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探讨我国城乡一体化面临的新趋势、新挑战与新突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2009年12月5日--12月6日在海口合作主办以“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为主题的第五届“中挪社会政策论坛”搜狐财经现场发回精彩报道。以下是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 长张锋在城乡一体化的探索、实践与国际比较单元的精彩发言:
主席,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来参加这次的论坛,我发言的题目是《江苏城乡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我选的样本是江苏,我先介绍一下我选的样本。江苏是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是位居全国的前列,但是这个省在改革开放之前发展并不快,它的发展速度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时间里,全国的发展速度是6.3%,江苏是5.2%,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后,江苏快速发展,全国平均增速是9.7,江苏是12.6,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江苏的省情是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是全国第五个人口大省,但是又是全国地域面积最小的倒数第五个省份,人口密度是全国最高的,它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占16.9%,与山西省相比潜在价值只占到了3.5%。江苏基础比较好,历史上就是一个富庶之地,历史上的中央政府税赋的7/10来自于江苏,如果我们要在全国众多省份里面选一个代表中国的样板省份,我想江苏应该是能当选的。江苏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不仅体现在历史上,也表现在现实中,行政上分分合合,文化上南北兼汇,经济上层次分明,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差距之大高于全国东中西的差距,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是全国的东、中、西的一个缩影,加上丰富的历史遗产和蓬勃的发展现状,江苏具有兼容并蓄的个性,拥有政策倾斜和敢闯敢冒的省份相比,江苏既没有得到明显的政策扶持,先是靠乡镇企业富裕了农民,后有外来资金蓬勃发展。
下面我就江苏城乡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讲三点。1952年全省的国内生产总值48.4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1元,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为52.7:17.6:29.7,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江苏依靠农业的原始积累,发展农村工业。1972年,二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才开始超过一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自50、60年代萌芽,70年代初步发育,江苏创办了初具实力与规模的社队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公社制度的解体,社队企业转化为乡镇企业。政府放宽政策限制,对乡镇企业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优先发展轻纺织工业,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市场环境。江苏的城乡经济实现了多年的高度增长,走出了有江苏特色的城乡结合发展经济的成功之路。
90年代初,江苏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通过兴办各类开发区,吸引国际先进生产要素,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全省经济发展实现了由内转外,所有制结构由单元到多元的历史性变革,由旧的苏南模式演变为新的苏南模式。
第二,江苏实现城乡一体的四大突破。江苏在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始终以发展为主题,持续探索以体制转轨促经济转型,在既合乎中国特色又具有江苏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实施一系列的内在变革,走出了具有自身区域特色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的成功之路,城乡一体化发展态势领跑全国。
一是,空间规划上突破城乡分割。江苏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八成是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同推进,突破了城乡分割,实行了规划城乡全覆盖。自2000年开始,我们搞了江苏城镇体系规划、苏锡常都市圈规划、南京都市圈规划,还积极开展沿江城市带规划、沿江轨道交通规划、沿海城市带规划、沿江风光规划的编制工作。江苏的实践表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任务重,树立系统管,立足现状,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有序推进,充分利用优势领域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统筹工作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城乡、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产业布局上突破城乡分离。江苏抓住了放开计划外市场调节这一块的机遇,以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带动农副工全面振兴,带动多行业的综合发展,这是江苏以农村工业大发展率先突破原来粮食为主、单一种植业的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了向以农业为基础、多行业综合发展的产业结构的大变革。随着以农村工业企业在市场化机制下供产销联动的展开,江苏突破农村农业、城市工业的传统城乡分离格局,使江苏加快了向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大市场、大流通转型的步伐。苏中苏北地区今年的主要发展指标超过了历年的平均水平,成为全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昆山是全国第一个自费兴建工业园区、创造出昆山之路后,昆山经验很快在苏南地区放大,各个地区迈开了产业集聚化的步子,江苏由此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持续推进,用几十年的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工业化发展路程,在全国领先,为世界罕见。预计今年江苏的经济总量会超过3.3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52年增长146倍,预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2700元,超过6000美元,比1952年增长69倍。
三是,制度管理上突破城乡分治。改革开放初期,江苏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不仅城乡二元特征明显,而且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制度和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交流趋于活跃,江苏增强了对城乡二元传统制度和习惯行为的冲击力,由协调农工矛盾,逐步提高了破解三农问题的自觉性,先是采取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形式和制度,协调农工利益关系,后实施以城镇为载体的城乡工业联动发展。
四是,社会发展上突破城乡对峙。江苏按照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思路,从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管理等方面,突破城乡对峙,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先进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江苏以两个文明都搞好的方针,走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之路,提出以坚固创业、开拓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三创精神。通过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加快社会保障和救治制度,走以人为本,促进城乡居民全面发展之路。江苏省委在全国率先制订了省级的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大类18项指标体系,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江苏城乡人民实现“两个率先”的理想追求,实行指标指导,梯度推进,增强全省城乡人民对于建设美好江苏的信任、感受和未来的预期。共同富裕的华西村所在江阴市提出了幸福江阴体系,提出“五个有”(人人都有好工作,个个都有好身体等)。江阴市一来是展示过去的江阴城市观,二是展示今天的江阴幸福观。江阴为国家首批生态市,高标准建成了国家园林城市,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三十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并誉为科学发展的先行者、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第三,积极开创城乡一体化的新局面。第一是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第二是走符合江苏实际的城市化道路;第三,着力解决好形势下的三农问题;第四是坚定不移的深化农村改革;按第五是统筹协调城乡一体,同步推进城乡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