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中国的资本市场改革以开放为先
新年伊始,中国的资本市场改革消息频传。先是央行会议,部署2013年的主要工作,首次提出积极做好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试点相关准备工作;紧接着,亚洲金融论坛在香港召开,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连连释放利好,QFII、RQFII、QDII2及中概股赴港上市均有提及。尤其在QFII及RQFII方面,郭树清主席最新表示,中国QFII和RQFII未来会进一步开放和扩大,可以将额度提高10倍。这一表态刺激了14日A股大涨,一举站稳2300点。
在最浅层的意义上,郭树清主席在香港的表态旨在为A股保驾护航。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外汇局共批复QFII投资额度374.4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300多亿元,批复RQFII投资额度670亿元,合共接近3000亿元。粗略计算可知,若QFII和RQFII额度提高10倍,将为A股市场带来3万亿元的活水,同时也为A股步入中长期牛市提供支撑。受此影响,A股1月14日大涨,上证指数报收2311.74点,涨幅3.06%。
事实上,自2011年底郭树清主席上任以来,证监会便一直试图为A股寻找活水,社保基金、QFII及RQFII等,相继被卷入传闻。去年初,有市场传闻,养老金入市在即,但因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兑现;9月,上交所与深交所联手全球路演,游说海外资金投资A股,同期监管层大幅放松管制及QFII机制,吸引资金入驻;12月,外汇局发布新规,取消主权QFII投资额度限制,为海外资金进一步投资A股铺平了道路;及至前述对QFII及RQFII的宏论,梳理下来,不难发现,郭树清主席治市的思路相当连贯寻找更多的长期资金进入市场,从社保一路找到了外资。
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这种借力外资为A股寻找活水的办法,其实也摸对了在中国推行改革的门路。自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便贯彻“以开放促改革”的思路,通过不断开放市场,助推国内的经济改革。比如引入FDI,加入WTO等,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轮证监会强调QFII及RQFII,将引资的目光投向全球化,也给出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路线图资本市场改革千头万绪,归根结底,还是以开放为先,引入增量,减少改革的阻力。
观察证监会寻找活水的历程,我们不难理解“以开放促改革”的必要性。在201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A股表现全球垫底,缺乏人气。在此背景下,证监会引社保基金入市的举动屡屡遭挫,因决策层对风险的考量更甚;与此同时,IPO改革也举步维艰,市况惨淡,新股发都发不出去,又谈何改革呢?仅凭国内市场,很难打开局面。
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中国经济阶段性企稳,A股于去年底终于迎来了小阳春。在股价稳步上扬,市场重现活力的背景下,改革也正迎来最好时机,因各方对市场的观点有所转变,对风险的担忧让位于对改革本身的关注。改革本身是有风险的,但如果把目光过于集中在风险上,改革本身也会停滞不前。
把视野放得宽泛些,郭树清主席有关大幅提高QFII及RQFII额度的承诺,以及前述央行将QDII2列入主要工作,二者合起来,也是一场资本项目开放的改革,而且是最核心的证券市场双向开放。一方面,允许境内个人投资者投资境外,另一方面,则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国内资本市场大开方便之门。随着这两项改革的推进,中国政府对于资本项目的管制将越来越弱,资本项目下的资金往来也将越拓越宽。相对于前海地区试点的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这两项改革可称为中央层面的资本项目开放,其意义与影响不可低估。
目前来看,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路线图越来越清晰。在证监会着力引入QFII及RQFII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的改革仍将以开放为先,发挥“以开放促改革”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已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改革,它更是一场中央层面的资本项目开放,其影响将超越资本市场本身。
作者:安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