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中国的宏观政策走向很简单:货币政策自2012年中开始放松,随后信贷迅速扩张。当前的政策基调可能会继续维持一段时间,但随着经济复苏、通胀和房价进一步攀升、以及对过度投资和金融风险的担忧再度浮现,我们预计政府将开始收紧信贷。政策收紧的时点最早可能在4月份,但我们认为更有可能发生在下半年(换言之,人民银行本周重启正回购只是节后正常的流动性管理,而非政策紧缩的开始)。房地产政策方面,我们认为如果房地产销量和价格继续迅速攀升,政府最早可能于今年二季度在几个大城市实施一些针对性紧缩措施。此外,加强对某些“影子银行”活动的管控可能会造成流动性收缩,并使得经济出现波动。
当然,宏观政策只是故事的一部分。2013年政府可能会启动实施多项行业或结构性政策调整。虽然这些政策调整并非宏观意义上的重大举措,但会对不同行业和市场产生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其中相当一部分措施将会是新一届政府在过渡期后重启十二五规划之中的政策调整方案。
我们认为,2013年政策调整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包括能源、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行业在内的价格改革;(2)解决民生问题及社会问题的政策措施,包括增加民生类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支出,缩小收入差距、反腐败及控制污染;(3)金融市场改革及相关政策。我们认为,今年政府也会启动其他改革(包括土地改革、户籍改革以及房产税和所得税改革)的准备性和前期工作。
表1总结了即将进行的政策调整及其影响。这里我们仅指出相关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但并不代表我们对相关行业的整体看法,因为它们同时还会受到经济周期和其他措施的影响。举例来说,虽然能源和环境成本上升将对建材行业产生不利影响,但今年经济周期性复苏的利好则可能会抵消这些负面因素。
总的来说,这些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带来以下变化:(1)能源价格和环境成本上升,这会对能源密集型行业和重污染行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应有助于促进节能环保产品的开发;(2)增加公共服务和民生类基础设施支出,这应有助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并促进消费,推动医疗保健、教育培训、休闲娱乐、保险及其他金融服务业加快增长;(3)低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会增加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成本压力,但有利于消费品和自动化行业;(4)深化金融创新、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这有助于令经济保持较高杠杆水平的同时逐步削弱银行业的主导地位。总之,即便改革的步伐较小且进展较为缓慢,这些政策基本符合政府的再平衡目标。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认为有另外两个因素可能决定这些政策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它们是:(1)今后2-3年内重大结构性改革(包括土地、户籍、公共财政、税制以及国企改革)的进展情况和(2)今后1-2年中的信贷和房地产政策取向。如果信贷政策一直过于宽松并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下未能有效约束投资,那么上述结构性政策的作用很有可能被新一轮以房地产建设为主的投资热潮所完全抵消。
汪涛为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胡志鹏为瑞银经济学家
作者:汪涛 胡志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