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岩雪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以“寒冬中的丝丝暖意”来形容2008年经济形势,以“收获”二字概括了2009年经济形势。昨日,马建堂则是用“复杂”来形容2010年的中国经济。
“如果说2009年是中国经济比较困难的一年,2010年则是比较复杂的一年。”
马建堂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如此形容经济的走势。马建堂解释这个“复杂”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要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增强针对性、灵活性;第二个方面,从经济运行的走势上看,2010年既要保持2009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防止有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的状况,同时又要把国民经济引入平稳增长的轨道。进入2011年,抑通胀、保增长、促转变成为宏观政策目标三大焦点。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中央已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为稳健。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已进入加息周期,央行何时出台紧缩货币政策将是市场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经济增长驶入正常轨道
2010年GDP同比增长10.3%,远高于8%的预期目标,还高于2009年最终核实的9.2%。去年第4季度GDP增长9.8%,高于3季度的9.6%的增速,市场此前预期在紧缩货币政策出台以后,经济增速可能放缓,实践证明并非如此,这表明在积极财政支持下中国经济可以保持较快增长。 “去年经济数据总体上与此前预期一致,全年经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前3季GDP增长呈逐季回落走势,但在第四季度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翘尾,表明经济运行正趋于稳定。” 中国银行高级经济师周景彤认为,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还是不错的。
总结2010年的经济运行状况,周景彤总结了4个特点:增长较快,结构优化,通胀较低,效益提升。目前我国经济中通胀压力不断增大与传统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是两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也认为,从中国经济的整体表现来看,经济增长已经回到了常规的轨道。由于经济增长迅猛,产出缺口也开始转正。而中国异乎寻常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通胀上升、资产泡沫忧虑以及经济结构的更加不平衡等值得关注的政策挑战。
12月CPI回落至4.6%
12月CPI、PPI环比都有所下滑,尤其是CPI从上月的5.1%下滑至4.6%,显示政策调控的效果立竿见影。从月度同比涨幅来看,CPI全年持续上涨,从2010年年初的1.5%一直上涨至11月份5.1%的高位,而12月份4.6%的同比涨幅则是在连续6个月上涨之后的首次回落。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尽管12月份CPI、PPI涨幅有所回落,但这仅仅是阶段性回落,从推动CPI上涨的具体因素看,非食品价格涨幅已经连续3个月上涨,显示非食品领域的通胀压力变大。
银河证券宏观分析师张新法认为,去年12月CPI数据是暂时的回落,并不代表通胀趋势的扭转,今年的通货预期仍不容乐观,可能破“5%”触“6%”。 张新法称,政府的政策在抑通胀上起了一定作用,但是从统计方法来看,12月份CPI本来就应该是回落的。但是今年1月份CPI又会起来,不能因为12月份通胀回落就乐观。上半年通胀预期会比较大,3月份可能见高点。
消费和科技拉动作用增强
目前内需已经初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去年内需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继续增加,其中投资是主要拉动力之一。数据显示,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
马建堂在发布会上公布,2010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8%,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7.9%,拉动2010年GDP增长0.8个百分点,加在一起是10.3%。
2010年“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2009年有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也在增加,但是,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
“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的协调性增强,投资、消费对经济的推动更加平衡。”马建堂表示,消费、科技创新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此前也表示,20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初步实现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的改变。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也表示,区别于2010年部分消费增长来源于政府刺激,2011年的消费增长将步入更为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轨道。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明亮告诉记者,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对消费拉动1.05个百分点。中国城市化率年均有1.3%的提升速度,预计到2020年将从目前的46%升至55%,消费潜力巨大。
2011年经济增长无忧
