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农民工用脚投票

来源:中青网 作者:叶铁桥
2011年02月14日14:56

  “工厂开工已两天了,车间里的工人还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偶尔来几个应聘的,瞧瞧也就走了。民工荒真的就这么严重了吗?十几亿的人口大国,人都到哪里去了?到底是人少了还是用工需求多了?”网友“湘行浮萍”在新浪微博上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代

表性的疑问:在上世纪80、90年代,“民工潮”一度让城市管理者应付不暇,但新世纪刚过一两年,“民工荒”的声音就开始零星出现。2004年春节过后,广东、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出现“民工荒”;进入下半年,一些一贯是农民工输出地的内陆省份也出现了企业招工难的现象。

  今年春节前后,各地都开始出现民工争夺大战。中国的农民工真的开始短缺了吗?是总量短缺还是结构性短缺,是局部短缺还是全局短缺,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现象?

  “刘易斯拐点”是否来到?

  第一拨民工荒出现在2002年左右。然而,数据显示,这些年来,全国农民工总量并没有下降,依然维持在两亿人以上。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其中,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总量也一直在增长,从2004年的9800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1.53亿人。

  但在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博士看来,农民工人数上的增长,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增长。据他介绍,深圳人口从2000年的700万已经增长到2010年的接近1300万,10年来翻了近一番,在人口构成中,很大的比例是外来务工的农民工。“这些年来,有多少地方在跟深圳一样发展。经济增长这么快,都需要工人。以前是普工(指普通工人)荒,现在是所有都荒。以前是某些行业荒,现在几乎每个行业都缺工。”

  北京大军智库经济咨询公司主任仲大军也认为,虽然民工荒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力的绝对短缺,但至少说明了新增劳动力的相对减少。“前几年,我国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每年净增1000万,现在只有五六百万了,再过五六年,可能只剩下一两百万了。但由于经济发展迅速,新增工作机会要大于这个数目,从而导致了招工紧张。”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认为,我国以前让许多人津津乐道的所谓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况,事实上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城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乡村人口绝对持续在减少,这意味着“农民工”的来源已经出现萎缩。

  他通过人口数据统计也发现,我国1975~1985年出生的总人口比1964~1974年出生的总人口少5500余万人,“这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实际上一个重要原因是,享受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时代人口大幅增长带来的劳动力大幅增长的红利,而这样的‘红利’已不太可能在下一个10年乃至20年继续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现在出现的大规模劳动力短缺、农民工工资连续数年上涨等现象,都证明了“刘易斯拐点”已在中国出现,且越来越明显。所谓“刘易斯拐点”,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的,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实际工资多年未涨,农民工用脚投票

  赵晓发现,我国留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仍然高达几亿人,根据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这其中的半数农民要进城。“需要转移的劳动力仍然是多数,而且急需转移的劳动力在未来几年更是高峰,劳动力的‘无限供给’的态势,可以说在5~10年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仍然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

  在此情形下,为什么仍会出现民工荒现象?赵晓研究认为,关键原因在于,近年来,在物价飞涨的大背景下,虽然农民工的名义工资在增长,但实际工资反而有所下降。他认为,民工荒不仅仅因为劳动力不足,“而是因为当前价格水平上的劳动力不足。(对劳动力)总需求上升太快,而工资的调整相对滞后。”

  事实上,早在2004年夏天,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派出的课题组,分两路赴农民工流入地广东及福建、浙江进行“民工荒”调查,同时委托安徽、四川、江西、湖南等几个劳动输出大省对本省劳务输出情况做出调查时,就发现一些企业是因为工资待遇差导致缺工严重。

  在当年9月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中,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表示:“工资缺乏吸引力和劳动条件差是普通工人短缺的主因。有关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12年来月工资只提高了68元。佛山不少企业外来工月工资在10年前就已达到600~1000元,但现在还是这个水平。而这些年来消费物价总体水平已明显上升,导致广东、福建等省实际工资水平的提高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目前广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比江苏低160多元;珠三角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广州为510元,甚至低于山西、江西520元的标准……”

  “民工荒是对中国劳工工资市场价格扭曲的一种惩罚!”龙永图在2004年11月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上一针见血地指出。

  仲大军说,每个人都是经济动物,都得算笔账。“这些农民工,抛家弃子,还不是图着到了年底能拿点钱回来,但他们一算,这点钱还不够物价上涨的,那还有什么意思呢?他们当然很无奈,但即使无奈,也会用脚投票,不去干了总行吧。”

  仲大军说,与此同时,我国地区发展从一边倒到相对平衡,中西部的农民工也能在家周边找到很多就业机会,“像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现在有很多企业在那里办厂,四川就不往外放人了,尽量争取省内就业。可以说,沿海地区利用绝对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次回到家乡,深刻感受家乡的变化非常大,经济社会已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友“summerxia”在一篇“过年回家之民工荒的思考”博文中写道,在当地正月初六举行的人才招聘会上,可以看到供需两旺的招聘场面,“我转了一圈,普工的工资都已经在1500元到2000元,还包吃住,年终还有奖金”。

  他写道,这样一来,为什么要不远千里,离开家乡和亲人到外地去打工?家里也照顾不到,钱也没多赚,还要自己解决吃饭、租房等生活问题,同时每年回家还不得不挤火车,遭遇买票难等难题。

  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李昌平则预言,今年将是“民工荒”最严重的一年,“春节后的农民工工资将上涨20%~30%。建议农民工在签订就业合同时,守住涨工资20%的底线”。

  呼唤同等国民待遇

  “民工荒不是加一点钱的事!” 网友“吴观澜”在微博中说,提高待遇可能会缓解一点民工荒,但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为农民工要求的不仅仅是优惠合同,而是产业工人的待遇和尊重。为什么一个人为城市打工20年,却没退休养老住房户口呢?如果没有这些,农民工也许宁愿选择在家乡小厂拿低工资,做生意,不必忍受离乡之苦和城市歧视”。

  刘开明对此深有感触,2001年,他研究农民工的著作标题为《边缘人》,这体现了他对这个群体的观感:“对这个群体,城市主要是一种排斥的政策,没有真正实现社会融合的政策。”

  他说,比如深圳,农民工为这个城市创造了这么多财富,为什么就不能得到一点回报?如果政府肯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一笔钱来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农民工也不至于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城市只需要劳动,只需要工人,却不理解需要的这些人,也有自身的全面需要。他们想融入城市,企业也希望他们稳定,但整个政策体系实际上是排斥他们融入城市的”。

  仲大军也认为,对于农村而言,我国的城市更像是个“特殊利益集团”,城市发展好上加好,农村却始终滞后。“事实上,城市就是通过利用农村的廉价劳动力在发展,城市始终没能给这样一批人同等国民待遇,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制度安排上作了很多努力,但在最发达地区,壁垒还是相当坚固的。”

  刘开明和仲大军都认为,“民工荒”将产生一种倒逼机制,将那些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企业淘汰掉,并最终促使中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这是好事”,仲大军说,有些人总担心人口红利没有了,劳动力成本增加了,“事实上,那些血汗工厂就应该让它自然消失。劳动力升值了,怕什么呀,中国的经济就会不行了?我看不会。中国总得往前发展。”

  他说,那种对劳动力资源掠夺式的利用必将走向终结,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将是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中的重要话题——这也是“民工荒”带来的警示。

  

(责任编辑:王霄)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