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教育专区

朱清时:高考弊端为何看着刺眼医治难

  高考弊端为何看着刺眼医治难

  社会系统对高考“发烧”现象的自我治疗已经开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朱清时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结束。今年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因此今年的高考比往年更受人关注。

在过去的9年中,我作为一个大学的校长,对高考比旁人更关注。而要问在这些年中我关注高考的最大感受是什么?那就是,高考是我(或许也是我这一代教育工作者)心中最大的痛。

  分数决定论的利与弊

  目前,我国的高校录取新生几乎完全依据高考的分数,造成高考成绩的一分之差可能改变一个人命运的严酷现实。过“高考独木桥”,变成了一种长期的、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使孩子一上学,就失去了青少年应享有的快乐。特别明显的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低;本来在中、小学就应该完成的公民道德品质教育,现在却成了大学教育的重点内容;而且这种“应试教育”也不利于培养青年人的创新能力。因此,目前我国社会上要求彻底改革高考制度的呼声很高,有人甚至要求废除高考。

  然而,现行的高考制度也有一个好处。因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高考仍然是我国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改变命运的最可行、最公平的机会。我认识很多这样的学生,知道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反对废除高考,除非能找到同样公平的更好方法。他们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我们的任何改革都必须顾及他们的利益。

  一次高考如果变成7次相当于“斩首”变“凌迟”

  “高考难题”应该如何解决呢?近年来,教育部和我们这些高校都在想办法改革高考。中科大少年班的招生就是高考改革的一个试点。教育部允许我们学校每年可以自主招收5%的新生,我们的招生办法与少年班的相同,都是学校派人到各地的中学去挑选平时成绩好的学生,承诺他们参加高考,只要成绩超过了重点线就录取。因为中科大的高考录取分一般要比重点线高100多分,因此这个承诺可以大大减轻高考对学生的压力。教育部希望我们这样的学校扩大自主招生的比例,不少人也认为逐步扩大自主招生规模是与国际接轨的好办法。我们却不敢盲目扩大这个比例,因为我们没有判断中学生平时成绩是否真正好的可靠依据。在国际上,做这种判断主要依靠中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所在中学的推荐。

  这需要诚信之风在社会上盛行,每所中学为自己的毕业生出具的平时成绩和综合素质考核都是诚实的、公正的、可比的。然而,我们目前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为使中学生的平时成绩是公正的、可比的,能够成为“自主招生”的依据,我曾经建议将高中3年每学期期末考试变为各地区的统一考试,由各省市地区统一命题、统一评分,其成绩比例占大学录取的50%。也就是说,学生能否上大学,不再取决于一次高考,而是取决于7次考试的成绩,就是高考加平时3年的成绩。这个建议一提出就遇到不少反对意见。有人说,一次高考已经够让中学生痛苦了,把它改成7次,就相当于把“斩首”变“凌迟”。

  这些讨论使我发现,就事论事地谈高考,找不到任何完美的改革办法。只有把高考放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中,才有解决高考难题的办法。

  社会过于轻视了技术工人技术农民和军人的经验

  不久前,我看到了学校档案馆中保存的我在1963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的“学生学籍成绩登记表”,上面记录了我的高考成绩:政治常识66分,语文60分,数学92分,物理79分,化学74.5分,外语(俄语)85分,总共456.5分。

  这份材料说明了在六十年代初期高考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高考内容是经典的,几十年来基本未变。现在的学生凭这样的高考成绩是很难上大学的。然而我的高考成绩在当时一定还算是优秀,否则我不会被当时与北大、清华并列的国内顶尖大学——中科大录取。为什么那时重点大学的高考录取成绩这样低呢?

  是不是那时候应届高中生的高考入学率高于现在呢?不是。周恩来总理在1963年7日22日(正是我经高考被录取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时),为当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作报告说,当时每年出生的同龄人有1500万,其中只有20万人(大约百分之一强)能上大学。现在高考的毛入学率已达20%,而现在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人数比当时却增加有限,因此当时应届高中生的高考入学率肯定低于现在。

  真实情况是,当时社会上心态比较沉稳。能上大学固然好,上不了大学也有出路,还可以当工人和参军。只要干得好,当工人和参军都可能与上大学同样成才。因此高考不是独木桥。虽然应届高中毕业生也都想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但没有现在这么多考试参考书,没有翻来覆去的补课和考试训练。在那种顺其自然的情况下,考出的456分是本色的成绩。

  这件往事说明,现在我们面临的高考难题,是因为社会意识过分看重大学文凭,过于轻视了技术工人、技术农民和军人的经验,过分忽视了自学成才的可能性。因此,高考独木桥越来越“独”,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方式也越来越花哨和浮躁,以至于大家把大量精力花在明知无用的和有害的事情上。

  高考病要等待社会大系统自我调节来治愈

  如何才能解决高考难题呢?只有等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以后,一方面高等教育规模足够大,多数孩子都能上大学。社会也为不上大学的孩子提供了其他多种成才和成功的途径,考上大学不再是独木桥的时候,这个难题也就到了解决的时候。

  何时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不会很久了,现在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学文凭的含金量正在缩水,而社会对专业技工和各类毋需大学文凭的工作人员(社区服务、优秀士兵、农业高手、经商能人)的需求却日益增长。长此下去,社会意识就会回归到不上大学也照样成才的观念上。这种回归不是简单地回到从前,而是螺旋式上升。因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元的,在不同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组成是不尽相同的。比如目前社会最需要的一类新人才是经商人才,这类人才并不一定有高学历。事实上,当前世界上大公司的CEO中就少有高学历的,像比尔·盖茨等人就连大学文凭都没有。

  这不是新的“读书无用论”,而是想说明社会这个大系统对高考“发烧”现象将进行自我治愈。9年校长的经验使我认识到,像高考这样复杂的社会问题,单靠任何个人和一方面力量都是不可能解决的。从根本上讲,它只可以靠社会的自我调节来治愈。

(责任编辑:铁刚)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