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高企的CPI数据面前,央行连续三次加息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多管齐下释放出强烈的紧缩信号,业界也普遍预计,人民币加息通道已经开启,货币政策未来仍将收紧。
持续的紧缩态势令国内企业倍感压力,融资难度迅速加大,融资成本骤增。而在大洋彼岸,美联
储却多次重启印钞机以维持美元长期超低利率水平。于是,一些有实力的国内企业纷纷把融资的目光转向美元债市场,一轮新的美元债融资热潮正在兴起……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持续了两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今年踏上了回归稳健之路。在监管层严控贷款额度的大背景下,不仅住户、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变得困难了,就连大型企业向银行借贷的难度也日益加大。有业内人士表示,鉴于资金和政策的双重压力,今年有不少企业可能会通过海外发行债券这一渠道融资。
截至目前,央行及银监会并未公布2011年信贷总量目标,但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今年的信贷投放目标将在去年7.5万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减。虽然监管部门在今年淡化了信贷管理指标,但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节奏及规模依旧保持高度关注。据了解,央行已经通知商业银行将采用包括动态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新手段来调控流动性和贷款投放。
一大型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9年很容易就能拿到贷款,选择对象也较多,但最近就不一样了,要通过层层严格审批,最后还不一定能拿得下来。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加码,令今年地产商的日子更不好过。某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申请新增开发贷款,必须把之前的贷款还清,否则银行将不予受理。此外,有开发商反映,之前开发商申请贷款,采用土地、房屋等资产抵押,一般可贷到资产评估价格的60%以上,有开发商甚至曾通过资产重复抵押的方式,申请到最高和抵押资产1:1的授信额度。但如今,资产重复抵押申请贷款的做法几乎不可能了。
另外,为抑制物价上涨和回收市场流动性,去年以来央行已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连续三次加息,让企业的贷款成本骤增。一上市企业开发商透露,此前关系好的银行,利率可以按照基准利率下浮执行,现在上浮10%-20%很正常。借贷成本上升已十分明显。
虽然央行在春节之后又一次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市场人士普遍预计,央行今年还将加息1-2次。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2011年宏观调控是连续的过程,目前来看,加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美元债成香饽饽
贷款难度加大、融资成本升高,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把融资目光转向海外市场,纷纷想赴境外发行美元债。2011年1月14日,恒大地产宣布将发行55.5亿元3年期及37亿元5年期以美元结算的人民币债券,利率分别为7.5%和9.25%,两笔共计融资92.5亿元。早在2010年1月和4月,恒大就先后两次发行共13.5亿美元的债券,当时的利率高达13%。近日坊间又传出碧桂园拟发行7.5亿美元债券的消息。
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2010年销售额将在2011年入账,良好的业绩有助于房企顺利实现海外融资,预计2011年将是房企海外融资的最好窗口期。海外债券中,部分以美元结算,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开发商将享受货币升值带来的好处。
实际上,目前把融资目光瞄向美元市场的不只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一家大型央企做交流,发现银行已经不愿意给他们低利率贷款了,为降低成本,他们正在研究到境外发行美元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近期发微博说。
种种迹象表明,连环加息压力之下,美元债正成为很多企业众多融资渠道中不错的选择。早在上月底,就有传言称中海油美元债将正式定价。据悉,此前一直有传言称中海油拟发行高达20亿美元的公司债。
专家指出,由于来自央行、外管局和发改委的层层严厉监管,美元债操作流程比较复杂,美元债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来自2009年年中的一项数据显示,当时在我国仅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过境内美元债,而且当时美元债券托管量只有20亿美元左右(不包括后来中石油发行的美元债部分)。
而随着央行持续加息,美元债再一次成为企业重点考虑的一条融资捷径。目前虽未有权威数据表明国内到底有多少企业有发美元债的“冲动”,但对于众多国内企业而言,一轮新的美元债融资风潮已经开始酝酿,万事俱备,只等监管层放行的东风。
其实,除了中海油之外,中石油短期内也有可能启动发行美元债计划。据悉,早在2009年4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就发布公告,核准中石油发行注册美元债券,授权额度为30亿美元,而其中的首期10亿美元已经于当年5月发出。这意味着按照当初的“授信额度”,中石油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继续发行剩余的20亿美元。尽管截至目前,中石油方面尚未有公开的动作,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中石油发行美元债的主要障碍已被扫清。
