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家长制的致命错误在于:假如个人没有能力管理自己的事务、主宰自己的命运,由凡人组成的中央政府为何有能力、有资格、能胜任照管全社会所有成员事务的能力?
孔子:通常,每个孩子都想快点长大,每个人都想停留在壮盛之年。可是您偏偏强调,物壮则老。对人来说,壮年也是老年的序幕。此言虽是千真万确,但是听起来却不免让人唏嘘黯然。好在每个家庭通常都有老有小。要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夫妇有别,夫唱妇随,长幼有序,尊长爱幼,岂不是一片和美景象?如果一家的这番和美景象也是社稷天下的景象,天下如家国,那么,上三代的盛世也不过如此吧?
老子:你是想说家长制是最好的政体吧?我对家长制是很不感冒的。在家长制的政体下,家国同构,君为国父,父为家君。国家被看做是家庭的放大。整个天下就是一个大家庭。帝王是大家长,官员则是百姓的父母官。全体百姓不仅为人臣,还为人子、人孙。家长制借父权之名行专制之实,他的意志就是法律,他按自己的意志支配子女、塑造子女,充当每一个人的利益的代理人和仲裁人,每个人的幸福的赐予者。所有的子民必须团结在大家长这个领导核心周围,接受他的领导。
帝王把国家看成是一家私有,即所谓家天下。他们治国常常采用家长式的方法。家长制听起来充满温情善意,甚至慈爱,但实际上,家长制却把所有人永远看成孩子,永远不让孩子长大。所有的人,不论年龄大小,都只不过是其统治下的子民,被永远定格为“未成年”。这些子民,与孩童一样,人格和智力上远“逊”于家长。家长制,其要害是尊卑,其精髓是服从。
孔子:在我的思想中,家长制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秩序,非人工设计所成,如果把这样的自然秩序放大到政治领域,按照家庭中的家长制来塑造政体,不正是符合自然,顺应天道吗?
老子:家长制是对天道的侮辱,也是对人性的侮辱。家长制是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否定,尽管有时温情脉脉,暖人心田,但是背后是永远的强制和摧残。即便是善良的动机,也不能免除家长制的罪责。即使是家长制下的仁慈和良好的动机并不能使之免除罪责。天道之下,人人平等。大家要服从的是天道,而不是家长,更不是什么君王。
人是天道的造物,天道把发育成长养育的权利交给了每个人自己,政府不该从中拦截、扣留。每个成年人有权过自己的生活,判断并追求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目标,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道路,不应受父权、君权的干预。但是家长制完全否定这一点,这是对天道的冒犯。
孔子:如果国家制度层面上不适合实行家长制,在家庭层面如何?一个家庭,总有个一家之主、一家之长吧?不然的话,父不父子不子,成何体统?
老子:在家里面也不应该实行家长制。家长制把社会成员当作永远长不大的未成年人,事事都要替他们做主。家长制下,家长与子民之间不是平等关系,而是尊卑的关系。所有的子民必须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以家长的是非为是非。因此,这种制度在性质上是专制的。如果当年你父亲一直把你当未成年人来看,事事处处为你做主,你就不可能成为至圣先师了。
把家长制扩展到政治领域,后果就更加严重,把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上,以为找到一个好皇帝,找到一群好清官,就有了太平盛世。这样场景只存在于中国历史的神话中。家长制是基于一个预设:所有的子民,所有的臣民,乃至所有的普通民众都没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务,这些人的事务和他们的命运必须由中央政府通过其委派的官员来治理与主宰。这一假设的致命错误在于:假如个人没有能力管理自己的事务、主宰自己的命运,由凡人组成的中央政府为何有能力、有资格、能胜任照管全社会所有成员事务的能力?在历史中,这种能力通常是用暴力来证明的。家长制的权力不是来自父亲,也不是来自神授,而是来自暴力。
孔子:家长制毕竟是建立在父父子子的关系基础上的,而父子之间是自然的血亲关系……
老子:父与子之间是自然的血缘关系,而且不可重新选择,君臣之间不是自然的血缘关系,而且双方都是可以重新选择的。家长制把家庭中的父父子子变成了帝王下的君君臣臣。家长制先确立父子之间的尊卑关系,并照搬到君臣之间,让君臣关系像父子关系一样不可僭越,不可选择。在此基础上,家长制把宗法制度与政治制度合二为一,把政治权力私有化、世袭化,用孝父来论证忠君。父父子子与君君臣臣的结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野蛮的结合。
家长制的恶果之一就是批量制造奴性与奴才。在大家长的统治下,你不可能从子民的面孔上看到自信与尊严,取而代之的是低三下四、唯唯诺诺、阿谀逢迎、摧眉折腰、争吃皇粮、甚至生理上被阉精神上自宫。
孔子:我觉得,政治上的家长制更像开明专制或仁慈专制。家长做出一些专断的决定或行动,也是为家庭成员和子民好,也是为他们的利益着想。因此,不能把家长制等同于专制,更不能把家长制一棍子打死吧?
老子:人们的确在作为政体的家长制与仁慈专制、开明专制之间划等号。然而,仁慈或开明与专制是自相矛盾的。对正常的成年人而言,什么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别人可以提建议,但是自身的利益最终还是要由自己来判断、决定,不能由别人来越俎代庖。按照家长制的逻辑,孩子们的婚姻都应该包办。哪个家长包办婚姻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现在包办制婚姻已经完全行不通了。况且,家长常常也是有私心私利的,而家长制常常把家长的私心和私利包装成“为了孩子好”。
在政治上,帝王也常常把私利藏在“为民众好”的名义之下。家长制以仁慈的名义,行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不折不扣的专制。爱民如子的大家长和专制者,常常试图展示开明与仁慈,但是,家长制的专制本性不会因此改变。正是凭借掌握的权力,大家长才得以把成年人降为孩童;正是凭借权力,大家长才能把自己打扮成绝对的真理与绝对的道德权威的化身。而且开明专制是不可持续的,会因人亡而政息。世界上的家长开明专制没有不蜕化为绝对专制的。家长制无论穿上什么样的马甲,戴什么样的温情面纱,都是专制。
天道章句之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
就像那新生的婴儿。
毒虫不螫他,
猛兽不伤他,
恶鸟不抓他。
骨弱筋柔小手却能紧握。
虽不知男欢女爱,其童阳竟能勃然而起,
因为他有充沛的精气。
才能终日哭啼而不疲,
因为他平和无欲。
学会柔和叫做“恒常”。
守住常道叫做“明道”。
放纵欲望叫做“灾祥”。
使力从心叫做“逞强”。
越早熟越早老,
这反而不合道,
凡是不合道的,总会早早衰亡。
(作者系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本文系作者“天堂茶话”第五十五章《专制不仁》。该系列其他文章请参阅刘军宁的搜狐博客。)
刘军宁的其他专栏文章
刘军宁:为什么价值投资者都信奉保守主义(“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一)
刘军宁:“保守的投资者夜夜安枕”(“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二)
刘军宁:真正的投资者喜欢长大的公司(“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七)
刘军宁:从人性论看投资者的能力圈(“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八)
刘军宁:学会了解,或者回避投资(“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九)
刘军宁:保守投资者为何慎对科技股(“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十)
刘军宁:“价值发现”源于资本自由(“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十一)
刘军宁:赚钱赚到几时休?(“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十二)
刘军宁:金钱究竟能不能买来幸福(“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十三)
刘军宁:如何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十四)
刘军宁:中产阶级离财务自由有多远(“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十五)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