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第五届大厂发展论坛 > 大厂发展论坛最新报道

第五届大厂发展论坛实录

2011年11月18日19:26

  搜狐财经讯 2011年11月18日,第五届大厂发展论坛在北京JW万豪酒店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首都经济圈国家战略与大厂城市化",搜狐财经对论坛进行全程报道。

(互动论坛现场)
(互动论坛现场)

       撒贝宁:尊敬的各位

领导,各位来宾,社会各界的朋友们,来自新闻媒体的同仁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各位光临由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大厂城市化课题组共同举办的2011年第五届大厂发展论坛,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撒贝宁(回族)。从2007年首届大厂发展论坛到现在,我已经是第五次站在大厂发展论坛的主持台上,共同参与一年一度大厂人,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所以这样算起来,基本上十一五期间我都和大厂在一起。而且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十二五规划,可能我参与的可能性也很大。五年的时间,确实感受到了大厂论坛不断的发展,更感受到了通过一届又一届的论坛,大厂人在自己心中对自己这片土地未来的规划。五年的时间,每一年我都能感受到论坛带来的不一样的氛围,今天更不用说了,非常特别,北京一扫多日阴霾,晴空万里。

  其实这是一个巧合,但是从这个巧合当中,我们确又看到了论坛希望带给我们的一种感受,那就是每次通过论坛,我们都会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都会扫除前进道路上的困惑,都会让阳光在一路上陪伴着我们。今天在现场看到很多老朋友,也看到很多新朋友,让我们再一次共同期待2011第五届大厂发展论坛,带来智慧和发展的碰撞。接下来首先给各位介绍一下,今天来到现场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他们是:

  廊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布泽文 廊坊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 孙殿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李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 肖金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王亚平

  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施祖麟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 张可云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 彭真怀

  王志纲工作室北京战略策划中心总经理 任国刚

  美国博斯咨询公司中国区董事 徐沪初

  此外今天参加论坛还有国家部委省市有关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国内外著名企业家和媒体朋友,我们同样用掌声感谢各位的到来。

  过去的五年,是世界风云变化激烈的五年,但是过去的五年,我们也能感觉到,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突破重围,稳步的发展,过去五年对于大厂而言,同样也是一个稳健发展,收获的一年。首都经济圈正式列入“十二五”规划国策,首都北京由国家经济发展城市,正在迈向未来的世界城市,这样的一个转变过程,对于临近首都的大厂而言,确实又是一个发展的新的机遇。所以今天我们的论坛将以首都经济圈国家战略与大厂城市化为主题,搭建平台,以大厂城市化课题组为主体,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聚焦大厂,总论首都经济圈与大厂城市化的发展,今天的论坛对于大厂未来得发展,一定有很多的借鉴意义和有益的启示。大厂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土地,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对于它已经非常的了解。

  接下来还是让我们一起通过大屏幕,共同走进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也回顾过去五年大厂论坛一步一步的发展,请看大屏幕。

  撒贝宁:我相信无论是您第一次来参与到我们的大厂发展论坛,还是已经是我们大厂发展论坛的老朋友 ,看了刚才的片段,都会对这片土地充满向往,接下来就让我们掌声有请中共大厂回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李桂强,代表东道主为今天的论坛致辞。

  县委副书记李桂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朋友们,大家好!

  以首都经济圈国家战略与大厂城市化为主题的第五届大厂发展论坛,今天在这里举行,我仅代表中共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创办于 2007年的大厂发展论坛,旨在为 置身于北京经济圈当中的大厂, 五年来,我们论坛的主题从融入北京和产业发育,后发优势和科学发展,到区域产业新格局,新能源,新动力,新发展。各位专家为大厂科学发展后发崛起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支持。五年来 ,我们坚持内开外合,图强求精的主题战略,完善规划体系,有效聚集资源,打造与京同城和配 套的功能。形成以园区为载体,集中布局,以大项目为核心聚集产业,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十强,成为全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县科学发展示范县。五年来,我们坚持一个城市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和社会事业发展,先后成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省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共医疗服务先进县,荣获省双赢模范县和文明县城,园林县城的称号,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大厂发展论坛见证了大厂科学发展的探索实践,也成就了大厂“十一五”发展的辉煌,在此我代表自治县12万人民,向一直以来关注和支持大厂发展的各界领导 、各位专家和各大媒体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

  首都经济圈提升为国家战略,不仅对首都发展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也对环首都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化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效应。大厂地处首都经济圈中心区域,京东核心区域,在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分散,接受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溢出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次论坛,以首都经济圈国家战略与大厂城市化作为主题,就是深入研究首都经济圈国家战略与大厂城市化的关系,力求借助国家和省级战略平台,提速大厂城市化发展。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强美好,人民满意的自治县奋斗目标,全力以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在 “十二五”规划时期,努力把大厂建设成为首都卫星城,水乡生态城,产业先锋城,财富汇聚城, 团结和谐城,人民幸福城,展现新阶段科学发展的新成绩。希望借助本次论坛,邀请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为大厂发展实践出谋划策 ,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

  撒贝宁:大厂作为廊坊的北三县之一,作为廊坊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厂自身的发展,一定意义上促进廊坊的发展,大厂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接下来掌声有请廊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布泽文致辞,有请。

  廊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布泽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在第五届大厂发展论坛隆重举办之际,我谨代表中共廊坊市委,廊坊市人民政府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廊坊地处京津之间,是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地理中心,近年来,我市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紧紧抓住北京南拓东拓的机遇,坚持融入京津发展,使廊坊成为中国北方环境最美,功能最全,服务最优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大厂是廊坊北部环首都经济圈特色化服务中心,京津唐区域产业服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厂按照民族团结和繁荣发展示范县,首都北京重要卫星城,河北环京新兴产业发展先行区的城市定位,不断加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科学编制远景规划,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建设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论坛是汇集高端智慧,助推地方发展的有效平台。这次论坛的举办,必将使廊坊及大厂更好的对接首都经济圈开发战略,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诚挚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积极为廊坊和大厂城市化发展出谋划策,多提宝贵意见。

  最后,预祝第五届大厂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撒贝宁:谢谢布市长的致辞,廊坊市对大厂的关心和支持,成为大厂未来发展强有力的一个支撑的基础和动力。大厂经历多年的力量积蓄之后,在现有力量之下,为自己赢得了走向前台的机会。过去几年中,我们听到了专家对大厂发展很多层面的建议,这些建议最终怎么促成大厂人生活当中实实在在的进步,还得靠大厂人把这些规划、建议综合运用落实。所以,大厂人心里,对于过去几年的发展是如何评价的;大厂人心里,对于自己的未来,又是如何描绘的。这对我们本届大厂发展论坛而言,至关重要。 接下来就让我们也听一听大厂人自己怎么说。有请大厂回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士良做主题演讲。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士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企业界、新闻界的朋友、同志们,我演讲的主题是“抢抓战略性机遇,推进城市化进程,努力建设富强美好,人民满意的新大厂”。

  大家知道,城市化道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都市经济圈战略是经验证后的世界经验。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北京为核心的首都经济圈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必将强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效破解城市化发展制约,带动形成环首都区域新的城市集群。

  大厂,是全国唯一的民族自治县科学发展示范县,拥有京津冀走廊中心位置,占据对接北京发展的前沿地位,优势十分突出。经过几年科学发展的实践和积累,大厂形成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搭建了与北京趋于同城配套的功能平台,建立了有效集聚资源的体制机制。具有结构优、后劲强的经济实力,形成覆盖强、运行好的保障制度,呈现出城乡统筹和共融的发展格局。今日的大厂,凝聚了加快推进城市化关键要素,在首都经济圈发展中必将大有作为。 首都经济圈国家战略,与大厂城市化这一主题,旨在深入研究探讨在首都经济圈国家战略背景下,大厂如何充分把握战略机遇,提速城市化,抢占首都经济圈城市群发展先机,实现自身发展紧迫的现实问题。

  我们清醒的意识到,首都经济圈机遇并非大厂独有,只有做到高端定位,主动而为,才能在同层级城市中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有效融入中获得发展最大利益。因此,大厂14次党代会,将城市化发展定位为“首都卫星城、水乡生态城、产业先锋城、财富汇聚城、团结和谐城、人民幸福城”。

  首都卫星城,就是顺应北京城市化的趋势,疏解北京人口、交通、环境等承载压力,努力成为首都优秀人才,优质资源的承接之地,水乡生态城,就是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清水环境,建设首都生态屏障,引领环首都经济圈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模式。 产业先锋城,就是与北京产业互动协调,错位发展,培育高端业态,打造京津冀现代产业高地。财富汇聚城,就是融入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格局,建设优质服务平台,宽松创业平台,高端发展平台,培育商家云集旺地,投资兴业热城。 团结和谐城,就是巩固社会稳定根基,营造各民族团结和谐局面,坚守维护北京的平安任务。 人民幸福城,就是把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追求,健全民生服务保障体系。使各族群众在发展当中得实惠,更加幸福。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大厂科学发展的历史性选择,实现城市化的美好愿景,需要大厂紧紧抓住首都经济圈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力求精良高效,占据发展高端。 ——科学规划布局,构建城市发展框架 规划市城市发展龙头,推进城市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我们将继续对接北京发展的主导方向,按照区域一体化思路,统筹考虑县域发展规划。抓紧与首都经济圈规划的融合,从国、省规划知识的重点和方向中充分挖掘项目,抢占发展先机,把全县域作为一个城市,突破地域分割,减少行政层级,逐步改进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尽快建立起,从规划建设管理到体制制度服务的一体化运行格局。继续坚定“两轴一心三片多点”的城市主体结构和空间格局。在先期规划基础上,启动建设县城新区核心区和商务中心区,潮白新城中央活力区,打造区域中心区,形成以绿地和水系相连接的城市功能网,建立便捷高效的未来城市发展框架。

