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转入中期调整以来,舆论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市场对宏观调控的反应过度了,出现了非理性下跌…… 其实类似的观点,岂自今日始,而是“古已有之”———几乎从深沪股市呱呱坠地那一天起,就伴随着股指过山车般的狂升暴跌问世了。笔者算是过来人,期间经历过多次令人头昏目眩、惊心动魄的涨跌轮回,真是几番骇浪、几多风雨!“失去理智”、“疯狂”的判词,也曾经下了又下。到后来———大概有八九年工夫、在两轮大牛熊的交替之后吧,终于由看不惯向看得惯,又由看得惯而“司空见惯浑闲事”,从接受不了到完全接受了。这中间也有个认识过程:开始以为是因为我们是新兴市场,不成熟,投机风盛,才出现这种升也升过头,跌也跌过头的现象;接着又曾以为,是因为缺乏沽空机制,只能进行波段炒作而被放大了的波动效应;再又归咎于股权割裂。监管缺位导致庄家肆意扭曲价格区间。———最后总算恍然大悟:所有这些,从局部的角度看,虽然也有道理,也可以说是原因,然而从总的系统分析,却不能说是根本原因。美国股市历史够长、够成熟了吧?上述所列的我们认为是市场非理性表现的弊端,它都没有;可网络狂潮中鸡犬升天,然后被新世纪的门坎绊倒跌得扑地,不一样“反应过度”得令人乍舌?甚至让我们这些年的跌幅相形之下小巫见大巫!可见理性不理性,和是否新兴市场,成熟不成熟无关(顺便说一句:笔者素以为“成熟市场”的提法不妥,容易误导,应以“发达市场”代之)。 既然与市场的成长状况与发育程度无关,那么廓清思路余下来就逻辑地只有一种解释:常常被我们视为非理性的市场表现,实际上是它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质属性。但问题也就因此而来了:既然是本质属性,它就理应纳入市场规律的范畴,它就是一种常态,而绝对不是非常态。你拿与非常态相对应的非理性去套它,不是显得牛头不对马嘴、对不上号吗? 人不能要求客观实践必须服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对于股价运动也是如此。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在资本市场的入口处才大书铭刻着这一名言:市场总是对的!因为市场总是按照自身特有的规律运行的,它之所以升到这儿跌到那儿、涨成这样落成这样,背后必有其深层的动因。与其埋怨它非理性,不如反思为何自己未能捕捉到剧变的先兆,今后应如何更主动地适应这种“非理性“的现状,更切合实际,也更有益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