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调控层面上看,中央没有任何调控放松或者回收的迹象,而从开发商层面看,企业普遍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很多公司的杠杆率处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周的媒体电话会议中,标普分析师符蓓说,从去年到今年,内地房企海外发债融资规模已经达到170亿美元左右,而今年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1-5月就达到80亿美元。这意味着,在今年半年不到的时间里,房企发债规模与去年全年相当。
显然,持续不断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让原本已经就在收缩的银行房地产信贷更加紧张,有消息称开发贷已经停贷。此外,海外发债融资规模的迅速扩张足见开发商对资金的渴求,调控威力已经显现,降价回笼资金可期。但市场面上,房价调整迹象一点也不明显。6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报告显示,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依然上涨,涨幅趋缓。
房企发债融资呈加速爆发式增长 今年以来,房企发债融资频频。今年一季度,中资房地产商从境外债券市场融资已超30亿美元。当时,包括仁恒置地、雅居乐、合景泰富、恒盛地产、佳兆业、人和商业、路劲基建、盛高置地、宝龙地产、世茂房地产等十余家大型房企纷纷启动海外融资。如中骏置业和华南城控股首次海外发债,筹资规模分别为20亿元人民币和2.5亿美元,合生创展筹资3亿美元。而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今年以来融资35亿元人民币,此前在2010年11月和12月共计融资57.2亿元人民币。
“中资房企海外新发行债券规模近80亿美元,今年很可能超过百亿,创下中资房企海外融资额的最高纪录。”标准普尔董事李国宜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预计。但从6月15日标普自己公布的数据来看,不到半年,房企发债规模已经追平去年全年。5个月80亿美元的趋势如果延续,全年规模就不是破百亿的问题,而是可能突破200亿。
这样的趋势会否延续?南都记者统计发现,自本轮调控伊始,房企发债正呈现加速度爆发式的增长趋势。
以去年4月新政本轮调控为起始点,去年4月,成功跻身香港资本市场的佳兆业发行了3.5亿美元2015年到期的优先票据,碧桂园、雅居乐、恒大地产亦分别发行5.5亿美元、6.5亿美元、6亿美元的优先票据。此后,房企发债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新政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加入,去年5月后,花样年、人和商业等房企再举发债大旗,分别融资1.2亿美元和3亿美元,利率分别高达14%和11.75%;7月中旬,远洋地产发行了9亿美元优先票据,成为去年数额最大的一单房企票据融资;世茂地产紧随其后,发行了2017年到期的5亿美元优先票据,利率达到9.65%;进入8月,碧桂园上演发债“二进宫”,将发行年利率为11.75%的4亿美元优先票据。
而进入今年以来,一季度发债30亿美元,而4、5两个月份更是发债50亿美元,单月发债融资从去年的月均7亿美元到今年一季度的月均10亿美元,进而到今年4、5月份的单月发债融资25亿美元,不难看出,房企海外发债正呈现加速度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海外发债缓解降价压力? 内地房企发债融资加速度暴增,这正是调控加码以后,楼市成交量大幅度下滑,资金密集型房地产行业国内融资无门,房企寻求其他途径补血的写照。根据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企业2011年以来的发债融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几乎为去年560亿元融资额的两倍。仅在香港,今年以来就有15家内地房地产企业通过各种债券融资约700亿元。
国内融资渠道的受阻,海外发债的爆发,这样的形势引发了业界诸多人士的担忧。市场面上,虽有不少企业如恒大、中海等适当降价,但房价整体依然不依不饶地继续上涨,尽管涨幅趋缓。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70大中城市整体上涨。新建商品住宅方面,价格环比下降的有9个,持平的有11个。与4月相比,环比价格下降和持平的增加了6个,涨幅减小的达27个。而与去年同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个,涨幅回落的则有36个。5月份,同比涨幅在5%以内的城市有36个,比4月份增加了7个。
>而二手住宅方面,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23个,持平的有11个,与4月份相比,5月份环比价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增加了5个。环比增幅未超过1.0%。而与去年同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个,涨幅回落的有29个。5月份,同比涨幅在5%以内的城市有49个,比4月份增加了6个。有分析指出,目前楼市处于观望僵持阶段,局部地区年内或现拐点。若要巩固效果,目前的政策力度不能放松。
谁在输血开发商? 喊了这么久的调控,出了这么严的调控政策,可是从去年4月至今,房价一直在上涨。不仅如此,虽然开发商开发贷款萎缩,但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高温至今仍在持续。
以地产大鳄云集,全国最早起步省份广东为例。6月15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5月,广东商品房销售面积2567.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7%,增幅比1-4月提高2.2个百分点;销售额1983.24亿元,增长18.4%,增幅比1-4月回落3.3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9.6%,增幅比1-4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东翼、西翼和山区分别增长3.6%、29.9%和28.1%,增幅比1-4月提高3.3个、4.6个和20.3个百分点。
销售额的回落似乎一点都不影响开发商的激情。1-5月,广东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501.85亿元,同比增长30.9%,增幅比1-4月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土地购置费237.19亿元,增长50.4%。
拿地费用同比多了一半?钱从哪里来的?广东省统计局显示,1-5月,房企到位资金2591.86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国内贷款518.56亿元,下降10.8%;利用外资16.13亿元,增长7.3%;自筹资金798.23亿元,增长35.4%;其他资金来源1258.94亿元,增长17.1%,其中:定金及预收款774.80亿元,增长57.5%,个人按揭贷款348.42亿元,下降14.2%。不难看出,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几乎占到房企融资的八成。
“2010年是房地产PE融资的元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只大大小小的房地产私募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达到了500多亿元。”广东
建行原地产信贷部总经理郁文达向南都记者表示,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渠道,房地产私募基金吸收民间游资,通过专业运作,主要是股权投资或债权投资,也可以过桥投资。“在银行融资、资本市场融资收紧的情况下,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迅速崛起。”在他看来,2011年是房地产PE融资大发展的一年。在国内信贷规模收紧和其他融资渠道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房地产企业尝试这一新的融资工具。(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