  ——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城市承载功能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最基本的载体和平台,决定着城市发育水平。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北临北京区位优势,按照城市功能集成和已经同城的要求,着力完善提升县域基础功能,加快园区市政建设,打造北京同城的产业环境,建设中心城区休闲公园,文体设施,星级酒店,购物商城公共服务城市,搭建金融平台,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打造与京同城的环境。改善交通环境,提升区位优势,以周边连通的外网体系,建设“七横七纵”的道路网,推动建立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主,城乡通和出租车为辅的综合公交体系,实现不是京城胜似京城。

  ——调整产业结构,筑牢城市核心实力 产业是城市化的基础,没有产业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壮大,城市化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坚持以产业聚集带动人口和资源聚集,以产业结构调整突破和推动城市化进程,积极对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机遇,实行有利于产业“高进低退”的政策,推进产业体系由中低端向高端升级。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龙头,提升农业业态和发展水平。推动观光农业、有机农业规模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新型工业聚集,加快工业化进程,以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需求为方向,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金融商务,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会展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长高于制造业增长。 ——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竞争能力 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个城市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源,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将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生命绿线”,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巩固升级园林建设的成果,生态大厂品牌,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风貌,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加快两河综合政治,建设绿地公园上的城市,森林花海当中的家园。

  ——挖掘文化内涵,塑造城市特色品牌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我们将坚持城市建设以文化铸魂,用文化提升城市规划水准,经营价值,共同处理好城市发展历史与现代的关系,凝聚城市记忆,延续历史脉络,培育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做亮“潮白风光,清真古寺,宜居新城、健康温泉、工艺精品、福华肥牛、评剧歌舞”八张城市名片,彰显民族特色。以刚获得的全国民族自治县(旗)科学发展示范县荣誉为动力,重点规划建设民族自治县,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和文化创业创意园区。作为临近首都,面向世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窗,综合展示56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民族特色风情和科学发展成果,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叫交相呼应的特色之城。 ——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城市和谐发展 城市化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核心目标。既要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出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要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解决关系长远的重大问题。我们将坚持按照雅致、恬静的理念,加快县城老区的改造,深入推动县城新区建设,深入推动夏垫新城建设,加快陈府田园小镇开发,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优先解决环境卫生、公共安全、就学就业、医疗养老等群众切身利益和生活保障问题。高度重视社会创新,着力构建高效协调便民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使城市化过程成为提升生活质量的过程,努力把大厂建设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首都经济圈战略,为大厂城市化提供历史机遇,随着重大战略的实施,大厂迎来资源配置、功能建设、产业集聚等诸多利好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富强美好,人民满意的新大厂,必将在首都经济圈当中异军突起,昂扬屹立于京东大地!

  撒贝宁:谢谢刘县长的发言!“不是首都,胜似首都”,这句话确实充满吸引力。

  大厂作为一个县域经济体,发展不仅依据自身的特色,更要依靠国家规划及指导。大厂的发展要融入国家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浪潮。

  怎么看待大环境和一个县域经济体小个体之间的关系?在这当中,我们又能找到一种怎样的契合点呢?

  接下来,我们掌声有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先生,为我们做“十二五”规划与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对京东的启示主题演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

  很高兴能参加大厂发展论坛。看到“首都经济圈和大厂城市化”正好跟我的工作内容相结合。这都是跟中国国家战略发展,城市化发展相关。我们正在起草国家城市化发展纲要,已经很多年了。谈到大厂,在首都经济圈下,特别是今年以来,环首都经济圈的话题非常热门。在这个前提下,研究和看待“国家战略和城市化”问题,需要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就是国家首都经济圈战略的基本内容结合。结合大厂城市化的发展现实问题,来制定大厂城市化发展的规划。 大家都知道,“十一五”以后,城市化达到49.8%,今年肯定超过50%。超高速增长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什么是城市化?很多地方领导认为城市化发展县城。中央战略非常清楚,核心问题就是农村向城市转移。在我们国家承诺“十五”到“十二五”期间,城市化率以每年1.35的速度增长。但高增长存在很大的问题,现在的城市人口有2.2亿是没有户籍的城市人口,他们未来去哪里,他们是不是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非常重要。2.2亿,在北京就是900万左右。未来到哪里去,就是北京市政府,首都要考虑的问题。 研究城市化,第一个概念要清楚,城市化概念是农民向城市转移。大厂城市化,也要解决大厂县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问题,对国家来讲更是如此。已经进入城市的就业人口,如何成为一个城市市民,是未来“十二五”、“十三五”长远的发展战略。回到城市化问题角度,我们还是要聊城市。中国的城市和国外城市不一样,大区别就是城市是管农村的,就是这个城市不是仅仅就是一个主城区,管很多的农村,北京市管了16800多公里,16个区县,很多中国城市都是这样的。

