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从三个方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倩
2011年04月25日07:06

  4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在金融方面,要求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有业内专家对此表示,这表明中央今年在推进利率市场化、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布局和企业

“走出去”方面将进一步提速。

  利率市场化在探索中前行

  就推进“利率市场化”,央行官员已多次表态,而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着重提出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由此可见其紧迫性。实际上这与体制已经显著增强的银行体系有着很大关系。因为银行目前仍然享受着利差保护,滋生放贷冲动,而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却未得到显著改善。所以,有专家认为,近几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有限,主要原因是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破产制度等配套制度尚未建立。

  虽然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正因为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这些比较重要的方面没有放开,因此总体上仍显得滞后于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需要。专家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有关方面担心银行改革还没有经历经济周期的考验,银行治理结构尚不完善,一旦放开利率可能会出现不正当竞争,从而影响银行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但是,利率作为资金价格,是活跃市场交易、合理配置资源、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工具,也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中行研究员王元龙对本报记者表示,一个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水平,无论对于中央银行金融调控体系的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还是金融市场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明确了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着力点,即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而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基本平衡,利率保持较平稳水平,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以发展债务资本市场为契机,逐步推动建立基准利率形成机制,将为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加快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

  对于加快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最近央行的一组数据颇能说明问题。截至去年底,在全国组建的509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开业395家,其中村镇银行349家、贷款公司9家、农村资金互助社

  37家;筹建114家。已开业机构发放的贷款超过80%用于“三农”和小企业。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027家,贷款余额2408亿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长壮大,增强了农村金融市场服务“三农”的功能。据《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截至去年11月末,全国有30个省份实现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有10个省份实现乡镇金融机构全覆盖,比2009年6月末共计减少服务空白乡镇732个,机构空白乡镇579个。这其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对支持农民创业、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很多原“涉农”金融机构也纷纷行动起来。农信社、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的改革都在进一步深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也在增强,邮储银行更是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拓展服务范围。

  为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贷款,加大县域信贷资金投入,去年央行会同银监会制定了《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各界认为这无疑是一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政策“及时雨”,惠及全国1500多个县级区域,农村地区新增存款外流现象有望改善。

  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仍要继续推进,要进一步引导农村信用社做实资本和提高资本质量;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实现农村信用社发展再上台阶,通过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同时,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鼓励发展农村保险,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

  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

  “十二五”期间,中国企业包括金融企业将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但近期利比亚局势等国际政治经济动荡现象,尤其让中国的金融企业认识到,要更加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4月20日,银监会关于2011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的通报会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防范国别风险,建立与本机构战略目标、国别风险暴露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将国别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而早在去年6月,银监会就颁布《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要求银行对国别风险进行分类,并计提0.5%至50%不等的国别风险准备金,且单一国家或地区超过银行净资本25%的风险暴露,将被视为重大国别风险暴露。银监会要求银行业最迟要在今年6月1日前达到上述指引的要求。

  除了政局和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之外,我国银行业还面临诸多影响国别风险的因素。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丁仲篪日前就建议,“十二五”期间,政府应尽快建立海外投资风险评估机制,使企业在走出去投资时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目前,银监会要求银行业建立和完善国别风险的数据采集和信息报送系统;完善国别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对国别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建立有效的国别风险缓释机制,抓紧建立并完善国别风险拨备计提制度和适时冲销的稳健做法。

  此外,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上,专家强调,银行业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有效的风险管控和防火墙安排,有充足的资本和财务能力,具备跨业跨境并购及投资设立子公司所需要的专业经营管理团队,着眼于明显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等。

  

(责任编辑:null)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