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专栏 > 最专栏

高连奎:“中国式通胀”的治理之道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高连奎
2011年04月25日09:56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治理地租性通胀,就必须从降低房价入手。目前政府正从两个方面努力:对地方政府施以高压,严控房地产价格上涨;对银行开始进行第二轮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

  分析中国问题有两个屡试不爽的方法就是“国情论”和“国际惯例论”。对通胀也是如此,中国通胀长期居高不下,3月更创下32个月来新高,可以预计在短期内中国的CPI不会大幅下降。

  中国通胀的形成既有国际共性,又有中国特色。从国际惯例出发,我们可以从输入性因素和货币因素进行解释,相应对策就是减少投资和紧缩货币。但这些并不是中国通胀的主因。中国通胀更多的还是中国特色所致,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租性”通胀,这才是中国通胀的问题之本。

  近期通胀的升高,似乎是输入性因素推动的,中国似乎面临非常高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但是输入性通胀并不能成为主因。实证检验表明很多情况下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下游制成品价格却保持相对稳定。比如过去几年,石油价格从20美元/桶上涨到100多美元/桶,可下游塑料制品价格却没有同步上涨;又比如,铁矿石价格上涨了几倍,可汽车价格还在下跌……原材料价格上涨在传导到CPI之前,要过四道关:原材料成本价格传导系数;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企业利润弹性;流通环节利润弹性。原材料成本可以分摊到整个产业链上的不同生产环节企业共同消化。这也是上游大宗商品涨价,下游产品价格相对稳定的原因所在,因此输入性因素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

  另外,货币对物价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被高估。譬如,一个人身体比较强壮,常识会告诉我们这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而不是饮食量的原因。其实中国的货币政策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当前中国M2过高,很多人都说是基础货币投放过多,而没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活跃的良好表现。M2的主要构成是存款,这些存款中并非真正的居民和企业的原始存款,更多是的是贷款转为存款而成的“派生存款”。中国M2高,说明中国贷款活跃,而贷款活跃则是经济向好的直接表现,这与货币发行的关系不大。一个经济体如果投资不活跃,货币乘数过小,即使发行多少的货币,其M2都上不去,当前美国就是这种情况。这是最重要的原因。而我们现在并没有将这种良好的经济现象进行正面看待,而是做了负面处理。其实质就像给一个身体强壮的人不断的减小饮食量一样的可笑。

  对于控制通胀,央行一般喜欢用“提存”和加息的方法,但这两种方法效果都不好。首先看“提存”。“提存”如果起作用,其前提是银行资金短缺。但是目前银行存贷比不高,五大国有行(工、农、中、建、交)存贷比(贷款总额占存款总额比)仅64.5%,远低于75%的监管红线,银行缺自有资本,却不缺流动性,他们放贷的冲动依然强烈,因为历次“提存”从理论上来看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空调”。

  加息一般也被看过治理通胀的不二法门,但加息的副作用不可小视。加息将使中国的地方融资平台还贷压力增大,很可能出现坏账,令中国经济崩盘。另外,加息对贷款买房一族也将是非常大的负担,很可能出现断供的情况,因此加息虽然有用,但是不能随意使用。因为中国经济崩盘是比通货膨胀更大的危害。

  因此,治理中国通胀必须从根源入手,笔者认为,“地租性通胀”才是中国式通货膨胀的首因。

  确切地说,中国的地租级差化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1997年住房制度改革后进入加速阶段。地租级差化的过程本身就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中国用十几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过程。在中国地租级差化的过程中,包含着两个重大转变:其一是从无地租到有地租,其二是平等地租向级差地租转变,这两个因素都大大推高了通胀。中国本身就面临着地租级差化的问题,而中国近年的房地产泡沫化就是放大了这一因素。中国GDP七八年才翻一番,而中国房价从1997年改革以来,已经翻了十翻左右,这对通货膨胀将是多大的冲击力。当然,房价的上涨与地租(含商业地租和房租)的上涨并非同步,中国也一直存在着房价上涨与房租上涨的偏离,主要表现为房价上涨快,房租上涨慢,但正是这种偏离,为日后房租的报复性上涨预留了空间。要么降房价,要么涨租金,如果房价在短期内将不下来,那么租金必然会涨上去,这将是继续推高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在经典的通货膨胀理论中,并没有地租性通胀的概念,因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非常慢,并且他们也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阶段,一般情况下,地租性通胀不会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通胀膨胀的主要根源。而中国的情况正好完全相反,地租级差是中国通胀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中国的特色所在。

  治理地租性通胀,就必须从降低房价入手。目前中国好像也似有所悟。比如目前政府正从两个方面努力,首先是对地方政府施以高压,严控房地产价格上涨;其次对银行开始进行第二轮的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一场以打击房地产价格为目标的“中国式通胀”治理,正在徐徐拉开大幕。另外,在土地出让过程中,也可以考虑改“价高者得”的方式为“价中所得”的投标方式,这样才能从改变游戏规则的角度,对高房价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作者系经济学者,《中国大形势》作者)

    高连奎的微博

    高连奎的其他专栏文章

    高连奎:低成本生存就是最大的福利

    高连奎:大胆地让房价降下来

    高连奎:网络侵权只是出版问题冰山一角

    高连奎:畅销书背后的政治经济学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