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塔尔·拉尔森:出口数据佐证中国统计造假疑云
中国可疑的经济数据越来越多了,贸易数据也加入到了该行列。据HIS Global Insight,三月中国对香港出口同比大增了93%,尽管向世界其他地方的出口减少了。相关的解读从"良性"到"麻烦",不一而论。但是,无论怎么解释,这种反常的数据都为质疑中国官方数据的可信度提供了新的理由。
在此次平平的数据发布中,涉及香港的数据格外扎眼。三月份中国对香港地区的出口额是483.7亿美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占到中国本月全部出口额的26.5%。
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可能是以香港贸易港口为中转站的出口贸易突然增多了。不过,这样的转变不太可能,尤其是在对美、欧出口均陷入低迷的情况下。
另外一个解释是"再出口"贸易增加。所谓再出口就是把部件和近完工商品出口到税率较低的香港,然后再重新运回大陆。但是,中国三月份从香港的进口额只有18亿美元。
更令人感兴趣的解释是,出口公司往高处虚报了出口额,以绕过中国严格的资本管制。该国不允许资金跨境流动,除非这些资金被用来进行贸易支付。经济学家很久以前就开始怀疑公司虚报发票来逃避这些规则。
这个解释得到了大陆和香港贸易数据的支持。理论上,大陆对香港的出口应该跟香港从大陆进口的数据相同。然而,近年来,这两个数据出现了偏离。
如果中国出口商真的是为了让资金重新回到国内而夸大了出口数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仍不得而知。也许是因为国内投资机会增加,或者受到了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影响。另有可能是,公司在获得信贷方面碰到了麻烦。
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三月份的贸易数据提醒我们,对待中国数据应该报以一定程度的怀疑。
彼得·塔尔·拉尔森Breakingviews在伦敦的助理编辑,主要负责金融服务和监管方面的报道。在加入路透之前,彼得在金融时报工作了10年。在这期间,曾负责信贷危机期间全球银行业的报道以及主导9.11以及后续事件的报道。彼得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
作者为路透Breakingviews专栏作家,本文仅为个人观点;更多独立评论和分析请访问breakingviews.reuters.com;Breakingviews专栏译文由财经网独自担责,中文版权归财经网独家使用,谢绝一切转载。(编译:yan)
作者:彼得·塔尔·拉尔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