  第二,城市还是有等级的。最高等级的直辖市,可以调动全国的资源,省会城市可以调集全省的资源,比如说廊坊市可以调动廊坊地区所在的所有县级市、县的资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确实有很大的差别。我们知道北京好,上海好,都是最高等的城市,调动全国的资源,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省会城市、地级市都有这个特点,问题就出现了。中国的城市化,我们要判断的2.2亿农村人口,已经在城市住的人口,还有未来几个亿的农村人口如何进入城市?进入哪些城市?这就是我们在城市化发展战略中,要讨论的一个重大的有争论的点。他们到底向大城市去,还是去中小城市的小城镇。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部的会议,都提出要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指出了有关的各类改革要向中小城市推进,就是户籍管理体制改革等,向中小城市推进。社会上有很大的争论。经济学家认为,要到大城市去,有最高的产出效率和最高的就业机会。回过头来讲,我们有特点的中小城市,等级化的城市体系,等级化的城市体系还有一个特点,对城市间的流动人口和对农村人口是不开放的。就是可以在这里就业,但是不能在这里落户,不能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在三十年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不同等级的城市,在这个行政管理区域内,形成了一个相对的以户籍为标准的一个封闭的公共服务体系。所以,无论是哪里的人口,只要这个城市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对等,就不可以到这里来落户和就业。我们要讲环北京经济圈,我们可以看到,在全国,能和北京户口对照的只有北京和上海,还有两个直辖市,同一等级,天津和重庆。反过来,我们同样城市人口的廊坊人,能不能进北京呢?进北京就业可以,当廉价劳动力可以,但是进北京落户不行。 所以,我想,这是中国特色的等级化公共服务体系和户籍管理制度,造成我们现在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阻碍。这个阻碍也决定着我们城市化的流向,决定了城市化的空间分布。尽管我们在城市看到很多农民工、流动人口、城市间的流动人口,甚至很多都已经到了白领的水平,但是没有北京户口。所以,在我们未来制定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一个重点,是率先怎么先解决2.2亿,已经在城市就业的农村人口,他们未来的定居问题和公共服务问题。其中还包括6千8百万城市间的流动人口。如果我们不考虑各种中国的国情,各种体制因素,他们进哪个地方都应该是天经地义的,问题是我们有一个户籍制度。这个前提下,提出城市化发展战略,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就成了我们争论的焦点。 焦点的原因在什么?经济学家讨论问题肯定合理,像首都这样的大城市,可以运用所有的行政权利调动全国的行政资源。市场要素也跟着行政资源走,意味着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就业人口。所以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制定北京城市发展战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两个相反的迹象。 第一个,城市发展战略中,一再强调的是限制北京人口过多的聚集。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一个事实,就是大量的产业,大量的资源,集中在首都北京。可是,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把大量的行政资源放到北京的时候,意味着北京的公共服务远远优于其他的地方。就是说到北京来就业很方便,到北京享受到公共服务也远远优于其他城市,更优于农村。但是大家都记得,我们还有一个户籍制度,谁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最多?一定是北京市市民。这些北京市市民不是一个空的概念,包括着所有的媒体记者,所有的专家教授学者,所有的官员,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化的利益阶层。 在这种情况下,面临着大量的外来人口向北京涌入,同时,北京又有这么多的要素集聚,北京的发展就成为了一个问题。也正是在2010年到2011年所面临的问题,堵车、城市过度拥挤、公共服务设施高度紧张。可能享受了北京利益的人,就在想,是不是这些农民工就不要到北京来了?外来的所谓低端人口和低端产业就不要到北京来?到哪里搞城市化?还是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这样的话,就不会造成大城市的过度拥挤。不会影响到我们所谓的利益的既定享受者,不让利益受到切割和冲突。 我在北京跟很多官员交流的时候,他们跟我讲,北京现在满足户籍人口公共服务水平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但是如果添上900万的外来人口、农民工,就降低了一大块。正是在这些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很多决策层就考虑从稳定和北京现在发展的现状关系,是不是把有关城市化的一系列改革,推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可是中小城市,比如说廊坊市能否向大厂或者所有廊坊乡镇,开放城市户口呢?估计也很困难。广东中小城市,是否也可以向小城镇开放户口,广东一个镇一百万人口,有90万外来人口,解决这个服务问题,恐怕财政杯水车薪。探讨中国城市化的问题,要考虑利益问题、发展阶段问题,要考虑到决策的思路。正是在这种思路下,我们看到了环北京经济圈概念的诞生。还不是北京人提出来了,而是河北人提出来的。 就是不是要发展中小城市了,不是要使北京人口过度的密集情况得到很大的缓解了,那好,可以到河北来,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北京富余的人口,城市化发展是一个利益问题,但是围绕大厂所面临的环北京经济圈的发展,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环北京经济圈,到底怎么和北京形成所有的互补关系,怎样来吸引北京的各种要素,到环北京经济圈的14个县,这就是我们每个县委书记应该考虑的问题。 但是,要记住,北京16800平方公里,还有100多个乡镇,地理条件非常优越,就是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一个特点,大城市不是孤立的,下面还有小城市,还有中等城市,还有镇。那么这些镇在地理条件上,在行政区化上,和我们大厂是竞争关系,而且是一个不平等的竞争关系。 第二,我们大厂还和周围的环北京经济圈行政边界的其他14个县,也是有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下,提出的发展战略和北京市互补还是同构的竞争?我们是吸引北京所谓的高端产业和高端人口到这里来?还是吸引北京想排出去的人口和产业,恐怕就是我们要面临的现实。我们不能站在一个空的、所谓的地理优势条件下,谈我们的发展战略,因为我经常遇到这个问题,我们多优势,当这个优势被无数个结点分摊的时候,就无所谓优势了。这是我们清醒考虑的问题。正是这个条件下,谈大厂的发展,大厂城市化发展,有几个前提一定要考虑。 第一个,我们和北京到底形成什么样的关系?如果是互补,我们补什么。 第二个,我们这里和周围的14个县市,甚至在北京两小时、三小时经济圈内,我们有什么样的优势。 第三个,我们选择发展战略的时候,选择城市化进程的时候,到底是立足于大厂人口的城市化。就是11.6万,将近12万的人口里,有70%多的农村人口,怎样进入城市,还是通过吸收北京外来人口弥补城市化的差距。这三个问题是考虑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考虑到其他的问题。 那么,讲互补优势,近期和河北省的几个领导反复交流了,经济圈不是动用行政边界的权利,而是以形成的产业和要素的连接、互补。大厂和北京到底是否形成固定的产业和要素连接关系,这是我们要考虑的。因为我们知道,周边的几十个县市都在进行发展,而且已经有一些确定了既定的产业关系。我们要打开所谓的14个行政边界的城市,扩大他们发展的范围。提出是否要发展承德作为重点的旅游地区,我提出相反的意见,固安会更好一点,因为它是北京的一个重要消费所在地,就是互动参与式所在地。当然这是可以争论的。那么这是旅游消费。 对于工业发展,我们在廊坊当中,有三河市、永新县等,包括廊坊市本身,所有的县城和北京,产业需求是建立在工业上,还是在建立其他消费基础上?恐怕我们要认真的考虑。我们刚才看到宏伟的城市化蓝图和愿景,要落在土地上,要表现为具体的人和物,落到北京的具体人和物上,北京的人口到这里来,北京城市兼容的人口到这里,还有农民工到这里来,还是大厂本地人集聚到这里来,恐怕要面临战略的选择。为什么来?到这里居住还是就业?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的问题。 如果到这里来居住,北京48公里的交界距离,有没有这种可能?会不会形成我们想象的死城,发展房地产,房子卖出去了,但是没有人住。三河的燕郊,包括北京郊区、远郊的城市有过这样的现象,甚至北京近郊区。那么如果发展产业,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又能更多的吸收我们大厂的人口来就业,还是反而带来大量的外地农民工。如果一旦带来大量的外地农民工,一定会给公共服务增加负担。广东现在就面临这个状况,3000多万外来人口,公共服务谁来解决?未来土地矛盾、环境矛盾谁来解决?是净投入还是净收益,长远来看,我们也要思量。 所以,我们不能回避人口,也不能回避产业。我们再看北京多什么?我们只看到了房价,我们在14个县市里面居住的都是生态城市,对不起,生态城市再好,能比过北京吗?北京的容积率才是1。如果我们在廊坊,在大厂等所有的县城都建设生态城市的话,我们的土地利用率应该是什么样。土地面积平坦面积过大的时候,政府能够维持这样的成本吗?我想,不能。很多专家把浦东和浦西比较。浦西的产出率高出浦东4到5倍。大量的城市都在学习这种发展模式,我们在研究所谓低碳城市,绿色城市的时候。我们要想几个问题,不是建了生态,就是生态城市,是要城市有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是真正的生态城市。如果铺大,铺宽,增加维护成本,增加人工行走的里程,增加基础设施的长度,能耗不可能低。这种城市发展也不可行。所以我们想,按照和北京同构的方式,吸引来北京的人口,恐怕不是一个好的想法。 另外一方面,我们是否要吸引北京的低端产业,或者中低端产业和高端产业。我相信可以追踪的,估计新能源工业基地的大厂能建立起来,招商引资。 第一,要充分的土地空间,还有廉价的土地。 第二,还有很强的招商能力。 第三,还有城市比较好的公共服务为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促进产业的发展,恐怕也要下大的工夫,做一个好的选择,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的时候,什么不能来,不能说什么能来。还是回到大厂城市化发展战略,劳动力怎么转移?怎么针对北京形成互补性的产业政策,我想有几个方面可以考虑。 第一,我们要记住北京是一个服务业过剩的城市,和上海不一样,上海市到目前为止,工业占主要位置,所以对长三角的工业产生辐射。北京的服务业占75%比重,就是1300万的北京市户籍居民,2000万的北京市人口,服务业消费和旅游消费、假期消费要在北京周边的城市体现,所以怎么实行最好的服务业对接,应该是大厂发展战略的一个很重要的选择。何况我们还有温泉的优势。 第二,调整农业结构,富农,我最近到一些北京的郊区,北京郊区农业结构变化非常突出,服务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农业人口,包括农业休闲度假旅游,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恐怕对财政没有太大好处,但是对于富民可能起到重要的刺激作用。需要县政府下大工夫解决发展农业,农业结构调整问题。 第三,适度的引进了一些工业企业,和大厂的居民、农民就业能力相适应,这需要好的土地政策,好的工业园区发展政策。但是一定要记住,成本谁来支付?外来人口,过多的工业企业,恐怕会为城市带来负担。 第四,城市发展不要盲目的模仿北京,不要走土地扩张的老路。所谓视觉生态型的城市发展路线,北京到处都是,恐怕我们一个回族县,我们是不是能形成有特色的,高度密集的城市集中区。甚至从建筑风貌特点上,体现伊斯兰教的风光。恐怕这样很可能对北京有一定的吸引力,毕竟北京也有一定的伊斯兰的回族人口,形成这样的风水小镇,还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有特色。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剩下的还有随机的问题,还有交通设施如何改善,怎样增加北京市民到大厂地区旅游消费的方便性。 所以,我想,我们不能过高的希望,大厂能超高速增长,在环北京经济圈中,立足自己,和北京互补的关系,和其他14个县市,甚至更多的县城有互补的关系,竞争的关系,独特发展的脉络,大厂的城市化才能转变为现实。也能使中国所谓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城市化道路在大城市的条件下,能走出一条我们能看到的先进的典型道路,谢谢大家!

  撒贝宁:谢谢李铁主任,不仅提出了问题,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北京确实在城市化进程当中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北京周边作为大厂来讲,确实地理位置很优越,但是和大厂一样的优越,甚至可能在行政区划上,地位上比大厂有更好的地方,对于这些竞争对手,我们大厂怎么看,怎么办?我觉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建议和想法,确实能够给大厂未来得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再次掌声感谢。

  其实看到了世界上很多经济大国都在围绕首都做经济方面的文章,都有他们自己的首都经济圈,作为中国来讲,作为北京,我们的首都经济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的首都经济圈和未来大厂之间,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有请这方面的专家,共同分享他的智慧。掌声邀请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先生,做“中国式首都经济圈发展与大厂城市化之路”演讲。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

  撒主持人让我讲首都经济圈跟大厂城市化发展的关系,因为我情况不是了解很多,我只能从大的趋势上讲一些内容,李铁是专家,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我这几年一直在呼吁城市化。为什么?我是在2007年次债危机爆发以后,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被广泛流传,包括一些领导同志也看了。我那篇文章就叫《城市化是走出低谷的唯一通道》,我为什么这样讲?是因为中国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一个是出口,一个是投资。

  特别是出口。在2003年的时候,进出口的比重只有2.4,到2007年高峰的时候达到8.8。主要因为新千年以后,新全球化趋势在全球蓬勃展开,给中国提供绝佳的外部发展环境,强力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这么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还在能够以高速的增长的一个势头,在轨道上前进。

  但在,次债危机爆发以后,使中国出口迅速往下掉。我们看到在2007年最高峰的时候,净出口的比重是8.8,到今年前十个月是2.2。同时,我们看到中国GDP的增长高峰出现在2007年二季度,为14.9。今天刚刚过去的三季度是9.1,从14.9到9.1,下了5.9个百分点。但是进出口,从8.8下到2.2,下降6.6个百分点。进出口下降的幅度基本上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幅度。

  我们现在看到什么?就是美国次债危机新一波冲击的到来。我们看到美国陷入上一场危机后的一场新的危机当中,因为上一次导致次债危机爆发的基本原因并没有解决。今天又在发酵,这使中国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我们并不知道会不会走出去,什么时候能走出去。这很可能是大U型的一个曲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2.2进出口的比重,能不能保得住,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号。现在有人估计说,到四季度,11月、12月,出口肯定要大幅度降。

