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尴尬的三年“瘦身”:基金营销变局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1年03月07日02:09

  “必须把别人杀死,自己才能生存。”一位基金业人士如此描述当下基金业惨烈的竞争现状。

  资金分流

  从2.57万亿份到2.45万亿份,再到2.42万亿份,2008年大熊市后的连续两年,内地基金业整体资产规模继续下滑,新基金卖得再好,也无法弥补老基金赎回带来的份额流失。对此,《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其他投资渠道的增加分流了社会财富。

  深圳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2009年以来,基金专户、银行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阳光私募等证券投资类产品迅速发展壮大,再加上风头正劲的各类信托产品和PE、VC等,社会财富被这些新的投资渠道分流了不少。

  深圳某基金公司总裁助理直言,与这些投资产品相比,公募基金最没有制度优势,这注定了财富会慢慢流失。

  更要命的是,流向这些地方的钱,都来自高端客户。换言之,基金业辛苦多年,只积攒了一批资金量较小的普通投资者,大量的高端客户流向他处,基金公司只能靠专户业务勉强挽留部分人。

  而且,基金手上还有最大的一块资产没有盘活,那就是2007年进场的客户,到现在还没能解套,这些客户追加投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高端客户走了,低端客户没有新资金进来,最后反映出来就是客户不断赎老基金买新基金。赎回老基金无非是因为有盈利了而兑现收益,或者是老基金亏得太多,干脆买新基金,还有希望赚钱。”上述市场部人士直言。

  当然,客户“赎老买新”,其中也有银行的“功劳”。上述基金公司总助对记者表示,银行整个工作重心就是放在新基金发行上,一切任务都指向新基金,原因很简单,银行从新发基金中获得的认购费和变相的一次性激励,远远高过从持续营销中获得的利益。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客户经理就会引导客户赎老买新,尤其是业绩越好的老基金,被赎得越快。

  “明知道基金公司这样内斗会两败俱伤,但也没别的办法,必须把别人杀死,自己才能生存。”该总助对于如此“惨烈”的竞争现状颇为无奈。

  不过,也并非所有基金公司都靠发行新基金来维持规模。据了解,深圳某基金公司旗下一只指数基金,每个月光定投就能贡献几个亿的稳定增量。“这相当于每个月都在发小基金,所以如果定投方面营销得当,也是可以出成绩的。但新基金发行太多,牵扯了公司很多精力,导致这些重要的工作没有做好。”该总助表示。

  “捡芝麻,丢西瓜”

  现实摆在眼前,新基金发行绝对不是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道理谁都明白,基金公司为何还要赔本赚吆喝地不断发新基金呢?根源在于股东和董事会对公司的考核机制。

  “从股东和董事会角度来说,要考核公司绩效,能够与行业比较的数据就是规模排名,像地方政府做GDP一样,这是最容易看到的数字,所以这就造成行业两个很奇怪的现象,一是到年底的时候靠货币基金来拼量,二是不断发行新基金,这两件事完全是赔钱买卖。”上述市场部人士表示。

  其实,近几年来,整个行业都是以规模排名来衡量基金公司的实力,这也将基金公司引至盲目拼规模的错误方向。

  该市场部人士认为,理性一点来看,对基金公司来说,客户满意度其实是最重要的,基金公司的长期发展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但这项指标无法量化和比较。董事会的考核过于短期,是一切症结的根源。

  不过,总有一天,投资者会倒逼基金公司做出改变。“其实机构投资者都不买新基金,因为新基金没有历史业绩可察,从行业来讲,如果单靠新基金来壮大规模,也是很危险的。等普通投资者成熟以后,也不会过于追逐新基金,就会倒逼基金公司把客户利益放在前面。现在新基金规模冲不上去,对行业来说也是好事。”该市场人士认为,健康的方式应该是老基金做好业绩再带动规模增加。这样,基金公司才有动力做好业绩,另外,渠道资源处于弱势的小基金公司也能有成长的机会。插图/刘飞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