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除了盗版、盗印、图书销量低、作家收入少等问题之外,中国图书在产量上也非常少。图书版税对学者往往不具备太大吸引力,知名学者的一次演讲收入就赶得上出版一本书的收入
近日,“百度文库”纠纷在韩寒的主要参与下“闹大”之后,百度发表了致歉声明,百度文库的版权合作平台也紧急上线。百度公司的弥补行为虽然并不令人十分满意,但这件事情似乎就要告一段落。
然而,中国出版行业的事情又何止网络侵权那么简单。网络侵权只是这众多问题中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更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而此次事件应该成为改善中国出版业的一个契机。
作家收入不高 出版业虚假繁荣
韩寒在《为了食油,声讨百度》一文中指出作家的困境:“大部分作家两三年才写一本书,一本书就赚一两万。这些写作者们可能才年薪一万块,月薪八百,没有社保。很多网络作家更是一天要写一万字,靠着千字两分钱的下载收入维生,这年头谁还在论分来卖东西啊,你看五千字的新鲜连载只要一毛钱,除了几个顶级畅销书作家,中国作家绝大部分都收入微薄。”韩寒说的这些确实都是实情,而且这种状况以小说作家表现的更严重。
作家是个非常受尊敬的行业,也是个以文化人为主的行业,大部分人都靠真实的劳动来赚钱,大家都好面子。在韩寒说出这些真相之前,大家可能都只看到作家光鲜的一面,而背后的辛酸其实更值得关注!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因为这个行业成为夕阳行业,而更多的是这个行业的不规范所致。
其次,在中国出版行业,税收过重也是一个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作家的收入如此微薄,还要承担相当重的个人所得税。作家写一本书,最少也要一两年,其收入如果分配到各个月的话,可能都达不到个税起征点。但是作家会集中在一个时间点来领取稿费,这样就被一次性征了大量的税,非常的不公平。全国两会上也有政协委员就此提过提案,但似乎没有解决的迹象。
中国图书行业还存在着虚假繁荣现象。当前中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民营图书公司,确实出版了很多畅销书。但是这些书是倾全公司之力打造的,是为了提升公司的形象。但就这一本书而言,出版社并不一定赚钱,很可能是亏钱的。比如韩寒的《独唱团》,前期投入就高达100万,而仅仅宣传费用就高达20万,并且有专业的推广团队进行推广。但是销售也就那样,他们宣称销售100万,但图书公司一般都是大幅度夸大销量,其实这本书很可能是亏钱的,有可能亏了不少。韩寒如此大的知名度,而且加上高达20万的宣传费,其书才卖百万册,其他作家的书可想而知。
当然,图书公司用一本书打开知名度之后,非常有利于这家公司接到优质稿件,对他们公司的整体还是有利的,这也是他们的经营模式。我们在看到媒体炒作作家富豪榜时,其实应该看到这只是一小部分作家,中国大部分书的销售都达不到两万册。因此中国图书市场其实是虚假繁荣。百度文库之后,出版社有很多不正当的地方,也应该得到规范。
盗印比盗版更严重
图书行业是改革比较晚的行业,也是比较不规范的行业。盗印则是近年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其中最大的问题。作为作家,写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大家都不希望这点辛苦钱,还被克扣欺骗。但是出版商为了能更多地获取利益,会印刷超过约定发行数量的图书,这被称为“盗印”,而“盗印”的这部分书,作者是得不到版税的。
举个例子,比如一本书在市场上销售了2万册,而出版社告诉作家只销售了一万册,作家往往无法进行查询,就少收入一万册的稿费。据了解,大部分在市场发行的图书都或多或少存在盗印现象。出版市场盗印也成了仅次于盗版的第二大难题,并且民营图书公司比国有出版单位在这方面的问题更严重。我们希望国家尽快规范起来,让出版行业透明起来,加大对盗印的惩罚力度,切实保护作家的利益。
用图书承载伟大的创新
除了盗版、盗印、图书销量低、作家收入少等问题之外,中国图书在产量上也是非常少。以我最了解的财经图书市场为例子,中国每年上市的财经图书看似很多,但是具体到相应的类别非常少,根本就没有几本。比如经济图书中的中国经济子类,大部分是价值不高的文集类作品,真正系统性的思想著作,每年不到五本,其中高质量的平均不到一年一本。因为写书不赚钱,稍微有点资历和名气的学者都去做课题、演讲,而不写书,中国很多财经图书都是出版社主动找学者出版的,图书的版税对学者往往不具备太大的吸引力。知名学者演讲一次的收入就赶得上出版一本书的收入。
但是,其实真正伟大的学术创新,不能靠文章,不能靠论文,不能靠课题,更不能靠到处进行商业性的走穴演讲,只能靠书籍,也只有书籍这种形式才能承载起伟大的创新。因为一篇文章只能表达一两个思想点,一篇论文也只能将这一两个思想点说透,而“课题”这种命题作文的方法就更是限制了创新。学者只有写书才能真正的系统自己的思想,其他形式都很难做到。而当前中国出书不赚钱,甚至赔钱、贴钱的现状,让大部分学者都放弃了写书,因此很多学者也不对自己的思想进行系统规整。这也是中国科技以及思想领域创新性不强的根本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出版行业很难有一件事情得到全国大范围的关注,而这种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促进出版行业走向正规、健康发展的力量。笔者认为这个事件不应该止步于此,既然问题已经暴露,那就应该趁机解决。现在正值出版行业转制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国家及社会的重要,才真正有利于行业的发展,才可以让整个行业轻装上阵。
(作者系经济学者,《中国大形势》作者)
高连奎的其他专栏文章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