  前十个月出口增长率是22%,但是我们讲的是限价美元的出口。有两个因素没有考虑。第一,人民币今年升值速度非常快,平均汇率去年上升1%,今年到10月底上升4.6%,到年底要突破6%。美联储为了救市,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结果导致全球化、全球性质的通胀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通胀。对于中国出口来说,不断的提高价格。所以说增长很大一块是通胀带来的。所以今年前十个月,中国的出口价格指数上升的幅度是9.9,加上4.6是什么概念?就是说我们把汇率的变化因素和通胀的变化因素,在出口当中剔掉以后,中国的出口只剩下6%,是明显低于前9个月,9.3GDP的增长率。去年如果也剔除汇率因素、出口价格指数因素,去年全年的出口增长率,实际出口增长率是23%。

  大家看一下,从23%到6%,这个跌幅可以说是剧烈的收缩。不仅仅是出口,我们还要关注投资,投资也在大幅度的收缩,我所讲的投资不是统计局经常公布的叫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代表一个投资消失的需求,这个项目竣工以后,报给统计局,投资完成额。投资完成额里面有六成转化成新增的固定资产。所以投资完成额,今年前十个月24.9高速增长,更代表一个增长供给能力,未来的投资需求,往上走还是往下走,我们怎么看?我们要看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也是统计局每个月公布的,一般的研究机构,或者学者分析不太多。我很关注这个指标,因为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在建工程的存量需求,投资需求。

  如果看这个指标,是多少?前十个月增长率是19.8,扣掉6.8百分点投资价格指数,投资增长是12%,仅仅比头九个月GDP增长率高出3百分点,去年剔掉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是22%。就是说投资和去年比,存量投资需求掉了10个百分点。大家想一下,出口掉了10个多百分点,都是剧烈收缩。唯一好一点的是消费需求,从次债危机爆发的几年来看,2008到2010年,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和以前新千年以来相比,提高4.9百分点,投资提高2.6百分点,出口下降12个百分点,消费的增长是在三大需求里面,增长最快的。的确是这样的,因为我们以前看到的中国的消费品的增长速度也就是12到15,现在到17、18。为什么这两年消费这么好呢?

  今天大厂的同志在这里,感受更深,就是农产品大幅度提高价格,这样以后农民增收,农民增收之后,他们有钱了,他们就买更多的东西。中国有9亿农民,农村人口的人均消费和城市相比差1.3万,一年差1万3千块钱。所以,农民消费倾向远远高于城市,农民收入增加了,消费市场就繁荣了。去年开始出现的农村人口的收入增长超过城市,去年城市7.8,农村10.9,今年前九个月,农民是13.6增长速度,城市还是7.8的速度。要是没有这几年农产品价格大幅度的上涨,通过价格形式,向农村转移财富的话,也不可能有中国消费市场繁荣的表现。问题也来了,我们现在宏观调控当中的大难题就是被食品推动的通胀困扰。去年10月开始,政府决定把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用收紧的货币政策压抑通胀,到现在,通胀从7月份以后出现连续三个月的下降,到10月份到5.5,但是农民收入情况恐怕要发生状况,是农产品价格暴跌,没有办法保证农民的收入,就是没有办法保证唯一一个现在还在呈现消费需求的增长。

  我们看一下,投资不行,出口不行,消费也不行,中国经济增长是不是要往下,这就是我在2008年写的文章,我说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三大需求前景都不乐观。我们现在必须得改变,从新千年以来被新全球化带的轨道,转到以内需发展为主的轨道上来。内需发展为什么跟城市化有联系呢?就是我们的内需打不开,受到了两大因素的影响。

  第一,体制问题。我们追求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建立以后,收入差距所形成的财富向少数手里集中,就导致了居民消费率的不断下降。这是体制原因,也不是中国特有的,这是世界各国,所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是这样。新千年,居民消费下降12.6百分点,次债危机爆发以后,我们采取很多的救市措施,10万亿和4万亿,主要刺激投资,居民消费率2010和2007年相比,还是下降2.2,还在下降,为什么?分配机制没有改善,就压制消费需求。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长期以来,改革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由于不同的历史原因,都不约而同采取一个叫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一个政策,一个战略取向。这样的战略取向就导致什么?国内产生大量的剩余,同时由于战略造成的城乡差别也是一种收入差距,这个收入差距不是由于体制原因,是由于战略选择原因造成的。同样,也会压抑消费的增长。

  那么,像这样的原因,我们也要量化,鉴于两个因素,哪个因素为主。社科院的蔡舫教授认为,六成原因来自城市化,抓紧经济发展当中的主要问题,改变的时候,就可以把内部的需求释放出来,道理在于什么?我在我的文章当中讲了一句话,很多人都非常赞同,叫做工业化创造工业,城市化创造需求。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密不可分,为什么呢?两者之间如鸟之双翼一样,车之双轮一样,两条腿一起走,才能走得动。就是因为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是给城市人消费的。中国现在是什么情况?我们是以农民工的形式,让大量的农民进入到城市打工。但是他们的生活,在城市当中的生活,完全不是城市生活那样,他们家属不进城,自己的消费跟农村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把在城市的消费压到最低。

  所以,现在统计城市人口6亿当中,真正按照城市化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实际上就是4亿多,也就是说13.7亿中国人口当中,现在还有9.5亿农民。这样一部分的消费,参加了城市的工业化的进程,但是城市生产的产品,人口主体不消费,占2/3以上的中国农村人口,他们不消费,这个产品就被新全球化了,被外需给拿走了。

  可以说,在过去的时候,新全球化以蓬勃的趋势展开的时候,这是中国的优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给世界提供那么大的剩余产品。现在,新次债危机,次债危机爆发了,新次债危机冲击又来了,如果不进行转型,迅速城市化,大量生产的产品,给城市人满足的,但是没有那么多城市人,却生产那么多东西,能不过剩吗?这就是我所讲的必须推动城市化,只有城市化能救中国,只有城市化才是走出低谷唯一通道的道理。

  1993年,接受当时国家计委地区司完成一个课题,为中国区域结构,为95计划所做的背景研究。那个时候我就提出来,我们需要城市化的道路,是走的叫做都市圈式的城市化道路。应该说,我是提得比较早,1994年就出研究成果了。具体的理论背景就不展开了。

  道理就是说,中国这样一个国家,人均耕地那么点,人口规模那么庞大,一方面要搞建设,一方面还要保吃饭。这样的国家,只有像日本那样,日本三大都市圈,日本都市圈就是为了节约耕地,为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所以,我们要采取都市圈的布局的模式。我在1994年的时候,当时提出来叫九大都市圈,其中就有京津唐都市圈,为什么这样提?因为就河北,因为京津包在河北之内,河北的经济布局来看,南边一块,北边一块,南边是省会,但是规模很小,石家庄、邯郸规模很小,但是天津这边的规模就很大,一直延续到秦皇岛、唐山这一块,北京将来的都市圈扩展,可能将这一块要扩进来。当时提出来,5万平方公里是三千万人口,所以京津唐是这样的,当时已经把大厂包括进去了。

  那个时候我提的就是到2010年,中国形成九大都市圈,但是现在发展实践来看,2010年过去了,现在基本上还是提三大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真正意义的日本形态的都市圈还没有产生。但是我相信,因为中国的客观条件的发展,一定是这样的发展方向。就这个方向来说,我觉得,大厂就我个人来看,肯定是三十公里的距离,跟北京一个区没有太大的差别。将来再下一步的发展,肯定是要把大厂变成京津都市圈里面具体的功能区域。

  就产业来说,我不能向李铁那样说的很具体。我的感觉就是说,这个产业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政府已经把基础设施做好了。都市圈,我们讲的日本都市圈,中国都市圈,有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在都市圈之内,人口的生产和消费是一体化,就是以本地的生产满足本地的消费,都市圈有一个庞大的生产体系,有一个制造业的体系,具体怎么布局,应该是企业家考虑的事儿。大厂这个地方肯定拥有非常大的发展优势,谢谢!

  撒贝宁:谢谢王秘书长,我个人感觉是每次参加我们的大厂发展论坛,感觉我都像一块海绵一样,坐在台下,拼命吸取各方面的养分,作为一个媒体人,尽管平时也在做各种各样的节目,更多偏向法制,可能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但是每次参加大厂发展论坛,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城市化的进程,包括王秘书长讲到的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等,尽管不是这个专业。但是在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之下,确实了解很多的背景资料。如果不分析背后的原因,不从根上解决问题。非常感谢王秘书长。 接下来,掌声请出另外一位专家,掌声有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先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 非常感谢大厂发展论坛的邀请,我也是大厂的顾问,第一届论坛我参加了,也是撒主持人主持的。我同时也是河北环首都圈的特邀专家,参加了河北环首都圈的规划的论证。所以,今天我就讲一点,与大厂有关系的内容“环首都建设与大厂县的发展”。