虽然经济增速仍主要依赖投资,我国经济仍处于转型之中,但专家对于未来的经济走势一致看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2011年GDP增速应该是9%到10%之间。从去年趋势来看,3季度应该是全年的高点,总体幅度比2010年会有所降低,但更加平稳,2011年将是回到趋势性增长的一年。
“2011年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势头,肯定也会在控制物价、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深化改革上取得明显的进展。”马建堂如此展望2011年中国经济。
诸建芳预计2011年GDP增速将达到9.5%,受基数效应和政府紧缩政策的影响,预计全年GDP增速将呈前低后高的走势。虽然数据上较去年有一定回落,但符合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水平,是比较健康的。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同样认为明年GDP会达到9.5%,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尤其是一二季度GDP会稍有回落,他强调“这正是政府调控的目的,非常正常,不必恐慌。”
李慧勇预计GDP增速会稍高点,为9.6%。他说:“由于出口超预期,十二五项目正在逐渐从规划转变为现实,2011年中国经济仍会保持较快增长。我们维持2011年经济增长9.6%、及前低后高的判断。”
虽然经济学家们都预计GDP增速会低于2010年,但这个增速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就表示,去年中国10.3%的GDP增速仍处于合理的增长范围,总体趋势来看,中国经济从平稳向好已经转变为稳定增长。但目前地方政府过高的增长预期不利于控制通胀,预计2011年GDP增速控制在9.5%~10%之间。左小蕾认为,政府不需要加大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否则会引发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今年物价可控制在合理水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预计,今年上半年CPI翘尾因素大概为3%左右,真正涨价因素为2%左右,预计上半年的CPI涨幅会在5%左右,但不会高于2008年上半年的涨价形势。此外,2010年的货币供给量没有完成调控指标,可能导致未来物价上涨的压力超出预期,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
马建堂也在发布会上指出,2011年物价上涨压力很大,但有信心将物价控制在合理的、相对稳定的水平,如无意外,2011年物价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马建堂称,2011年物价上涨的压力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发达国家继续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发放了较多货币,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较多;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资料成本上升等因素;此外,2011年存在2.6个百分点左右的翘尾因素。
“尽管各级政府调控物价的努力在12月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对于2011年的物价走势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2011年消费物价既存在着上涨的压力,也存在着可以调控的有利条件。”马建堂表示。
李慧勇指出,从3个方面看,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通胀压力仍然很大:第一,前期货币超预期投放的滞后影响;第二,春节的季节性因素;第三,近期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他预计全年CPI上涨4.5%,前高后低,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通胀压力比较大。
“今年通胀水平必高于去年,政府的宏观调控任务不轻。”周景彤称,保守估计今年CPI涨幅将达到4%。通胀压力不可小视,在通胀上行、经济下行局势下,今年调控政策与去年相比也将有一定的变化,“宽财政,紧货币”是最有效也是最理想的政策搭配,鉴于此,中央已经确定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信贷投放将回归常态。
李稻葵也认为通胀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不能掉以轻心,他建议在1季度用利率调整的方式来调控通胀预期。此外,他还表示,广义货币去年增长较快,今年也将是重要调控对象。
加息或成重要手段
从2010年至今,央行已经连续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处于19%的历史高位。尽管如此,多家分析机构仍预测,2011年央行还将不止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中国渐渐驶入加息通道。
李慧勇表示,保增长和控物价仍是宏观政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当前情况下,增长无忧,而物价压力较大,控通胀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他强调“3率齐升防通胀”的观点。预计今年将加息3次,存款基准利率提升至3.5%,近期的敏感时间点为春节前后。
除了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对货币信贷总量控制外,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建议,应该以较快的频率提高利率,尽力缓解由于负利率导致的通胀预期和由此引发的对商品的囤积、惜售和资产泡沫等一系列问题。
周景彤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应该适时适度加息。如果不充分利用利率等货币政策进行调控,负利率会使居民存款意愿下降,刺激泡沫经济不断膨胀,从而导致资产替代现象。针对通货膨胀和负利率,居民需要动态调整资产配制,加大保值类的投资品种的比重,如房产、黄金、债券等等。
作者: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