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目前,加息的话题又频频在各家媒体上出现,无论是赞成加息的还是反对加息的,大家都能够举出一大堆理由。我不能说他们没有道理,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即事情的实质方面更为重要。因此,对于中国要不要加息,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利息是什么?在市场体制中,几年不变的利息是否反映了市场的真实?
有人说,中国金融市场本来就不完善。在这个市场中,用健全市场的理论来看中国的实际是不合适的。这样说,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不完全的市场其基本法则是相同的。价格机制永远是市场最为核心的东西,如果仅是因为国内市场环境不好、市场机制不完善而否认金融市场价格(即利息)的作用,这完全是一种误导。
很简单,近几年来,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政府对利息的完全管制,利息也就完全僵化在一个不变的水平上。
如果我国金融市场的利息完全不变化,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不仅扭曲,而且可能完全丧失。看看国有企业对利息的变化不敏感、看看金融黑市的猖狂、看看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热潮不退,哪一样不与利息机制丧失相关呢?因此,在金融市场中,市场利息这种价格机制就应该发挥作用,利息随市场经济形势变化就是金融市场的不变法则。这仅是从一般意义上说。
如果从实际的经济数据来看,利息调整从经济过热一开始时就应该进行。近年来,为什么国内许多行业投资增长都在50%以上?就在于资金的价格低、投资收益高。即使是宏观调控后,国内的经济增长有所回落,但是经济增长率与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处于高速运行的轨道上。从今年1月至7月的数据来说,GDP的增长实现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则增长31%以上。这样的经济过热状态,如果仅是通过行政上的宏观调控,短期内有一些作用,但过后的反复可能也会随之而来。看看近几个月来国内钢铁、水泥等行业冷热情况就值得注意。
央行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持续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月末余额为62195亿元,增长6.2%,增幅比上年底低5.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储蓄存款累计增加348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317亿元。居民的剩余资金大量地分流到基金、债券、购买住房等支出中去了。居民储蓄分流,本来是政府扩大内需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近几个月的分流并非扩大内需的结果,而是,国内居民储蓄利率的长期偏低,打击了居民的储蓄意愿。以至于国内居民的储蓄存款结构中,活期的比重高达50%以上。
可以说,如果居民存款的利率过低,甚至于负利率,这不仅仅打击了居民的储蓄存款之意愿,更为重要的是迫使银行信贷收缩(由于银行存款缺乏而使信贷资金不足),实际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逐渐下降,整个社会经济增长放缓。同时,居民一旦预期负利率水平会进一步扩大,甚至于可能出现存款人到银行挤兑并抢购消费品,从而爆发银行危机。
历史上不少地方银行危机的爆发基本上都是银行挤兑的结果。因此,目前物价水平高涨、个人储蓄存款出现负利率,如果不调整利率,其后患就值得警惕。
有文章指出,国内银行个人储蓄存款利率上升,就是一次社会财富的分配,就是一种“劫贫济富”。其理由为,对整个居民人口来说,居民的收益以工资性收益为主,而非资本性收益。由于国内居民储蓄大多数为国内少数富人所有,如果银行加息,得益只能是拥有大多数财富的少数富人。银行储蓄存款是普通居民拥有财富最为普遍、最为便利的方式。别看中国的人口那样多,财富占有差距会十分悬殊,但国内居民有几家会没有个人储蓄呢?因此,利率上升最受益应该是广大的银行储户,是家家户户的普通民众。
总之,无论是从理论上来说,还是从经验上来说,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加息应该是中国经济真正发展的必然,如果央行看不到这一点,一再丧失好的机会,最后受到伤害的有可能是整个国内经济了,是广大的普遍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