  首先我讲第一个问题,是首都圈与环首都圈的耦合。我们知道“十二五”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里面提出来加快首都经济圈的发展。首都经济圈和环首都经济圈是什么样的关系,现在真是说不清楚。因为首都圈的范围还没有定下来,到底多大?画了这么多圈,都是北京市组织专家们提供的方案。有中圈,有大圈,有小圈,大圈已经把山西包围进来了,小圈就是北京市和河北环首都的经济圈,环首都圈都有了,加上北京不就是首都经济圈吗?但是北京不这么小,北京说加上14个县,是否太小了,所以北京不干了。北京要扩大。扩大到多大?专家的专字变成砖头的砖了,问题就在于首都圈到底有多大,确实不清楚。首都圈的范围定不下来,环首都圈就很难定下来了。环首都圈,我觉得,首都圈减去环首都圈就等于北京。还有一个概念,就是首都圈外面就是环首都圈,这样大家都不好理解。 但是首都圈从本意上来看,我们是学者,我们要追根溯源。所以首都经济圈应该简称首都圈,是都市圈的特殊形态,因为只有是首都,才能叫首都圈,不是首都是不能叫首都圈的。都市圈的特色形态,都市圈就是在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下,形成的和大都市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的区域。这个概念就是我们刚才王秘书长讲的都市圈,这个概念是一致的。就是一个大都市向外辐射,辐射以后有一个半径,沿这个半径画圆就是都市圈。离开大都市,就没有动力源,就形不成这个圈。都市圈是日本人创立和提出的,日本是这样的,一般采用通勤指标来划定都市圈的范围,一般以一日为周期,可以接受大都市一方面功能服务的地域范围,包含都市周围15岁以上的常住人口的1.5%以上的到该都市通勤且和该都市在地域上联系的市町村。北京周围有多少个北京通勤,也说不清楚。但是我觉得,这个就是都市圈的参考依据。想划多大就多大,越大越好,划到宇宙去了,这个事儿要有一点根据。 我这个话题到此为止,这是一个背景。那么,我觉得首都圈,不应该像河北标的那么小,不应该像有些专家说的那么大。实际上就是北京加上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这样的区域,我觉得比较合适。咱们不要太机械,必须和北京接壤的县才是首都圈,离你10公里的县不行吗?就不能通勤了吗?我觉得,不要那么机械。北京是大都市,保定和张家口也是可以衔接起来的,非要搞的那么零碎也不太合适。这是我个人理解。总的来说,我是对环首都圈是持肯定的态度,我认为建设环首都圈有很多意义。 第一条,就是加快环首都圈建设,是铲平京冀发展悬崖的重大举措。北京和河北,虽然地缘关系和密切,但是在京冀发展水平上,有一个悬崖。咱们知道,如果是一个缓坡,咱们就走得更快,如果是一个悬崖,咱们谁发展都不会很好。 第二条,疏解首都城市功能,减轻北京人口压力的重要措施。李铁主任讲了,压力很大,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热导效应、环境恶化。北京的目标是建设宜居的城市,但是感觉越来越不宜居,怎么办?所以要减轻北京人口压力,不能说不让人家进来,手段就是疏解首都的城市功能。因为功能太强了,福利太多了,收入太高了,到里面捡垃圾的都能富起来,大家就更愿意来了。所以要想减少人口,必须首先疏解城市人口,疏解到哪里?就是疏解到临近的地方,从天安门疏解到中央电视台有用吗?二环疏解到三环有用吗?所有一定要疏解出去。 第三,建设环首都圈是有利于解决京北地区的贫困和生态问题。贫困和生态是有联系的。前几年就说了,河北有一个课题,我是参与者,后来我在中央电视台的做了一个访谈,就是在离京津大都市很近的地方有一个贫困地带,什么原因?就是北京没有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北京是这么大的都市圈,这么近的地方都没有辐射带动,大都市有什么用呢?我也是河北人,我们要把这个悬崖铲平,搞成缓坡,也能够向外辐射带动更远一点,这就是建设环首都圈的意义。 我发现河北空间发展战略也在转变,过去叫环京津,环渤海。1999年河北规划处长办过一个讲座,“老是环着不行,人家在发展,你站在外面看,不行,要参与”。环是什么意思?就是人家干,你看着,所以你一定不能再看了。

  第一,服务京津,这是我们河北的高姿态,不为首都服务能行吗?服务京津。 第二,对接京津。产业链向外延伸,主动承接。不承接的话,就延伸不过来。 第三,融入京津。因为行政区是人为划定的,所以必须融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无缝的连接,光对接还不可以,还要融入。

  河北的战略逐步在变。但是,也面临很多的困难与问题。第一,就是资金问题;第二,土地问题;第三,产业问题;第四,体制问题。资金问题,我做过研究,现代情况下,实际上资金不是问题,资金都很充裕,关键你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手段的问题。哪些是应该河北省来出,哪些是应该廊坊市来出,哪些是大厂来出,要明确了,主要应该吸引大资产,大企业,大公司来这儿干。只要创造出投资环境,资金就会很快来了。 土地问题也是一个瓶颈,之所以我们说环首都圈,要做到重视,也就是说突破这个土地的制约。比如说我们有很多的离城市很远的地方,搞工业不合适,盖商品房,没有人去。但是要搞农业,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我感觉到,襄河、大厂搞农业优势并不大,为什么?因为是在北京的下风下水,能搞安全绿色的农产品吗?但是张家口、承德、保定西部都是绿色的,没有污染的,任何搞农产品,将那边都搞成恢复农田,那边的土地两三万块钱,老百姓都愿意过来,这里的土地种农业效益就差了,这是要置换的,土地置换,要更大范围的土地置换,别拿北京县城和大厂的县城土地进行置换,很难置换,因为农民很聪明,知道土地价值很高的,马上就要变成北京市一部分了,肯定是要高价。所以要到北京远的地方的土地进行置换,需要政策,需要国土资源部的支持,否则不让动。 还有产业问题,一定要往二三产业综合考虑,要通过二产,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离开工业化的城市化,实际上最后会成为像拉美模式,像东南亚模式,就是说工业一旦没有了,人都进城了,大家都卖东西,谁来买东西,那是不行的。所以工业化和城市化要相互促进。京东地区一定要发展二产,用二产带动三产,吸引人口。只有这样,才能疏解北京市的城市压力。

  前面讲的是如何解决四大问题,这是一个环首都圈,这是给河北提供的一个研究成果。今天来这儿,是大厂。我想,到大厂发展论坛,一定要讲大厂。我对大厂很熟悉,因为是他们的顾问,2007年就到大厂参加这个会,也做过一点功课。京东地区,在去年搞环首都圈的规划论证,我也详细看了资料,我对大厂很有信心,而且我给大厂说过话。第一个河北省提出三大新城,京东新城,京南新城,京北新城。城要换成区,京东新区、京南新区、京北新区,区和城什么区别?后面我会讲到。 所以给大厂提几点建议。第一,提高规划的超前性,系统性,科学性和约束性。我了解到,大厂很重视规划,做了很多的规划。但是规划不能孤立起来,必须要作为一个整体,孤立的话,就很难有系统性和超前性,我点到为止。 第二,运用“增长极”的原理建设京东新区。什么是“增长极”?就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集中投入,加大投入,改善投资环境,让更多的投资者愿意到这儿来,愿意在这里投资,让更多的创业者很短时期就能够崛起,所以这是增长极。增长极有三大效应。第一,大效应叫做世人瞩目的焦点。都知道这是一个宝地,都统统到这里来发展。第二,就是人才集聚的高地。首先要让人才来,农民工也可以来,没有人才,光有农民工也不行。人才要跟着资本走,当然要有吸引人才的亮点。第三,要素流动的洼地。这个地方成本低,到这儿来,都能赚钱,投资者都是争先恐后的来。成本很高,现在北京市区的成本就很高。我们要通过增长极将成本降下来,很多成本政府要承担一点,很多成本要通过政策降下来。比如说,要完善政策,政策要优惠,都可以降低成本,这是增长极。 法国人说不培养增长极,不培养的话,整个法国都发展不起来的,环渤海经济圈太大了,用增长极发展的话,是发展不起来的,增长极是要很小的区域,1000平方公里可以,再大就不行了,再大增长极就没有用了。

  第三,以建制镇为重点,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我们提城乡统筹,不是要就农村谈农村,这样是没有出路。城镇和农村一体化,农民能进来,城里的人也能到这里来,这是我们京东新区,环首都经济圈。 第四,推进体制改革和创新。我们这是一个县,给河北省提的,我说,要大大提高我们在京东、京南、京北,现在中国的行政级别很重要,要通过势能提高,这个地方才能发展的更好。 针对大厂,我提出打造北京反磁力中心,我们大厂中心,不是大厂县城怎么样,是廊坊什么怎么样,在这里,没有廊坊,没有北三县,只有北京,我们说干的都是为北京干的。现在北京的功能太多了,压得透不过气来,我们要给北京解压。解压怎么办?就是把北京的产业吸引出来,北京的机构吸引出来,北京的人口吸引出来,北京不就高兴了嘛。就是打造北京反磁力中心。 所以说,河北三大新区,或者三大新城,重点是京东,因为京东的条件最好。咱们知道北京的葫芦状,中间这个地方,离北京最近的就是这个地方,当然太远不行,太近也不行。所以我说,作为新区是新的产业聚集区,新的人口集中区。所以,现在大家都说新区,新区就是这个意思,新的产业聚集区,新的人口集中区。包括天津滨海新区也是我们研究论证的,就是天津有一个滨海新区,一个产业可以集中,人口也可以集中,天津的压力就很小,北京就是缺少。2004年,我们给北京市做产业布局、空间布局研究。我们提出来的通州和顺义两个新区。但是,北京部分采纳了我们的建议,说这两个可以搞成重点县城。但是这两个县城谁来建?通州、顺义来建,建来建去还是县城,不是北京市来建。所以现在通州和北京市连到一起,顺义和北京市即将连在一起。这两个地方已经成为大饼的一部分。 2004年时,我们说可以,要锁定四环,四环以外都是绿地。这样的发展,就是在通州和顺义发展,这两个建设成北京市的新区,但是没有这样做。现在从朝阳到通州密密麻麻的全是房子,已经成为大饼的一部分。北京的问题就是大饼摊的太大,北京要搞到十环,有人说潮白河,可以承接北京市的功能转移,要想把功能转移过来,就得有吸引力,就是反磁力中心,怎么吸引?刚才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不是北京,胜似北京”。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交通更加便捷、设施更加完善、经济更加繁荣,环境更加美好。人才都愿意过来,这就叫做反磁力中心。就是比北京更有吸引力。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我们的大厂就有希望,我们就是名副其实的京东新区。 那么,我们的个头可能不像北京那么大,但是我们的高度和北京一样高,功能和北京一样强,这就做到了。这就是反磁力中心。这个事儿一定要实实在在的做。路径选择,要做到这一点,得有手段和路径,否则的话,就是老是在空谈。所以我给提出来的路径:第一,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给河北省提了,京东新区100平方公里,还可以规划的更大一点,可以都规划进去,不要有空白。河北省要集全省之力,现在不行了,但是现在廊坊完全可以这样做。 第二个,土地集约利用,我们这块是宝地,不要不当回事。资金集中投入,争取优惠政策。我们河北离北京很近,但是河北属于不给不要,不叫不到,不哭不闹,典型的模范区。离这么近,新疆跑的比河北还要快。一定要优惠政策。 第三,承接产业转移,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世界的产业转移,产业到这里肯定有吸引力,只要有这个平台,跨国公司都愿意,没有比这个地方再好的地方。关键没有平台,人家来了,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实现功能互补,和北京市有一个功能互补,不能互相竞争,不要北京搞什么,河北就搞什么,这样很难。未来可能,现在起步就竞争的话,也不太可能。 还有一个就是,打造北京“浦东”。上海有一个浦东,浦东和浦西的差异,一条黄浦江,以西就是浦西,以东就是浦东,80年代,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现在那张床不行,一间房反而更有价值。

