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央企的某些气质民企不学也罢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2011年02月23日09:16

  □五岳散人

  日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表了一个调查报告,称2010年中国企业舆情危机事件呈现井喷趋势,同比增幅达到83.3%,而央企的增长率为308.3%,“漠视公众利益”是众多危机管理专家对这些事件的主要评价。 (《新京报》2月22日)

  这里要先说说什么叫做

“企业舆情危机”。其实说起来这个概念倒不是很复杂,就是企业干的错事乃至丑闻被曝光的意思。每天被曝光的企业很多,能够达到舆情危机程度的却也并不多,往往只有几篇报道而已,形不成舆情。能够形成舆情危机的,基本上是与做法过于恶劣、事件危害比较严重,以及企业的应对太不靠谱有关。

  就去年而言,做法过于恶劣的最典型的例子或许就是“3Q”大战了,那句“我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几乎成了笑柄,当然,这事儿危害也比较大,不过几方面还算是及时醒悟,明白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是用户这个商业领域永恒的道理,以后估计不会再蠢到这个程度了。中国的民企在某些方面有央企、国企的气质,一旦做大就跟掌握了某些权力似的。不止一个企业在公告行文上都自称“我司”,弄得像个衙门的官称。

  然而,要说真能够拿民众不当回事,甚至知错也不改的,大概也只有某些央企可以做到,这也是为什么央企的舆情危机事件增长率比他们垄断得利的利润增幅都要高的原因。比如说中石油在大连漏油事件中保持沉默的姿态,就是典型的例子。话说公民在某些事情上保持沉默、坚持不说话还算是权利,作为一家企业发生了对公众安全有危害的事情而闭口不谈,这个权利是没有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们未必有沉默的权利,但却是有沉默的权力,只要是死不开口,谁也没办法命令他们必须说。

  这份“霸气”当然是其巨无霸的身姿所导致的,详细分析这个也没有多少意思,说到底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再去论证什么垄断的危害,也未免小看了读者诸君的智商。当然,我们智商不算低,但智商与办法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些央企再怎么傲慢,不到一定时候也不太可能制约他们。我倒是想说说为什么其他民企也容易犯跟央企一样的错误。

  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做大了的企业往往都有一段辛酸的奋斗史,在其他地方估计也有,但那是面对市场的奋斗,而咱这里情况比较复杂,有时候还要顾及各方的利益,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形成了某些利益链条。在中国有没有不搞某些幕后操作的大型民企?即使是有,估计也不会多,用不着手生六指就能数过来。

  在这种状态下,要是这些企业还能真正把用户的利益放在首位考虑,那简直就是怪事了。这也是我在上面为什么说很多民企也有国企气质的原因。整个商业环境的价值观就是如此,也怪不得很多民企只要是一出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推卸责任以及找各种路子,更怪不得很多企业并不屑于懂得早就在国外有足够经验的危机公关战略,有时候连基本的预案都没有。简单来说,这里的商业伦理是一种山寨型的,这种企业价值观,从几次奶粉事件就能看得出来。

  所以,企业出现这么多舆情危机说到底就是个企业价值观的问题,要是民企也总是沾染上这个毛病,建立起一个正常的商业社会就不太可能。但也不是没人致力于此,前晚,阿里巴巴公司的马云就因为CEO违背了他们诚实做生意的价值观而强迫其离职了,在给员工的信件里,马云再次强调了他们的企业价值观是什么。有这样的企业,多少让人还有点希望吧。

  (作者为资深评论人士)

  

(责任编辑:王霄)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