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央行、发改委今年3月14日联合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自7月1日起免除人民币个人账户的11类34项服务收费。
但部分银行7月1日后仍在收取“密码挂失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费用,引发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舆论质疑。为此,
中国银行业协会(下称“中银协”)7月12日召集
工商银行、
兴业银行、
招商银行等做出解释。中银协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表示,《通知》要求免除的11类34项服务收费项目已基本全部免除,舆论的质疑,有的属理解歧义,有的属误读误解。
不过,杨再平也坦承,银行在服务收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信息不透明、告知不充分,给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够,尊重和引导消费者选择不够。
但是中银协赞成银行合理合规的收费行为,其理由在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推进,息差必将随之进一步压缩,银行需要靠中间业务转型,而消费者的金融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因而,问题的核心不在于银行开发了更多的收费项目,而在于是否给予了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密码挂失费”风波始末
《通知》明确要求,银行对“密码修改手续费和密码重置手续费”实行免费,但是7月1号之后,部分银行仍在继续收取“密码挂失费”,消费者质疑称,银行换个名目继续收费。对此,杨再平解释称,舆论对银行收取“密码挂失费”的质疑,主要是对“密码重置和密码挂失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理解。客户要求密码重置时,银行按照挂失处理流程,要先做密码挂失,再进行重置密码业务。
从客户角度看,这就是密码重置,不应再收密码挂失费。但银行认为,密码挂失费、密码重置手续费并非新的收费项目,一直都存在,而且属于风险高、流程复杂的业务,部分银行已有收取密码挂失费10年到20年的历史,因此认为“密码挂失费”不在免费范围内,所以部分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7月6日前还在收取。
银监会考虑到理解上的歧义,7月5日召开紧急会议,晚上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电话叫停工、农、中、建四大行“密码挂失费”;从7月6日开始四大行已经不再收取。
7月7日,银监会再次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执行情况及口径,晚上三部委联合发布新闻稿称,三部委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通知》有关规定,及时纠正政策误读,免除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目前,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明确取消该项收费,个别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在进行系统调整的,也要立即执行。
中银协:赞成银行合理收费
《通知》规定,“已签约开立的代发工资账户、退休金账户、低保账户、医保账户、失业保险账户、住房公积金账户的年费和账户管理费(含小额账户管理费)”应该免除。
舆论质疑称,兴业银行从7月1日起对开户满3个月且3个月内账户日均余额小于300元(含)的人民币个人活期存款账户(无特殊业务,无定期存款)按3元/季度的标准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
对此,兴业银行人士7月12日一再表示委屈,“我们不是想收那点钱,只是碰巧赶到了那个时候。”他表示,截至2010年末,兴业银行发行各类理财卡1800多万张。从个人账户现状看,开户超过三年且无交易的无效理财卡约500万张,约占存量理财卡的27%,属于一人多卡的无效卡数量超过20万张,金额在百元以下的常年闲置“睡眠卡”也占较大比重。
因而,兴业银行希望通过收取账户管理费促进个人客户有效归并闲置账户,提高账户使用效率。
杨再平也称,该账户没有绑定任何业务,只做存取款之用,不属《通知》列举的六类账户。这六类账户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的免除已充分考虑了低收入群体及老百姓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而除此之外的小额账户管理费,可以促使客户整合个人账户资源,减少“休眠”账户,防止客户因账户较多,造成账户、密码丢失而形成各种风险。
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人士7月12日也表示,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确有助于减少“睡眠卡”,但也有消费者表示,“睡眠卡”的大量存在也与一些银行过度营销,过度发卡有关,因而银行也应予以反思。
(责任编辑:姜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