  撒贝宁:不是北京,胜似北京。肖所长的观点也震撼了我,就是首都圈现在还没有搞清楚,现在还不知道首都圈到底多大?感谢我们的专家,不光分析问题,而且还指出很多具有借鉴价值的办法,解决之道,再次感谢肖所长。 其实大厂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一直是紧盯北京,看着北京的同时,大厂其实正处在另一个悄然崛起和发展的大利环境下,它就是整个京津冀的一体化。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入,会给大厂这样一个距离北京CBD30公里这么一个地方带来怎样的机遇,接下来请出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先生跟我们分享这个话题。 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 首先是感谢组委会,还有廊坊市的领导邀请我做发言,其实勉为其难。虽然我搞区域经济学的,但是针对河北,针对环京首都经济圈,对廊坊和大厂的了解太少了。也就是说今年的一次会议上,我听到了很多的声音,接下来我做了一些调研,和河北省的参事一起,对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各个县市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了概念。我没有太多的发言权。这是其一。 第二,今天到这个会上学到了很多,从我们县长的主题发言,到几位专家的发言,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从后面算起,印象最深的就是首都经济圈的具体划分还没有明确。 第二,提出很好的理念,就是反磁力中心。这个概念,我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能够好好的思考一下。我觉得这是一个从区域经济学上来说,是非常有见地的想法。为什么?刚才说到了增长极,有一位专家说到了增长极,增长极的产生就是激化的效应,所有的人才、技术、资金都吸引过来。那么,在北京和天津发展过程中,我们河北就出现过这种现象“灯下黑”。所以,我们现在大厂以及河北廊坊整个发展的战略思考,也是需要到达一定经济发展水平才可以。现在,条件成熟了。十年前说这个话是不可能的,现在是有可能了。 那么,再往前,我们的王秘书长也说了一个非常好的观点,就是工业化是创造供给的,而城市化是创造需求的。所以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在投资拉动,出口拉动受挫的情况下,我们增加消费。消费如果是没有加强城市化的发展,这个消费也是乏力的。当然城市化怎么走,给我们提出另外一个新的课题。这里有很多的其他问题,只是提到这样一个观点。 印象还很深的就是李铁主任的发言,他是对小城镇的研究非常深入。他说了很多内容,我都记下来了,我觉得说到了根本,户籍制度,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为什么那么困难,中国城市化为什么落后于工业化,两个基本的制度障碍。我想说的有点书呆子气,我自己觉得没有太多跟大家分享的。既然准备了,就简单说两句。 我们现在整个状态,就是在发展城市群,“十一五”是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十二五”规划就更明确了,几句话都有,我概括为城市群化的发展,就是城市群在各个地区,中国东中西各个地区都在不断的发展。中间就是有一点,我们城市群现在发展跟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问题很多,很多人说不要搞大城市。大城市目前来说,不是行政命令不搞就不搞的。实际上研究表明,我们张可云老师研究了,人财物还再继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体集聚,这是市场意愿,没有办法。那么,我们中国的三大城市群在国家的整个GDP比重中间,只占到35%,美国三大城市群和日本三大城市群,在全国GDP当中占的份额差不多接近70%,这就说明了我们还有发展的空间。如何发展,怎么避免大城市病,这是我们的问题。 而且中间北京市和上海市单独拿出来,比重就更低,跟纽约、伦敦、东京比都差很多,他们都是20%左右,单个城市,北京和上海是4%左右。过去北京天津发展过程中,河北确实受到很大的经济影响,人才都往高端去,现在要改变这个状况。我们开始提的是京津冀都市圈“8+2”:8大家都知道,2就是京津。8很广泛。但是很可惜,这个规划至今没有出台。 但是首都经济圈现在提出来,“十二五”提了。开始我认为,首都经济圈首先有一个,河北省提出一个环首都经济圈,这是我想当然的。首都和经济圈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那么,河北省在考虑自己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思考,他们首先提出了环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变成14个县,“4+6”四个区,六个基地的战略等,目标原来把贫困带变成经济发展的特区。不妨把我们的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全部算入环首都经济圈,不一定非要挨着北京。 现在提出来北京怎么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北京也有想法。北京的想法也是自己在想,不一定能够符合周边地区的要求。比如说,自己想搞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实现区域一体化,但是实际上我们发现通州很困难,目前发展状况并不是很好。

  我这里想说的是,真正的经济发展是靠价值创造,不管是一产、二产、三产,真正的价值创造才能够使得经济发展。

  大厂的产业结构,我看了资料,他们还是比较合适。而且叫做实业做得比较好,新材料,制造业,以及富士康等制造业。验证了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这是我想说的。 从大厂来说,能否逾越通州走出一条叫做融入北京,接轨北京,服务北京,是否能做到这一点。通州虽然在北京市里,但还有很多困惑。一定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这是一个双刃剑。在融入过程中,可能被聚集了,被边缘化了。所以一定要避免。 要主动对接,我们刚才县长的主题发言里面,非常明确了。所以,我最后想说的是,我们这个大厂要加快打造首都经济圈的东部功能拓展区。依托廊坊,融入北京,连接京津冀,发展成为新型的中等城市,就是20到50万人。这里面产业是聚集的,交通是便利的,文化创意是繁荣的。最后,社会是和谐的。

  谢谢大家!

  撒贝宁:谢谢施教授,刚才听到几位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剖析首都经济圈的规划,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以及在这样是背景之下,大厂发展的前景。

  接下来我们将在台上进行一次高峰论坛。请上更多的专家,就刚才我们所分享的话题做更细致深入的探讨。

  掌声有请参与高峰论坛的各位学者和专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亚平

  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张可云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

  王志纲工作室北京战略策划中心总经理任国刚

  美国博斯咨询公司中国区董事徐沪初

  简单给各位介绍一下台上的各位专家。首先是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亚平,多次参加大厂发展论坛,今年继续担当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大厂城市化课题组成员。张可云老师是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的教授,参与首都第二机场的选址,也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参与者。彭真怀,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王志纲工作室北京战略策划中心总经理任国刚,曾参与北京市首都经济圈战略规划,对大厂建设京东新城,对大厂的新媒体产业进行了规划。美国博斯咨询公司中国区董事徐沪初,也是大厂的老朋友,完成大厂新兴产业示范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从世界大都市圈和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视角对大厂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清晰的定位。 那么,在这一轮的高峰论坛当中,我们要请上一位专门的主持人,也是我在北大的小师妹,对大厂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调查研究和了解,是一位年轻的大厂发展论坛的专家,掌声有请虞澜。

  虞澜:非常感谢,台上各位嘉宾,以及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虞澜。换我上来,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在这样一个严肃严谨的话题下,给大家稍微注入一点活力。谢谢。 台上的几位嘉宾,有我非常熟悉的,我们一同走进大厂做过调查和了解,还有对大厂本身就非常熟悉的。今天我们将会把对话分成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将邀请每一位专家谈一谈对首都经济圈发展战略的看法。同时,也想请大家来讲一讲,你们认为首都经济圈的概念给大厂带来什么样的机遇。那么就从我身边的王亚平老师开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亚平:

  首先谢谢大厂县给我们这么一个机会,与大家分享我们对国家首都经济圈战略和整个大厂县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想法。我原来接触过河北省,原来13个,后来变成14个环首都经济圈的制定,我们参与其中一部分工作。 实际上,今天肖所长把这个题点破了,最开始的初衷还是河北省想通过借力北京实现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到,实际上环北京经济圈,有一个教授讲到了,有点灯下黑。实际上环北京,河北省14个县,包括其他没有列入的县,条件是很好的。比如说距离北京很近,交通方便,也有资源,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实际上来讲,他们发展是相对落后的。我感觉,最开始的初衷是河北省想借助北京巨大的中心和平台,加快自己的发展。 但是,在整个编制过程中,我的感觉就是河北省是非常积极和主动。但是相对来讲,因为北京市有自己的考虑和战略的安排。大家也知道了,他们自己有一个规划,特别是有一些新城。 总的感觉,就是说,主要还是从河北省地域经济的发展为主导发起的战略,北京呼应来讲,目前来看,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但是,由于战略进入“十二五”规划,仅仅有这么几个字,现在已经被说成是国家战略。

