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持续滑坡引起各方关注,要医治经济增长乏力的“东北病”,必须找准症结。通过真刀真枪的国企改革为经济注入活力,以全方位扩大开放倒逼改革,将是十三五期间振兴东北的重要方向。
10月17日,上百位学界、政界、企业界人士齐聚沈阳,参加由东北大学和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合办的”经济新常态下的东北振兴论坛”,共同谋求东北振兴之道。
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的GDP增长率在全国位居后五位,其中辽宁位居倒数第一。综观东北发展,开放度低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体制机制改革难以破题的重要症结所在。2014年,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占全国9%,进出口总额仅占3.6%,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9.8%,低于全国28.2%的平均水平。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计算,如果东北三省在2020年对外贸易水平达到2014年全国平均水平,每年将为GDP增长贡献近5个百分点,可谓潜力巨大。
迟福林建议,在十三五期间,东北应面向东北亚区域及发达国家,以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以建立东北亚自贸区网络为目标,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可在最有条件的大连设立自贸区,引领东北三省尽快实现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东北再振兴必须认真反思上一轮东北振兴的经验和教训,找准着力点。上一轮东北振兴,中央给与了东北大量扶持政策。他建议,这轮新的振兴,东北三省不要眼睛只盯着优惠政策,不要依赖输血扶持,而是要对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把过去管企业、管资产为主的思路,转向管资本为主。
在东北,大量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因为考虑就业等因素无法退出市场。这些企业的存在制约了整体的经济活力。
刘世锦建议,可以把东北这部分运转不良的国有资产转到社保基金,这样一方面可以为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另一方面也给这些企业出路,该关的关,该调整的调整。
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民营企业很不发达,中小微企业相对较少,经济活力不足。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宋葛龙建议,东北振兴要充分借鉴德国鲁尔区振兴的经验,通过改变政企关系、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让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发展起来,这对于提供就业机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论坛开幕前,东北大学和中改院共同发起创办成立了“东北振兴研究院”,以进一步发挥东北大学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大学优势,利用中改院服务改革决策的品牌资源与专家网络资源,打造新型高端高校智库,为东北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