“随着中石油海外项目的启动,将存在大量的美元资金需求,这也给中石油提供了一个继续加大美元债发行的契机。”上述分析人士说。
成本低门槛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企业之所以在紧缩周期来临之时将融资目光转向国外,关键原因在于美元债融资的低成本。
北京资深私募人士孙燕军认为,对于目前中国企业而言,美元债的最大优势是成本低,而这个低成本很大程度来源于美国国内的低利率水平。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国内宽松的美元政策持续未变,美联储方面先后启动多轮货币刺激方案,将美元利率维持在极低的水平。
据悉,目前美联储公布的银行业隔夜拆借利率(年化)指导价是0.25%。实际上,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因素,美国国内商业银行利率不尽相同,一年期贷款利率高位水平也只在2.02%,低位则在1%以下。即便是美国10年期国债,其利率也较我国商业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水平(6.06%)低不少。
孙燕军认为,公司债的利率肯定要高于美国国债,具体水平要根据公司的信用评级而定。不过,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对于一些符合融资条件的国内实力型企业而言,美国整体的低利率环境不会令美元公司债定价太离谱。
事实也表明,美元债的利率水平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显然具有极大吸引力。据海外消息称,中海油此次将发行的10年期及30年期美元债券,其定价指导区间分别较10年期及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高1-1.1个百分点和1.25-1.35个百分点。据悉,最新的30年期美国国债利率约在4.45%左右,而经历连续三次加息之后,我国商业银行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达到6.06%,五年期及以上人民币贷款利率更是高达6.60%。
无疑,美元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是一块廉价的肥肉。不过,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够得着,而且入围的条件可以说是近乎苛刻。孙燕军指出,中国企业要想获得美元债融资资格,至少要过两道关:首先是行政审批关,其次要找合适的投行机构。
发美元债首先要通过层层的监管审核,包括国内行政机构和国外行政机构,而且融资要有合适的美元投资项目,并且这些项目一般是境外项目。业界人士认为,单单这一关就把绝大部分企业拒之门外,因为在境外有大投资项目的中国企业毕竟少之又少。此外,投行是发美元债的关键一环,发债企业要找到合适的投行,对所发的美元债事项进行包装与推介,同时还要有评级机构对债券进行评级,企业的偿债能力、信用资质等都将决定企业能否成功发行美元债。
不会沦为套利工具
由于目前正处于人民币升值的周期中,一方面美元利率偏低,一方面人民币在升值,一些分析人士担心,企业可能将美元债当做套利工具,最终让美元债沦为国际“热钱”借道入境的工具。
此种担心并非毫无根据:如果一家企业去华尔街发行10亿美元一年期外债,用于投资支付境内人民币项目,债息为2%。假设一年到期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3%,那么这家企业最终不仅不用实际支付债息,反而还能从中获得1%的套利空间。
事实上,利用汇率问题套利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借利差同样可以套利,因为美元利率和人民币利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利差,当人民币存款利率高于同期限的美元贷款利率之时,不法投机分子采用借进美元,经换汇后存入人民币的方式就能进行无风险套利。但在现实监管中,这两种套利途径实际行不通。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孙杰表示,不论企业在哪个国家以发行债券的方式募集资金,基本都是定向募集,募集来的资金需要专款专用,监管很严格。不可能中途将资金转做他用。“‘热钱’的特征就是投机,以逐利为目的。在我国,判断是否为‘热钱’的关键是看资金流动是否具有真实、合法合规的贸易投资背景。因此,如果有真实投资背景的,就不能被算做‘热钱’。”孙杰称,“即便企业在海外发行的债券兑换成了人民币,它也要寻找投资渠道,人民币年升值幅度基本在2%-3%左右,而企业发债的成本普遍都在10%以上,单纯套取利差显然不划算。”
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指出,在国内信贷收紧的形势下,企业向海外寻求融资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哪里有资金供给、哪里的融资成本更低,企业自然就会转向哪里,重要的是要看企业募集资金之后如何使用,会不会将资金转回国内并结汇,结汇后会不会用到经营和生产中去。吕随启进一步表示,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升温,外汇占款增长较快,国内监管部门对国际资本流入的监管更加严格,中资企业海外融资资金汇回国内需要通过更严格的审核,要根据事先披露的资金用途来确定是否可以汇回内地。
孙燕军也指出,赴境外发行美元债到投资项目的实施,中间会有一个严格的监管过程,央行、外管局甚至发改委都会设置种种屏障,严防“热钱”流入和套利行为发生。首先是企业发行美元债的资格问题要通过监管审批,企业要有正当的融资理由和项目,能通过人民币直投的项目,是不大可能获得美元融资批准的;其次是专款专用,所发债券融资只能投于标的投资项目,不得挪用。
在孙燕军看来,通过上述防控,企业借来的美元就只能投资美元项目,不可能兑换成人民币挪用,这无疑将借人民币升值机会进行套利的通道堵死。并且就当前货币政策而言,无论是央行还是外管局,也不可能让企业借来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使用,因为这将增加市场基础货币的投放量,这与当前的货币政策是相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