、1500万三大关口,但是“合资自主”却难觅身影。这种情况下,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对汽车企业异地建厂提出了新的产业要求,即异地建厂需同时导入新能源项目及自主品牌项目,二者缺一不可。
去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关于汽车厂家的扩张,原则上将来只能采取并购的方式。
在上述背景之下,2010年,合资自主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不过,来中国最早的大众,在政策敏感度上似乎慢了半拍。受此影响,本应在2010年年底开工建设的一汽大众广东佛山扩产项目暂时搁浅。对于大众极力推动的南方战略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
为此,大众中国区副总裁杨美虹在去年广州车展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新的要求我们已经非常了解,我们正在跟股东方谈,要找一个解决方案,相信新工厂审批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
(责任编辑:王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