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国际商品价格调整为中国经济转型赢得空间
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此前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不断挤压经济转型的空间。典型如原油、铁矿石,这些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不断抬高中国经济运行的成本,令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挥之不去。
近日公布的一些数据很说明问题。众多国际机构先后预期,中国将于近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4月2日发布的报告称,到今年年底,中国每日进口的原油量有望超过600万桶,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报告预计,随着中国原油需求量的增大,以及美国对进口石油需求的降低,中国将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在此背景下,可以看到,国际原油价格的涨落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显著的影响。这样的情形同样发生在诸多其他大宗商品之上。
现在的一个对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宝贵的趋势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独原油,也包括铁矿石及有色金属等,正在告别持续十年的大牛市,走向深度调整。这其中既有中国经济减速的影响,从2010年起,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连续7个季度下滑,至去年三季度方见底回稳;更重要的可能还是产能过剩、库存高企等因素。
巴克莱4月5日发布了一份关于铜的报告,指出了全球范围内铜库存高企的事实。该行在报告中写道,从库存角度看,过去6个月里,LME库存总水平增加348Kt(160%)至4月初接近570Kt。这是2003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考虑到其他地区的库存水平也在增加,报告称,结果就是精炼铜市场的库存消费比在这一时期大幅上升。包括中国保税区库存在内,库存消费比已升至2003年底以来最高值。
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铁矿石。近期多家国际大型矿企和投行纷纷唱空铁矿石,综合各方观点看,这一轮铁矿石行情悲观预期升温主要因国际矿山快速扩产带来的产能过剩。据业内人士介绍,2008年中国钢铁产量猛增吸引国际矿山企业加大铁矿石开发力度,淡水河谷、必和必拓等矿业巨头纷纷投入巨资扩建或新建矿山。整体来看,这一轮全球矿山扩建可能令2013年至2015年全球铁矿石产能新增3亿吨。相比之下,铁矿石市场需求的表现则显得颇为差强人意,未来2-3年铁矿石供过于求的局面仍将持续。
这样的形势多少让我们感到些许意外。在以往考察中国经济转型所面临的约束时,基本都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为前提,在这样的条件下,转型无疑将变得十分困难,容易带来经济失速的风险。现在看来,假如大宗商品价格调整的趋势确立,用不着大幅下滑,只要不像以往那样持续上涨,便可为中国经济转型赢得稳定与有利的窗口。就此而言,中国经济的转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一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调整的周期有多长,时间的长短将决定窗口的大小。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资源品产能过剩与库存高企的局面不会一直持续,价格也不会一直下调,迟早会再度回升。令人关注的是除中国以外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比如东南亚和非洲,这些市场的成长将逐渐取代当前的金砖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新兴经济体将有很大可能复制中国的增长道路,若如此,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力量也将随之转移。新的需求的成长将带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重回牛市,届时若中国经济转型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处境将更加不利。
好消息是,这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体量远不如中国,这意味着即使商品价格重回牛市,力度可能也会弱于以往。坏消息是,考虑到新兴经济体的成长速度,留给中国经济转型的时间有限,可能也就是这个十年。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调整为中国经济转型赢得空间,但这一窗口不会太长。未来10年将是中国经济最关键的转型期,中国应该抓住机会。
作者:安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