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5月4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非公开定向发行50亿元债务融资工具,这标志着我国私募债券产品已登堂入室。
再往前推5天,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颁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定向发行规则》,就已发出我国发展非公
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的信号。《规则》对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定向发行协议机制、市场化定价、信息披露、中介服务、流通转让等环节做出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即通常所称的私募债,就是向特定数量的投资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并限定在特定投资人范围内流通转让的发行方式。在境外,私募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初,美国私募债券数量约4000只,存量规模在1.7万亿美元左右,占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市场规模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我国公募债券在快速增长,但与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相比,仍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相比公募,私募发行有筹资的便利性和效率优势、有限信息披露、融资条款更具灵活性和个性化三大优势。发行人只需注册而不必等待监管机关审核批准,避免耗时且内容庞杂的审批文件准备。私募发行的信息只向特定对象披露信息,而且具体披露内容可以与投资者约定,保证了公司的信息私有特性,对信息敏感和信息保密性要求高的企业尤为适用。一般私募协议是双方谈判最后确定,对融资协议中的利率、期限、再融资、回购等条款设计更具灵活性和个性化,能满足投资者和融资者间的个性化要求,也更适合债券产品创新需要。
我国债券市场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总量扩容和结构优化均取得长足进步,中国企业信用类债券市场规模已达4万亿左右,成为亚洲最大的企业信用债券市场。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由于公开发行的基础产品信用评级相对较高、收益率相对较低,不但品种单一,对企业的信用资质和信息披露要求也较高,这使得众多规模较小、主体信用评级较低的企业难以通过公开发行方式债务融资。由于银行贷款受限,债券和股票公开发行又困难重重,这些企业的长远发展明显受限。面对后危机时代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发展私募债券、拓展企业的融资方式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今天,建立和发展私募债券市场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首先,为企业开通了新的融资渠道,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这有利于拓宽企业资金来源,扩大债券发行规模,缓解企业融资困难,降低融资成本,特别是对于那些规模不大、信用资质一般、信息披露不够完善以及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的积极意义尤为显著。
其次,有助于拓展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建设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并要求“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发行管理体制,推进债券品种创新和多样化”。私募发行方式是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方式的创新,对于推动债券市场向纵深方向发展、促进债券私募市场和公募市场协同发展、建设多层次的债券市场体系、完善发行管理体制开拓了新的道路。
第三,有助于促进直接融资发展,优化金融结构,降低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十二五”规划提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具体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过于依赖银行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不平衡。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银行贷款和承兑汇票之和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从2002年的92.2%下降到2011年1季度的75.2%,但这一比重仍然明显高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银行在当前我国社会融资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私募债券将扩大债券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促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发展更为协调,结构更为合理,并将有助于减轻对银行对间接融资的过度依赖,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作者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