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房地产 > 地王凶猛 > 地王凶猛评论

为央企拿地喝彩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3月17日11:35
  两会闭幕后的首个工作日,雪后的北京迎来了房地产业的又一个“春天”。北京市统计局、国家调查总队于3月15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两个月,北京四环以内期房均价突破3万元大关,达到31220元/平米;而六环以外的房价也首破万元大关。

  作为统计数据的先行 指标和个案基础,当天上午,北京亦庄一地块被中信旗下企业以52.4亿元竞得,刷新了去年大龙地产在顺义制造的“乌龙”地王总价。同属央企的中国远洋下属企业也以40.8亿元的总价、24066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夺得北京望京一地块的开发权。

  潘石屹、任志强两位京城地产大腕,通过微博向网友们实况报道了这一天京城各地块厮杀的盛况。潘石屹报料说,“亦庄地块,建筑面积39.117万平米,其中含两限房10万平米,中信以52.4亿竞得,楼面价超过1.7万。最后与之竞争的是中国烟草、金融街保利”;“海淀东升乡项目,建筑面积10.4万平米,其中两限房4000平米,回建酒店4万平米(地上3万平米,要求投资不低于3.5亿元),绿地、中国兵器、保利、兴泰4家参与竞拍,中国兵器以17.6亿竞得,加上酒店投入,合楼面价3万元/平方米。中国兵器杀入北京房地产市场了。”

  不敌央企强烈攻势、在望京地块上刹羽而归的任志强则发表了战败宣言:“华远拍地再次以失败告终。自2001年起,华远在所有的公开拍卖中都只有失败。我们无法承受这样的天价。只好承认自己的无能,转入二、三线城市,希望不是凭胆量而是凭品牌取胜。”任志强的话语,完美呼应了据说是其本人此前对一位要买房的青年的劝告:“你在北京买不起房,说明你劳动生产率低,应该到二三线城市去买。还买不起,就到农村去。”

  潘总所代表的私人企业和任总所代表的地方国企在与央企竞争土地的战斗中频频落败,甚至于已经不敢再参加新的竞争,肯定又将掀起对地产行业“国进民退”的一场大讨论。尽管可以预计,多数论者将又一次对央企高价拿地进行口诛笔伐,但如果回归到央企存在的目的、现状和土地拍卖的实际功用本身,事实上一个更为理性的观点可能是“央企争地、利国利民”,从而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鼓励和支持。

  无论央企或国企设立及存在的主观目的是什么,一个客观不争的事实是,国有企业的经营效果只是直接与国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有关,与在这些企业内服务的高管及员工有关,而与社会上绝大多数非供职于国企的普通民众无关。根据国资委的报告,2007年和2008年两年,财政部共计收取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即通常所说的国企分红)584亿元,而这584亿大部分投向了2008年出现流动性困难或受到自然灾害打击的一些央企,以及新设央企的资本金。换言之,国企经营的收益,绝大部分用于维持它们自身的运营和发展,少部分(全部央企两年总共不到600亿)在上交到财政部之后,仍然回头用于补助经营不善的央企或拿去新设了央企。直白地说,央企的存在,在事实上就是为了央企本身。

  针对上述情形,一些有识之士多年来一直呼吁改革央企分红制度,要求央企分红主要应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使央企的经营绩效直接和全民福祉挂勾,从而达到对于央企垄断经营所形成的高油价、高额通信费等民怨的纡缓,使央企的经营收益取之于全民、用之于全民。

  和所有其他呼吁一样,这种设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很难转化为现实。现实的存在是:央企们像《阿凡达》里栖居于潘多拉森林中的六脚怪兽一样,四处出击、所向披靡。于是,央企的生意和民众的福利完全油水两张皮的今天,我们欣慰地看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中国烟草、中国兵器工业、中信集团、中国远洋……这些庞大央企,通过竞买土地、支付地王对价的方式,将大量的央企资金转移支付到地方土地储备机构、也就是地方政府的手中。

  这些资金在地方政府手中固然会有腐败的跑冒滴漏(在哪里又没有呢?),但总会有一些地方的公共设施会因之新建或改善,比如北京收费低廉的公共交通系统,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污水处理厂……这些地方公用事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其实都是土地收入。通过土地拍买这个神奇的环节,央企在以曲折的方式反哺社会。

  这是对央企资金体内循环的伟大突破:在土地拍卖活动中,央企资金无须经过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或划归社保等等渠道,无损耗地(相对于地方政府跑部进京搞钱的转移支付机制而言)直接支付到地方政府,并由地方政府用于改善地方民生。这种创新、高效的资源流动,难道不值得社会公众、普通市民的大声欢呼么?

  至于论者所咒骂的央企抬高地价、从而抬高房价的观点,也就是说,把高房价和高地价挂勾,并诅咒高价土地制造者的观点,对本文的主要论点并无任何削弱:无论央企拿不拿地,房价总是有涨有跌;与其把房价与央企拿地挂勾,不如与货币供应量挂勾——这是从经典理论出发的解释。

  换个老百姓能看懂的说法吧:如果拍地之后房价上涨了,而拿地的是央企,则央企盈利大增,将更有力度在未来以土地拍卖的方式支援地方建设(包括地方政府保障住房的建设!);而在房价上涨的情况下如果拿地的是私人企业,则私人股东财富大增,贫富分化将因之进一步加剧。而如果拍地之后房价下跌了,而拿地的是央企,则央企将在大力支援地方建设之后,还将以自身的亏损向市民支付购房补贴,市民更加受益,反正央企出事总会得到中央政府的救助;而在房价下跌的情况下,如果拿地的是私人企业,则城市可能出现很多烂尾楼,使很多购房者不能按期收到竣工的房子。

  无论如何,如果公众能理解房价并非被地价高高顶起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则理解“央企高价拿地对于地方百姓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弊”本身不难;理解了这一点,大家都会暗自祈祷,希望每一次的土地拍卖,都被央企以创新高的价格拿走,让潘总他们干着急而没米下锅。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