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金十条”)。在“金十条”公布的同时,银监会相关人士对此进行了解读。
“金十条”的第一条就是合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统筹兼顾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从一连串防御型词组可以看出,稳健货币政策的含义还是很丰富的。在银监会的解读中,“不因经济增速放缓转向宽松”,对此市场已经充分预期;“也不因一时货币增长较快而转向紧缩”则耐人寻味,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不会大规模放松,也不会刻意的收紧呢?
“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是“金十条”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货币存量是不少,但存量沉淀的地方都有其特点,要么是有垄断优势行业或优质企业,要么是产能过剩行业或地方政府平台。前者是银行的优质客户,信贷资产配置一定超配这部分客户,在经济去杠杆的环境下,这些优质企业新增资金需求并不大,但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政府平台等前几年盲目扩大规模的高杠杆企业却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用来维持资金链,他们除了继续通过越来越严格的信贷、发债等正常渠道获取资金外,不得不千方百计地以高利率为代价,间接从前者获取资金,银行等各种中介机构也以理财产品、信托、委贷、私募等各种创新工具和手段提供媒介和渠道,从中谋取高额利差。盘活这部分存量,意味着有强大融资能力的企业失去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寻租的机会,必须去赚辛苦钱了;银行也要放弃将信贷资产集中在优质大客户身上的策略,需要到小、微企业中精耕细作,承受市场风险了;而高杠杆企业则面临被切断用来“吊命”的资金来源的风险。因此,盘活存量必然要经过监管规范、工具创新、再监管、再规范等多回合的博弈才能完成。
一些传统的固定收益投资者也开始对非标准化产品较高的投资收益产生了兴趣,企业年金、保险公司、基金专户子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也逐渐放开对信托产品、理财产品的投资限制。盘活存量,必将触动这条利益链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分布,因此,在这种较大不确定的背景下,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金融机构在投资非标准化产品前,还需要加强对宏观政策的理解,了解非标准化产品本质及行业变化趋势,在有足够的风险掌控能力的前提下,逐渐开展相关业务。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