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停牌四年、几度扬言退市的北亚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705.SH,下称S*ST北亚),在“破产重整”多年以后,突然起死回生,中国航空集团下属中航投资全资重组启动。
“大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从未放弃过铁路系统内部重组。”2月13日,一名坚持4年
不断维权的S*ST北亚散户说。S*ST北亚起死回生,中航投资骤然注入,让艰难维权数年的散户们欣喜若狂,他们相信脱离铁道系统,是挽回损失的唯一途径。然而,作为铁路概念第一股,铁路系统突然放手千金难求的融资平台,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曾经的铁路概念第一股、曾经爆发的铁路系统腐败窝案、曾经被掏空的数十亿资产以及一系列无解的迷局,也许将随着微妙时刻的突然重组,终将真相大白,亦或永远隐匿。
北亚沉浮
S*ST北亚沉浮背后,是一部缩微版的铁路体制改制断代史。S*ST北亚于1992年7月创立,发起人及大股东便是哈尔滨铁路局 (下称“哈局” ),该公司于1996年5月16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时称“铁路第一股”,颇受资本市场和散户追捧。
这一年8月,与哈局“地缘政治”联系密切的是沈阳铁路局原领导调任。此后,S*ST北亚破产重组中,铁道部直属单位沈阳铁路局,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改革探路者,已成铁路第一股的S*ST北亚成为了哈局乃至铁道部的宠儿,哈铁将自己垄断资源中的优质资产划拨S*ST北亚。
1999年7月6日,哈局承诺由S*ST北亚独家承担哈局管辖区内数条铁路干线上的动车组旅客列车运输业务。
2001年1月,公司又分别与哈局、北京铁路局、郑州铁路局签署了合作期限长达16年的《合作经营客运项目协议》,S*ST北亚获得了在合作方铁路局辖区内与各铁路局合作经营线路的优先权。
S*ST北亚也对路网改革抱以极大憧憬,其成功上市后,将其分别于1999年及2001年增发募集的10多亿资金均投入铁路运输业。
然而,S*ST北亚的美好计划,在2003年力推“路网分离”改革的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卸任后,因铁道系统内部利益分配不均而戛然而止,“路网分离”改革撤销,S*ST北亚的铁路运输发展计划胎死腹中,原来7条黄金线路运输相继搁浅,投资铁路而被占用的超5亿元资金灰飞烟灭,花大价钱买来的动车组只能被哈铁无偿使用。
此后,受政策影响,原本效益可观的S*ST北亚深陷亏损泥沼,S*ST北亚启动涉及贸易、房产的多元化发展战略,随即埋下以哈局历任局长为核心的铁道系统腐败窝案祸根。
2007年5月25日,连续三年亏损的S*ST北亚停牌,随后的四年里,破产重组成为曾经拥有优质资产数十亿的S*ST北亚惟一的诉求。
四年中,以哈局为代表的铁路系统占有约20%股份大股东,不断抛出铁路系统内部重组方案,重组方案的核心就是,铁道系统继续控制该融资平台,并谋求绝对控制权。
对于千方百计保住S*ST北亚控制权,铁路系统有诸多合理的官方说辞,然而,便于内部隐匿腐败窝案遗留问题,仍被S*ST北亚诸多散户股东指为重要原因。
窝案寻踪
由S*ST北亚发端的铁路系统窝案,前后持续三年多,一度被认为将会引发铁路系统内部大地震。
2009年4月1日,S*ST北亚原董事长刘贵亭案宣判,其构成挪用资金罪,判处无期徒刑。这次距离开庭一年有余的宣判,宣告了以刘贵亭为主要责任人的铁路系统腐败窝案告一段落。
然而,这次铁路系统内部重拳反腐行动,依然留下了诸多微妙之处。因S*ST北亚案受牵扯的官员包括,哈尔滨铁路局原副局长郝雪斌、北京铁路局原局长、政协北京市十届委员会委员李树田、中铁物资总公司原总经理齐晓敏、铁道部政治部原主任何洪达、黑龙江证监局原局长丁若鹏、铁道部某领导的秘书杨某。
这些人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与哈尔滨铁路局有着极深渊源。其中,中铁物资总公司原总经理齐晓敏、铁道部政治部原主任何洪达以及铁道部某领导的秘书杨某,涉案细节披露相对模糊。
1999年,李树田从哈局局长任上调任北京铁路局长。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齐晓敏接替李树田担任哈局局长,同时兼任S*ST北亚集团董事长。2000年5月,齐晓敏调任北京,任职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党委书记。
如果说李树田、齐晓敏升迁北京,是由于当时路网改革,拥有铁路概念第一股S*ST北亚的哈局政绩显赫、因功擢升的话,从继任者何洪达开始,则更为蹊跷。
S*ST北亚集团窝案里,刘贵亭虽然处于风暴中心,但何洪达显然也是个重要角色。然而,2000年8月至2002年4月期间,刘贵亭还只是S*ST北亚集团的副董事长和总经理,而何洪达却是哈尔滨铁路局局长兼S*ST北亚董事长,执掌着S*ST北亚大股东哈铁和S*ST北亚的所有大权。
2003年7月,何洪达从关外入京,由哈尔滨铁路局局长迁为铁道部政治部主任,官拜副部级。政治部掌管着办公厅、人事司和宣传部等重要部门。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尾巴,铁道部一直保留着政治部这个特殊的颇具军事化色彩的部门,这在所有国务院部委里也是一个特例。
