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专户“失乐园”绝对收益哪里去了?

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熊婷婷
2011年09月05日06:54

  从2008年2月开始,基金公司专户理财已经走过三年多,拥有专户资格的公司达到35家。即使是中小型基金公司,放话要发展专户业务的公司亦不在少数,一旦专户理财200亿元的门槛取消,虎视眈眈的中小型基金公司亦将蜂拥而上。

  作为被阳光私募倒逼而催生的专户业务来说,追求绝对收益,是其第一标签。

  在公募未能为持有人赚钱的时候,基金公司总是能找出万般无奈的借口,例如制度、监管、仓位限制不合理以及客户不理智的申赎等等。一言以蔽之,公募做的是相对收益。

  所以,虽然专户业务体量还未能与公募业务抗衡,其标榜的“绝对收益”已经足够提供话题。

  要知道,很多公司专户业务的人员配置,堪称精良胜过公募,因为专户业务,关乎基金公司在大客户心中的品牌,没有了仓位,规模上的制约,专户业务更加纯粹的体现了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

  同样一家公司,同样的渠道下,公募没有做到的事情,专户做到了多少呢?

  虽然专户业绩数据并不透明,但是据理财周报记者从多方获得的部分数据看,今年实现绝对收益的专户产品,并不多。而由于业绩不佳,愿意畅谈专户投资的基金公司,也屈指可数。

  根据私募排排网2011年8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9只专户一对多产品中净值低于一元的产品多达26只,亏损的专户产品占比高达53%。

  获取的数据中,华夏基金6只一对多,今年没有一只产品获得正收益,易方达4只产品跑赢大盘,但亦无一只获得正收益。易方达、长盛、南方等公司,均有产品净值跌破0.9元,去年业绩突出的汇添富专户,今年亦遭遇滑坡。

  表现不错的并不多,招商专户和嘉实绿色系列专户算是其中佼佼者。

  但整体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坦然接受的成绩。虽然阳光私募今年以来业绩亦良莠不齐,但局部来说,也不乏亮点。排名靠前的阳光私募,要比排名靠前的基金专户,赚钱效应强很多。

  专户的持有人,无论对于银行渠道还是基金公司本身来说,都是一个“伤不起”且“不敢伤”的群体。

  从销售渠道获得的反馈是,多家银行网点对专户产品销售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热情。基金公司方面,人员配置开始由专户向公募流动。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