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斯坦利老将斯蒂芬·罗奇,是华尔街难得对中国经济比较乐观的一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表示中国将步泰国、新加坡后尘时,时任摩根斯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的罗奇,多次来中国调研,最终预测认为中国能够抵御危机,事实证明,他说对了。
当美国政客和媒体大肆指责中国,应该为中美贸易失衡负责的时候,罗奇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中国不应该再成为中美经济失衡的替罪羊。
7月22日,斯蒂芬·罗奇携带他的中文版新书《失衡——美国和中国相互依存》来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大师讲堂做演讲。他认为,长期以来,中美两国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中国储蓄,美国消费”,这样的依存关系会出现两种结果,其一是良性负责任的互惠互利,其二是糟糕的结果,就像现在,中美两国在贸易、货币、网络窃密等问题上互相指责。然而,中国已经启动改革,企图打破中国对美国的依赖,但美国还不愿意改变,不愿意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这样的结果会很危险。】
以下为斯蒂芬·罗奇演讲全文(观察者网郭涵、李晽听译,高艳平整理,有删节):
斯蒂芬·罗奇(资料图) |
美国和中国,人们经常会描述他们是世界第一大、第二大经济体,或者全球的强国和正在崛起的大国。但有时候我们会陷入这种口号中不能自拔,我觉得我们不仅仅是要想出一些词来体现人们的情感,还要再深入挖掘这两个经济体背后的发展驱动因素是什么,而且什么促使他们走到一起,什么又会将他们推向对立的两边。
中美之间的关系,是我作为经济学家研究使命中的一个中心内容,我在摩根史丹利的职业生涯是从30年前开始的,这三十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非常注重分析预测美国的经济,我在华盛顿美联储工作的时候培养起来的一些技能,能够帮助我做这些预测。
我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二部分是更加全球化,更加强调亚洲,尤其是中国(指担任摩根斯坦利亚洲区主席期间,观察者网注)。对我来说,非常关键的一个时刻,就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区的金融系统一夜之间就崩溃了。那个时候摩根史丹利的经济学家团队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我打造了这样一个团队。然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我们非常的羞愧,因为我们团队的预测是最糟糕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亚洲发生了什么。这场危机让我们非常震惊,对我们摩根史丹利的声誉也产生了影响。
亚洲金融系统几乎失控了,危机马上就要波及到中国。亚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泰国、印尼、韩国、台湾地区,还有新加坡、香港,一个接一个倒下了,大家都认为马上就轮到中国了。那时候我虽然到过中国几趟,但对中国的经济了解不多,我要挽救我们团队的声誉,就必须要搞清楚中国会发生什么?所以在1997年中期的时候,我一个月往中国跑两次。很快,我就发现,中国的发展道路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不一样,不会像韩国、泰国、印尼这些国家一样崩溃。
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基于我的分析,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亚洲金融危机最终会触底,这个底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感谢中国经济坚韧的基本面,亚洲经济的领导力会从日本的手里转移到中国。我很骄傲的说,我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我坦诚的告诉你们,这个结论让我在日本很不待见。
所以1997年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我从此开始从非常有建设性的态度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前景。
中美关系相互依赖,摩擦不断
在摩根斯坦利工作30年以后,我就决定换个事情做。我非常荣幸能够从华尔街全身而退,五年前我到了耶鲁大学。
在耶鲁大学,我把自己职业生涯的两大块融合在一起,前半段我是关注美国的经济学家,后半段我更专注中国经济的研究。我确实感觉到,这样的一种经历对我的研究大有帮助,对美国、中国都有深入地研究,这是我的长处。
在开始讲中美关系之前,我想再退一步跟大家讲一些背景信息。我要承认,我受到我夫人的影响,她是一位心理学家,她对关系的认识也影响了我对中美之间关系的分析,通过我夫人的知识和洞察力,我深入了解到关系理论。在心理学当中,有一个术语叫做相互依存,二者相互依赖对方生存下去,他们的个人身份都是通过从对方获得的反馈建立起来的,但是这样一种关系不稳定,越依赖于对方来帮助解决自己的身份认同,就越会失去自己的身份认同,甚至有一些脆弱,最终会带来冲突,带来一些矛盾,这样一种相互依存是不健康的,不稳定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美国和中国,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是非常明显地展现出相互依存的不利一面,看一看我们的现状:比如在互联网窃密、货币问题方面的互相指责,还有东海航线的问题,南海问题,双方都说问题是对方造成的,这就是大家在经济当中相互依存型带来的不利关系。
我新书的题目就叫做《失衡——美国和中国相互依存》,就是对心理学当中这样一种关系理论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视角,一方面令人很困惑,因为有很多冲突,但是这本书最后还是让大家充满希望的。最后,有一段诊断性的文章提出解决方案,怎么样应对这样一种相互依存带来的冲突,我会提到解决办法。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美中关系中一些关键的概念,两个经济体当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美国的消费更多,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消费占的比例是非常之高。中国的消费比较少,可以说在现代经济体当中,中国是消费比例最低的一个国家。美国是一个终极消费者,中国是终极生产者,消费者依赖于生产者,生产者也依赖于消费者,所以这里的主题叫做经济互依性,美国消费者急需来自中国的廉价产品,这样他们才能够收支相抵,中国的收入变化比较少,消费在增加,现在美国没有额外的盈余,怎么支撑消费?中国来买我们的国债,所以最终生产者的出口推动了它的增长,需要强有力的全球需求来推动中国的出口,最大出口的市场就是美国。
接下来我要告诉大家的故事就是,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带来了一些不平衡,一些摩擦,使得两个国家别无选择,只能进行变革。在我的故事当中有几个关键的时间点。两国之间关系的故事都是从1978年开始的。
当时中国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异常的小心,非常需要发展经济,这样才能生存下去。1978年12月份,邓小平先生宣布改革开放,给出的答案就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很大一部分出口到美国,帮助美国消费者挨过那段滞涨引起的紧巴日子。1978年美国消费不振,急需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就到中国来寻找解决美国两难困境的方法。所以1978年标志着美中关系新故事的开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