  我认为,进入了“十二五”规划,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国家战略理解和推动。但是以我个人的理解,毕竟不同于一个大的区域性的战略,我们国家区域战略第一个层次,就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我感觉,对于这样的战略,目前来讲,大家一定要有全面、客观的理解。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提出战略。不管是初衷,还是最终实施到什么程度。我相信,可能是给大厂带来重大的机遇,因为是国家战略和区域战略重合了。初衷是河北,河北收益更大,北京缓解一些功能,主要是环京14个县收益最大。进入“十二五”规划,国家层面和河北省的层面,都有推动。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河北对14个县已经有政策了,总体来讲,带来很大的机遇。 虞澜:没有关系,对话环节时间非常充分,讲对大厂县发展有意义的话,空间非常广大,王老师您可以广开言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亚平:我感觉所谓的国家战略,比如说西部大开发,国家一定要有一个很正规的文件。我是非常希望变成一个类似区域战略发展的国家战略。我们姑且这样理解,尽量往这个方向推动。 虞澜:我听得出来,您的语气、感情,包括您说的观点,还是代表非常浓厚的对大厂发展的期待和感情。因为大家知道,王老师是以公开的身份,王老师自己多次参加我们的论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亚平:特别是我们的撒主持,我就参加过一回,这是第二回。 虞澜:但是去大厂县很多次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亚平:也是第一次。 虞澜:我有一点不能让您反驳的,我们是这次大厂县城市化发展课题组的成员,所以您对刚才说的观点,对大厂县的经济发展,还有首都经济圈看法,做了非常充足准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亚平:没有,我是现场准备。

  虞澜:第二位嘉宾,张可云老师,是国家规划发展委员会的委员,担任着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的教授。并且参与了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当时的规划选址,也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参与者,有请张老师回答我刚刚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我这是第一次参加这个论坛,非常高兴,先说一些感谢的话,谢谢主办方对我的邀请。简单说几句,因为你这是一个大问题,我谈两个意思。 第一个,首都经济圈概念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来的,目前这个规划正在制定中。关于范围,有一个方向可以确定的。就是可能分为三个层次,首都经济圈核心区,外围区,影响区。首都经济圈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应该可以这样来说,不能上升到国家战略角度来说。它是国家区域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而且首都经济圈概念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打个比方,就像一个孩子,到了20多岁,要找对象成亲一样简单,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论述必然性了。 第二个,首都经济圈这个概念的提出,以及未来中央政府对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大力支持,将会给我们大厂带来什么影响?可能是在座各位最想讨论的话题。我想,借用我们大厂县书记的几句话概括“不是北京,如同北京;不是北京,配套北京;不是北京,胜似北京”。第三句话里面改一个字,对未来大厂发展会产生影响,“不是北京,胜似北京”,改成不是北京,胜过北京。

  虞澜:接下来我介绍一下彭真怀老师,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的院长。通过这样的抬头,大家可想而知,长期从事的领域。当然,他也是河北省政府的顾问,所以今天彭院长请到这里来,意义也是非常特殊的。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

  大厂城市化,对于大厂回族自治县来讲,170多平方公里,12万人口来讲,今天我谈两个问题:第一,作为一个沿海的省份,长期以来不被人看成沿海,沿海到现在没有提上国家战略层面,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所谓的环首都发展问题,京津冀合作的问题,长期以来合作都没有大的手笔,大的思路。今天大厂在这个地方讨论,我看到过去五次的会议,都是跟产业有关,搞产业对接,对接谁的产业?如果这一点不清醒的话,这是一种虚话,对接谁的产业?北京的产业可以对接吗?所谓沿海地区的产业,世界的产业对接,这里有多少的压力和困难。 这两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了,大厂的发展也就迎刃而解。这次我参加党代会,就提出了让河北省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怎么走?环首都这个问题不解决,河北的优势就不能转化为真正经济发展的优势。今天我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大家提供一个思想的思路而已,我今天把问题抛出来,谢谢大家!

  虞澜:谢谢彭院长!继续有请下一位嘉宾,王志纲工作室北京战略策划中心总经理任国刚,他曾经参与了北京市首都经济圈的战略规划,对大厂建设京东新城进行了发展战略研究,也对大厂新媒体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规划。接下来有请您回答这个问题。 王志纲工作室北京战略策划中心总经理任国刚:很高兴今天来参加这个论坛,确实是这样,从去年9月份开始介入到北京“十二五”区域合作规划,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与首都圈有关,首都圈第一次是北京提的,提完以后,才有河北省提出环首都的发展,再上升到国家发改委推首都圈的概念。刚才说了,按照首都圈没有完全定稿的概念来说,都在做深入的研究。大的前提,就是三个圈子,第一个圈子是相当于环首都圈,可能再加上天津的蓟县武清等,第二,就是核心城,就是把原来的京津冀放进来了,再往外就是辐射层、协作区的概念。 当时提出来的首都圈,不是首都经济圈。首都有自身的需求,除了经济需求,还有生态需求,还有政治的需求。所以首都圈不是一个经济圈,包括经济、生态等其他相关的圈的概念。第二,首都圈的发展,对大厂是有机会的,为什么这样讲?第一次北京主动提出做区域合作,这是与以前不一样的。在此之前,河北一直在说大北京,我们河北非常热情,想和北京对接,我们工作室从2002年开始做廊坊战略,对河北保定、承德、张家口都比较熟悉。北京现在提出来首都圈,由北京主动提出来打造首都圈,不是沿用在此之前京津冀在内的都市圈,也表明了北京希望以北京为中心形成新的辐射。正是因为这样,可能会对大厂产生新的机会。机会在哪里,就是怎么把握的问题。 虞澜:有请下一位发言嘉宾,美国博斯咨询公司中国区董事徐沪初。应该说,徐老师也是完成大厂新兴产业示范区的战略规划,从世界大都市圈和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角度,对大厂的产业发展和方向都进行过清晰的定位,这样的问题,您回答起来应该是不难的。 美国博斯咨询公司中国区董事徐沪初:很久以前,我一直提出一个观点,我说未来全球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会演变成一种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一种区域之间的竞争。现在就是我们讲的城市群,今天提出的是首都经济圈概念,整个大的环境也正驱动我们必须要走这条路。 那么,主持人的问题是,现在提的首都经济圈跟过去提的很多内容区别在什么地方。我十年前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了,包括经历过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一体化,提出了环首都经济圈、首都经济圈。我认为,实际上这些概念,本身之间没有很大的区别,都是通过区域的合作,能够将整个经济向前发展。这次最大的区别在于提出这个问题,主体不一样了,谁驱动这件事情,主体有多大的能力,可能对这件事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认为这是很大的区别。 后面一个问题是说,到底对大厂带来什么机会?我是这么理解的。 第一,发展的机会更多。 第二,发展的速度更快。 第三,吸引的资源,资源的集聚会更多。 第四,对大厂领导来说,挑战更大。为什么?因为这是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里,跟不同对手进行竞争和发展。所以,对于我们自己的管理能力,对于自己的战略视野都会提出挑战。 但是,我相信我们大厂的领导,是非常有战略视野,在这方面不会有大的问题。

