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券商格局三年大裂变:京派还有背景 海派只有背影

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滕晓萌
2011年09月26日06:18
[提要]自2008年以来,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成为下滑最快的大型券商。对他们提出最有力挑战的是国信证券模式和平安模式投行。国信证券,依靠客户经理制度,成功迎来了经纪业务的爆发,彻底颠覆券商行业竞争格局;中国创业板的开市,给中小型券商带来了希望,如果能够尽可能的多做项目,投行部门收入就可迅速提高。这是一个“猫论”的时代,庞大的资本金和显赫的背景,最终将让位于商业模式和激励机制。[网友有话说]

  没有什么,能够比官方数据更加有力地记录,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衰落的足迹。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自2008年以来,以总资产计,申银万国成为下滑最快的大型券商:这家2008年名列榜单第六位的券商,到了2010年已经仅仅排名第十。

  以营业收入计,国泰君

安的下滑令人心惊:这家2008、2009均名列第一的大券商,2010年掉到了第4位。它2010年的收入,不到2009年收入的65%。

  以净利润来看,两家公司同病相怜,继申银万国在2009年被银河证券、国信证券超越跌到第六后;2010年,广发证券成功将国泰君安挤到了第三名。

  如果考虑到,在过去的三年中,前十大券商的构成实际从未发生过变化;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的陨落程度,甚至可能比数字显示的更加惊人。

  这两个名字,曾经见证了中国证券行业最黑暗、最疯狂、最有想象力的时代,也曾经孕育出了原汁原味的海派券商文化。

  而现在,尽管他们仍是中国最大的券商之一,但市场的关注度,已经转向岭南。广发、招商、国信、平安,被认为才是希望所在。一批曾经名声赫赫的老牌券商,尴尬的不再被人提起。

  这个行业里的很多老人,都记得万国和君安的叱咤风云,也记得南方和华夏曾经的挥斥方遒。他们对那个野蛮生长的年代依然恋恋不舍。他们不屑的说,现在的龙头中信,只赢在“不犯错”三字。

  但实际谁也无法断言,多年之后,如果我们回望2010年,这到底是一场成功变革的尾声、还是开端。

  唯一可知的是,一批庞大的背影正在逐步淡出。继综合治理之后,一场内生性的革命,正在席卷中国过百家证券公司。

  佣金率的下滑与老券商的尴尬

  关于国泰君安、申银万国、银河证券等一批名字的逐渐暗淡,永远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比如强势的汇金、漠不关心的地方政府、高管争斗,甚至“王益案”的余波未平。

  然而,一开始对他们提出挑战的,其实是国信证券——一家源于深圳的小券商。

  胡关金时代的国信证券,依靠客户经理制度,成功迎来了经纪业务的爆发,杀入中国券商前十强,至今屹立不倒。

  然而,对于营业网点众多的大券商来说,国信证券模式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一个强劲的对手,还意味着:经纪业务不再是一块高利润的业务。据理财周报统计,2008年至2010年,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6.73%、66.26%、56.3%,比例不断在下降。

  至今,依然有不少人私下抱怨,佣金率的不断下滑,成为公司最大的忧虑。

  无论他们如何讥讽国信证券模式,但谁也无法否认,传统的通道业务已经不可能产生高利润。实际上,中国可能唯一能以服务溢价获得高利润的营业部,依然来自国信证券——著名的深圳泰然九营业部。

  而在经纪业务上学习国信证券的其他几家粤派券商——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则毫无疑问的加快了全行业佣金率的下滑;而其他券商尽管心有不甘,依然不得不看齐新进者的收费标准。

  2008年,中国不少券商还可以收取千分之二的佣金率,2011年,他们不断央求监管层推出红头文件:佣金率不得低于万分之六。

  这才是过去三年中,这个行业大鳄们所面临的最实质考验。

  平安模式投行

  如果说国信证券模式在经纪业务上,彻底颠覆券商行业竞争格局,令一批粤系券商成功扩张;那进一步奠定粤系券商领袖地位的,则是投行中的平安证券模式。

  很多北京和上海的大型券商,此前甚至都没有意识到,2009年10月30日上午9点25分,在深交所敲响的中国创业板开市钟声,对于他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无论二级市场如何评价,对于投行而言,创业板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发行审批速度加快、高溢价发行、高保荐佣金率……这些变化的直接后果,是一批中小型券商看到了希望,如果能够尽可能的多做项目,投行部门收入就可迅速提高。

  而在此之前,由于大项目常年为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京城豪门所把持,大部分中小券商的投行部门实际无米下锅。

  2009年,以股票承销金额计,券商前十名分别是: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平安证券、长江证券、瑞银证券、东方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

  以股票承销家数计,前十名分别是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平安证券、中金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西南证券、招商证券。

  尽管粤系券商已经表现不俗,但是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依然目中无人,多年以来,他们只需要与彼此竞争。

  2010年,平安证券模式开始显示出力量。当年,平安证券在股票及债券承销家数上力压中信证券,首次排名券商第一。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股票承销金额的前十名是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中银国际、海通证券、平安证券、国泰君安、瑞银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

  如果不考虑当年发行的农业银行这样的巨无霸项目,平安证券的排名,显然将大幅提前。

  这一年,平安证券的股票承销家数达到了惊人的48家,中信证券只有30家,中金公司只有22家。而且,平安证券的项目大部分为IPO,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则有大批利润较低的再融资项目。

  豪门们对此几乎采取了无奈的态度,无论在中小项目储备、议价能力,还是投行内部的薪酬激励上,他们都无法与平安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这样传说中的华南“四小龙”匹敌。

  甚至弃绝经纪业务、主打投行业务的合资券商,也为此受到了进入中国以来最强烈的质疑——他们的业务模式,是否适合中国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这是一个“猫论”的时代,庞大的资本金和显赫的背景,最终将让位于商业模式和激励机制。

  所有曾经辉煌,终将与我们说再见。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