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控制通胀仍将是二季度货币政策首要任务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黄丽珠
2011年04月22日08:08

  “当前,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是第一位的。要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抑制通胀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将社会融资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温家宝总理在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如此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的遏制通胀重点工作中控制

货币总量居首。因此,货币政策滞后效应和前瞻性成为影响后续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的两大因素。而最新经济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上涨5.4%,创本轮通胀高点,当前稳定物价形势严峻。

  分析人士预计,未来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消除通胀的货币因素,利率和准备金率仍有上调可能。调控基调仍将保持紧缩方向不改,但节奏会放慢。而如何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的关系,将成为当前央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重要考验。

  通胀仍是首要风险

  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基本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增幅9.7%,第一、二、三产业增幅分别为3.5%、11.1%和9.1%。这说明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已从政策刺激转向自主增长的有序轨道。其中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4.3%。消费亦然,一季度消费零售增幅16.3%,明显快于工业增幅。3月份消费零售增幅达17.4%,比2月份环比增长1.34%,内需对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但遏制通胀任务依然艰巨。首季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涨幅7.3%,工业原料购进价格涨幅10.2%,二者存在2.9%价格滞后差。这说明相对5%的一季度CPI涨幅,通胀压力远未充分释放。因此,无论是从流动性、海外商品价格走势还是从劳动力成本走势看,二季度乃至全年遏制通胀的压力一点都不轻松。

  货币调控将更多关注社会融资总量

  从央行年度会议到国务院常务会议,“社会融资总量”一词频频出现。这一表述与未来直接融资大发展趋势相契合,货币调控将更多关注社会融资总量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指数的偏离度。

  央行4月14日首度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显示,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认为,当前使用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调控中间变量有利于有效控制物价。

  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将社会融资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那么何谓“合理”?盛松成提出,今年以来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加量就是合适的,央行一季度宏观调控基本达到由宽松到稳健转变目的。同时为了确保GDP增速和稳定物价,社会融资规模并没有下降过猛。盛松成称,如果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今年社会融资规模应在14万亿元左右。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社会融资总量作为一个领先指标,有助于判断经济增长和物价走势。但即使在使用这一指标后,银行信贷仍然是央行调控主要标的。因为信贷可通过货币乘数创造货币,影响总体流动性,而直接融资不创造货币,且目前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更大。央行对于信贷供给除了利率调整外,还包含窗口指导在内的一系列调控手段,而对直接融资的调控手段则有限。同时,货币政策对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一个共同影响渠道是利率的变动。重视社会融资总量,意味着利率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作用将增加,未来需要更多关注央行流动性管理对市场利率的影响。

  另有学者就确保这个指标能在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中发挥应有作用提出,需加快创新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形成“数量型工具+价格型工具+创新型工具”有选择地使用,调控“广义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总量+基准利率等”格局,从而实现促使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的最终目标。

  经济平稳增长中遏制通胀需政策组合调整

  温家宝总理近日在宁波考察时强调,“我们现在有两个目标,处理不好就要出问题。一个是管好通胀预期;第二是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其实这也是“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所在。

  就长期而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所所长任兴洲提出,综合分析并依据模型测算,2011年CPI涨幅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上半年上涨压力较大,全年CPI将上涨4.1%左右。宏观经济政策应针对结构性物价上涨所反映出的深层次矛盾,着重理顺体制,建立健全保障供求基本平衡和稳定物价长效机制。

  特别是加强价格监测监管,完善农产品供给安全保障机制,推进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降低流通成本。要加强资产市场调控力度,整顿市场秩序。继续加强和改进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通过税收、信贷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逐步形成规模化的房屋租赁市场。要合理控制价格改革节奏和力度,缓解物价上涨压力,系统解决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预测,2011年经济增长可能稳定在现阶段潜在增长率9.5%左右水平上。在信贷余额不大幅下降、货币供应量增长保证满足经济平稳运行增长所需要的货币需求增长前提下,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呈平稳增长态势,但是通胀的压力不断增大。稳健货币政策目标要在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将通胀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之下。同时央行需要通过存款准备金率提升直接收回流动性,通过利率提升来提高资金成本管理投资规模等。

  就短期而言,彭文生维持对货币政策短期内继续从紧的判断。在当前通胀压力明显上升、经济增长水平仍然较高的情况下,预计控制通胀将是二季度政策首要任务。二季度进一步加息可能性大,同时流动性和信贷政策继续偏紧,人民币升值保持较快速度。彭文生预计,CPI通胀率在三季度会开始下降,政策紧缩压力也会放缓。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央行已4次加息、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我国政府一直都在与通胀激战。所以,无论如何,今年甚至未来几年我们与通胀都脱离不了干系。吸取日本10年经济衰退中一直没有形成通胀预期的教训,在政府将通胀控制在可承受水平的基础上,使百姓逐步接受新的通胀预期,然后企业与百姓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正常消费、投资,以拉动GDP增长。与政府携手一起,促进经济健康增长与通胀共舞将是我们主动的选择。

  

(责任编辑:null)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