  虞澜:第一环节就是这样的问题。第二个环节,非常简单,就是事先围绕今天的第五届大厂发展论坛,对大家非常关心和聚焦的热点问题,展开了事先的征集,最后会发现,大家围绕首都经济圈和大厂城市化的新路径的概念,有着很大的比重。我想请教几位专家,我们从中选出了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这里,利用这个机会。 第一个问题,来自我们场下的征集,想问一下张可云老师,让您把第一个问题接下来循环的内容讲出来。您认为大厂城市化的新路径,到底该怎么走?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这两天我一直在琢磨大厂,我个人还是琢磨出一点味来了。刚才说环首都经济圈,对大厂的影响不是胜似北京,而是胜过北京。第一,大厂未来的发展思路怎么确定,第二,大厂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第三,我们政府该干什么。 应该说,大厂的发展发力始于新世纪以来,就是最近十年左右,特别是“十一五”。我看了一些数据,2005年大厂的GDP是20点几亿,去年的GDP超过了50亿。简单得出一个结论,短短的“十一五”期间,大厂再造了一个大厂,因为2005年只有20点几亿,去年就达到了50亿,是一个飞速的发展,有大厂人民的努力,有大厂领导的好的领导。更多是来源于机遇,这就涉及到一个地方未来的思路如何确定。我最近在很多场合宣扬一个观点,就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区域方法,所谓地方就是一个行政区,区域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是一个学术概念。发展地方经济的区域方法,跟我们通常的理解反过来的。毛主席说了,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对于一个地方发展而言,往往外因是根本,内因是条件。怎么解释。大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等,我们优势存在多少年,从1955年建县一直存在,为什么这个世纪才突然发力,这是一个外部环境在变迁。我刚才为什么说胜过北京?就是现在外部环境已经形成对大厂极为有利的氛围。 第二,大厂未来城市化道路怎么走,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大厂形成的思路。基本上还是可行的。但是我有个人的想法,基本思路是什么?是一个中心,就是城乡一体化,两个轮子,工业化、城镇化。建三个新城,大厂新城,夏垫新城,潮白河新城,还有开通两条河流,鲍邱河、潮白河。另外,提出五个一体化,就是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和保障一体化,最后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这是大厂已有的内容。 我做稍微的修补,我觉得城镇化和工业化两者并列起来谈,这是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在去年河北省制定的一个文件,就是河北省关于加强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14县,一圈四区六基地,也谈到了工业。我觉得,大厂不一定非得要完全走工业化的道路。大厂未来的方向应该是什么?要把重点放在第三产业。我们所说的建设高科技成果的孵化园区,还有新兴产业的示范区,我觉得河北提的有一点高,六基地值得一提。养老基地、保健基地、休闲度假基地、观光旅游业基地、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宜居生态基地,每一个涉及到工业,主要涉及到第三产业,还有第一产业。为什么说工业不应该作为重点,而是第三产业作为重点。最近看了关于大厂的一篇文章。 大环境,整个国家都在倡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刚刚召开的中央全会,主题就是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就是所谓的第三产业。大厂有什么东西呢?五个字可以好好的概括一下。一个是赏、拜(拜清真古寺)、吃(福华肥牛)、观、泡(泡温泉),跟第三产业都有关系。政府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应该是抓大方向,实际上要抓大事,小的事情不应该高,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将核心竞争力部分抓好,就可以。另外,千万不要跟周边13个县竞争,跟北京搞内斗,历史证明,北京跟河北搞区域冲突,最终吃亏的是河北人,最后的建议就是,大厂要想真正超过北京,我们的地方政府一定要有一个大范围区域的胸怀,不要老只盯着大厂。 虞澜:下一个征集的问题,问王志纲工作室北京战略策划中心总经理任国刚先生,对您很了解,他说,您是参与了大厂潮白新城城市核心话规划的,您能不能给大厂提一些建议? 王志纲工作室北京战略策划中心总经理任国刚:现在还没有,现在刚刚启动这个事情,也就是说,既然讲到这个事情。我觉得,大厂的发展一定要关注几个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三个突破。 第一个突破,就是首都圈,背景已经有了,最难突破的第一个就是体制。北京有很强的愿望,河北省也有很强的愿望,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个机会。我们做规划的时候也提出来,希望在河北和北京交汇的地方,建两个推动区域建设的示范区,就是共建,曹妃甸,是北京跟唐山共建的首钢。北京周边,现在这个区域里面,最适合选的就是刚才讲的京东新区,还有首都第二机场,机场包括河北和北京,机场本身就是两部分,产业上再融合,一个是全新的,一个是在原有基础上重建的,或者叫改造。 如果实现这一个突破,大厂就有机会,这是第一个概念,叫做天时,能够用好天时,在机制上得到突破,大厂就有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第二个点,我们叫地利,大厂一直在说,离CBD和通州多近,实际上我们发现,到大厂非常不方便。如果说大厂能够打通这样一个渠道,就是交通一体化,迅速和北京对接,才是叫一体,才有价值。其实15公里、30公里,上班都要开车20多公里,就是北京四环内转一圈,距离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交通最重要,地域上,交通不便捷,距离再近。距离和空间的实际价值非常重要。 第三个最最重要,是手段的突破,因为大部分今天中国的政府,由于前三十年发展的模式限定了,已经习惯简单的招商引资,简单的出让土地,简单的优惠政策,或者简单的拿房地产的开发,赚来的钱弥补工业用地,纯粹所谓的简单方式去做,绝对不可以的。需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新的方式,寻找一个新的突破点,找到首都圈,画一个圈,周边县这么多,唯一的特点在这里。 大厂以城市为核心,应该是对的。因为在我们旁边还有三个工业园区,一个是我们北边燕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核心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核心还是以制造业或者工业为主导,不可能像中关村的高新技术,纯粹做研发。第二个是在我们的东边,东北角,大厂自己的夏垫工业园区,是将来要考虑的产业类型。第三个,在南面,是香河现代产业园区,也是重点发展制造业。未来的京东新区应该是一城三区,或者一城三元,一个是北边的科技园,东边工业园,南边的工业园,自己作为一个城市。以现代城市定义自己,重新定义。 第一,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在北京生存不了,必须外溢出去,这是企业不同层级的外溢。第二,在大企业里面,不同部门,一个大企业中心部门,形成不同的部门,核心部门肯定保留在CBD,比如辅助的方面,技术支持、呼叫中心、提供客户服务等相关部门可以外溢到这样的区域。旁边可以看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台,所有大传媒集中在北京的东部。环绕周边有非常多小的工作室,小的制作室,依然可以延伸,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提供一个像工业时代支持服务业,像支持工业一样支持服务业的方式推动发展。 虞澜:您的回答有很多的创新概念,我们会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论证。下一个问题跟美国博斯咨询公司中国区董事徐沪初比较接近,大厂城市化和工业化方面的研讨,大厂城市化发展道路上,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创新? 美国博斯咨询公司中国区董事徐沪初:非常简单的一点,要产业创新,说难也不难。关键就是说我们怎么看待大厂在整个首都经济圈当中怎么定位。一个基本的观点,前天下午很多专家提到了,把所有的行政的概念打破,作为一个一体化区域进行考虑,这个时候才能看,大家庭里面, 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就是思维方式的突破。具体差异化产业上,我觉得是这样的,有几个观点我想表达一下。 第一个观点,前面专家讲过了 ,以第三产业为主,大的观点, 我没有很大的反对意见。我还是 有一种观点,就是说,对于大都 市边上的区域,实际上没有一定 量的工业支持,城市化,包括其他方面发展都是比较难的。 第一个观点,就是工业要发展 ,怎么用新的理念发展。比如现在讲的比较多的产城融合概念, 跟我们整个城市化都是相关的。 第二个观点,很多的2.5产业, 在我们这里应该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所谓的2.5产业,比如说我们的创意设计、研发等,就是为我们整个制造业提供服务的服务环节。在大厂这个地方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姑且叫做2.5产业。 第三,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当中的中后台,从差异化的角度,特别适合在大厂发展。 总体上来讲,大厂在发展服务业、城市化进程当中,有很多的优势。与北京隔河相望,北京未来的行政中心因为发展比较快,现在的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抑制,这时候,大厂可以发挥后继勃发的优势。这一点来讲,大厂发展第三产业方面 ,现代服务业方面,在很多城市化进程当中,是有很多机会的。

  虞澜:我们征求的问题当中 ,最后一个,可以作为今天的压 轴问题问一下,还是问王老师, 昨天下午,刚刚去到大厂,披星戴月,早去晚归,作为大厂城市化课题组,您本身要参与研究, 您对于我们今天这样一个问题, 在接下来大厂城市化研究当中, 您会采取哪些方面的建议,或者是措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亚平:代表课题组还是我个人? 虞澜::您个人也可以讲一下 ,昨天整个的专家行,实地考察之后,给您带来的初步感受,是启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亚平:我昨天第一次去大厂,我昨 天跟县领导谈我感想的时候,很多内容都已经表达了。 虞澜:说了很多的真知灼见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亚平:对,我感觉去了大厂之后, 原来看材料,感觉大厂县委县领导,从他们的文件讲话当中,看到他们发展的激情,先进的理念,务实的措施。从实地再看之后,他们已经总结出了,他们的几句话,发扬大厂的精神,走大厂的路子,出现了大厂的现象,最后出现大厂的模式。我感觉客观来讲,今天专家来自各个方面, 提出很多的建议,有些是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的课题组,今后在研究过程中,有很大的启发。但是,我通过昨天实际的感受,我感觉大厂县县委县政府有很敏锐 的感觉和先进的理念。实际上, 城市化过程当中,究竟怎么走, 他们已经迈出比较好的路子。这 一点上,如果我们仔细看他们给 予的材料,以及到实地看一下, 印象会很深。 但是,作为为大厂城镇化出谋献策,今后怎么搞城镇化研究来讲,还是有空间。比如今天我们的专家,在产业发展上,我感觉 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有的专家认为,根据大厂的条件跟北京的分 工应该以第三产业为主,有的专家也提出了,没有工业化,或者 没有一定比重的工业发展,城镇化还是会受到影响。通过这个论 坛,给我们提出思考的问题。所以后面的研究当中,我们要把这个问题深化,还讲一下我们对于专家的看法吗? 虞澜:王院长请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亚平:我总的感觉,根据大厂县的区位条件,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北京对接的要求,以及从大厂的比较优势来讲,从目前来讲,坚定不移的推动工业化,应该是全面的工业化。发展一二三产业,全部都是工业化的内容。工业高端化,服务规模化。对于工业,我们要采取新的发展模式,找一些占地少,附加值高的。大厂县已经有一些项目体现了。我感觉工业化,在城镇化当中给予重要的地位。 在一个怎么实现产城融合,是我们今后要考虑的。在一个,就是肖所长讲到的路径、体制方面 ,任务也非常重,实现任务,提出的目标,特别讲的其他13个县 的竞争关系,北京周边有很多的 新城,功能定位,还有很多类似 ,条件比大厂优越,接受北京功 能的转移人口等过来,我们又有 很大的劣势,怎么创造出新的优势,特别机制上、体制上有新的 优势,使经济上更加合理,到大厂发展产业,比其他所有的县都优越,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虞澜:好的,谢谢您的回答。 我觉得,刚才几位专家说了,不管从什么样的角度,大家的观点 是否一致,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 为大厂的发展,为大厂城市化到底该怎么做,如何做,在方向上都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再次感谢所有专家,谢谢各位!

  虽然今天下午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 通过大家专注的聆听,我能深刻的感觉到,这个论坛给各位所带来的深入人心的震撼。我们也感觉到,小而禀大义,弱而敢图大强,看到大厂的经济发展新的腾飞,城市化发展上,让我们共同期待大厂这座水乡城市更加美好和幸福的明天,第五届大厂发展 论坛到此结束了,让我们再次感谢现场所有的各位领导和来宾!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118。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