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人们观察到大西洋彼岸一个让人恼火的现象:尽管2007年出现的大地震是从美国发生的,但是美国制造的银行集团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有力地控制着整个国际金融界。
法国《回声报》1月27日以《银行:美国统治的工具》为题报道称,美国的各大投资银行占满了全
球并购排行榜的前列。华尔街的银行甚至出现了创纪录的利润,尽管这更多得益于开支节省而不是业务发展。美国领导地位的手段具有技术、政治和法律等多种属性。但美国令人吃惊的岿然不动的地位还有一个关键品质:经得起任何考验的实用主义。报道称,这一特点通过美国对危机的处理即可发现。2007年到2008年,多家银行机构关门大吉。银行业立即抓住这一局面而自我巩固。和欧洲出现的趋势相反,金融风暴反而有助于美国新的金融帝国的孵化。自2008年起,美国银行救援美林,摩根大通以超低的价格收购贝尔斯登。这些巨头的增长并未受到美国政府在危机后采取的调整措施所阻碍。比如美国2010年生效的旨在对银行偿付能力强化规则并加强监管者权力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
美国的银行也并未因监管者施加的巨额罚金而受到削弱。华尔街为结清其在金融危机中的责任而支付了超过1800亿美元。但是,华尔街巨头的身躯太过庞大。这些罚金仍旧几倍低于2007年以来累积的收益(7000亿美元)。
报道称,美国政府还拯救了银行体系的基石:房地美公司和房利美公司。危机发生时濒于破产的两家企业拥有或担保着美国半数房地产贷款。它们从商业银行购买贷款然后再重新以证券化形式出售给投资者。这一机制得以保留并稳定着美国房地产融资。但是这还不是它的唯一优点。房地美和房利美通过帮助银行控制自己的业绩规模也同时给予美国银行在全球监管棋盘中先行一步。自危机以后,银行不得不削减钱袋或者大规模增资。在这一背景下,房地美和房利美实行的大规模债权证券化是一种控制业绩的有效方式。
美国的这一主导甚至在所有规则的雏形中都有影响。当一项新的规范进入讨论时,谈判通常都是经历一样的步骤:文件第一时间在美国实施。欧洲国家只能随后跟进。矛盾的是,这样的局面并不完全来自蓄意的攻势或者疯狂的游说。一些人认为基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分量就该如此。在大型协商机构中(20国集团、巴塞尔委员会),美国独自发声。美元天然地成为美国强势的另一重要属性:美国的银行有着优惠的准入而所有希望用绿票子工作的国际大集团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屈服于美国颁布的规则。从美国的观点看,正是美元的使用导致巴黎银行受到指控。巴黎银行因为被指控违反经济禁运政策而在2014年受到近90亿美元超出常规的罚金。
报道称,面对这一碾压局面,欧洲应当团结一致。但是欧洲仍旧四分五裂。在老欧洲地区,银行的活动范围仍旧只限于国家范畴。和美国的对手在膨胀相反,欧洲银行则在瘦身,将业务聚焦于特定行业和地理地区。在苏格兰皇家银和巴克莱银行之后,德意志银行也发起了大规模重组。在机制层面,最近的银行联盟计划构成一个真正的跃进。但是,欧元区和强大的伦敦金融城之间的利益并不必然重合。正在讨论的欧洲银行监管计划也是证明。英国要求它们不在其列,文件的范围不断被削减。这些不和可能就会让美国的银行得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