何洪达上迁铁道部担任要职之前,其执掌下的S*ST北亚刚进行过巨额融资就陷入危局。何洪达升迁以后数年,哈局仍然向铁路系统输送过多名领导干部,直至窝案爆发,哈局内部剧烈调整。S*ST北亚窝案爆发,并没有让S*ST北亚走向正轨,此后的重组僵局,让散户股东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时任铁道部的高层。
重组僵局
占有不到20%股份的铁路系统,主导的一次次重组方案,演绎出一出出闹剧。
2008年,S*ST北亚关联公司、债权人黑龙江省宇华担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向哈尔滨市中级法院申请S*ST北亚破产;哈尔滨市中级法院依《企业破产法》裁定S*ST北亚公司破产重整,并指定S*ST北亚重整清算组。
4月17日,在哈尔滨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第一次出资人会议对缩股方案进行投票表决,在这次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发生激烈冲突的表决以后,在多数散户股东的反对下,方案获得通过。
这次证券市场罕见的缩股特例,让流通股东资产大幅缩水,持股量缩减近2/3。“S*ST北亚这种盘子太大的上市公司,一般的重组方不是很感兴趣。”S*ST北亚总经理、原沈阳铁路局工程司副总工程师曹晶表示,缩股是为了调整股本规模,尽快完成重组。
然而,量体裁衣的缩股,更像是给沈阳铁路局重组铺路。根据S*ST北亚原来的总股本是9.797亿股,如果不缩股的话,沈铁要想控股达到60%,需要增发14.69亿股,市值将达到57.14亿元。原本想仅仅注入账面价值5亿元的通霍线,获得绝对控制地位的沈铁,显然缺乏足够资本。
因此,缩股、高溢价、低价增发一系列操作以后,重组方沈阳铁路局登场,依照上级部门调整指示,试图进行了两次重组,其重组方案也不出意外地被否决。最近两年,陷入重组僵局的S*ST北亚,甚至一度长达9月没有任何消息对外发布。
此前,香港新恒基、高盛等都曾尝试入主S*ST北亚,其间也曾传出铁道系统以外国内资本试图进入,然而最终无果而终或未获得铁道部通过。“铁道部当时提出跨越式发展,铁路建设巨资需要更多的融资平台。”北京一名投行人士分析,铁道部一直不同意铁道系统意外资本重组的原因时表示。
然而,诸多S*ST北亚流通股东指责,铁路部门除了不愿失去融资平台以外,也不希望将S*ST北亚腐败窝案以及破产重组中流失掉的巨额资产更多暴露,以致引发再一轮反腐地震。
由于参与破产重整的人都与S*ST北亚、哈尔滨铁路局或者重组方沈阳铁路局有关,且重组一直陷入僵局,S*ST北亚资产至今仍存在诸多谜团。
资产谜团
2003年,铁路路网改革叫停,S*ST北亚之前的巨额融资几乎无偿投资建设,随之陷入经营困境。
在铁路运输等领域不景气的状况下,S*ST北亚多元化发展战略,依然让S*ST北亚积累了大量资产。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S*ST北亚破产重组前拥有的优质资产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持有新华人寿、世纪证券、南车、北车等股权;二是,房地产行业拥有大量房产,有媒体估值成约24亿元。
然而,以这两项为主的投资者计算达41亿的优质资产多数已在破产重整之前拍卖转移。根据公司公开资料,最先遭拍卖的是长春客运公司(下称“长客公司” )的9839万股股权,2007年4月和6月,长客公司股权分两次共计1.056亿元被拍卖,多名S*ST北亚投资者表示此笔股权账面价值达1.67亿元,拍卖价格与账面价值相差6000多万元。
其后,依次被拍卖的包括3250万股南车四方股权,中铁快运1398.6857万股股权,哈尔滨市商业银行1024万股股权,下属子公司上海S*ST北亚瑞松贸易发展公司持有的宁夏美利纸业股票300万股,中国北车原始股权9839万股。这些资产均被散户股东指责为低于账面价值的低价处理。
2010年11月19日,S*ST北亚持有的6489万股新华人寿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拍卖,拍卖结果为,世纪金源投资集团和花泽集团公司分别以42.76元/股和43.09元/股各自竞拍3600万股和3249万股,合计成交总额29.39亿元。
据公司公开信息,S*ST北亚将拍卖所得现金均用于偿还债权债务。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该公司被宣布破产后,第一次债权登记,S*ST北亚所欠债务为22.77亿元人民币;2010年进行第二次债权登记,增加了2.4亿元人民币的债务。
此前,流通股股东质疑,公司破产以后为何债务仍会增加以及为何资产频频贱卖,对此S*ST北亚总经理曹晶回应称,在人民法院通知的债权申报期内未进行申报的债权人,可以在财产最终分配前补充申报,并有权获得与其他同类债权人同等的清偿权利,所有拍卖也是在依法行事。
同时,对于房地产方面的资产,S*ST北亚内部员工表示,这部分资产资本运作相当复杂,到底价值多少,在S*ST北亚窝案爆发以后,已经成为谜团。
根据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S*ST北亚重整资产状况专项审计报告》,S*ST北亚破产重整的资产通过依法保全、清收、追缴和处置工作,累计追缴变现资产总额共达36亿余元,S*ST北亚重整的有效资产由2008年1月破产重整时的3.34亿元增至38.215亿元人民币。
S*ST北亚数十亿的优质资产,在哈尔滨铁路局历任局长为直接负责人的铁路系统人员频繁运作下,最终成为一个空壳,其个中详情,截至中航投资入主仍是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