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记者杜斌)新中国成立55年来,非公经济如何发展?研读今天非公经济列出的一串串最新的数字比例,人们会发现其中生动鲜明而又令人惊叹的变化。
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出现零星的、自己经营的工商户,而今天,非公经济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生力军。中国工商联最新统计
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底,中国登记的私营企业达300.52万户,注册资本35305亿元人民币;个体工商户达2353.19万户,注册资金4186.99亿元。
据了解,中国的非公经济目前正已平均每天增加1500多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每天增加30亿元的速度飞跃发展。
曾几何起,“下海”不再是个新鲜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开办自己的企业、公司,民营公司星火燎原,并成为中国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成长最快的力量。数据显示,中国目前90%的企业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中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说,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三分之二来自非国有经济,其中个体民营经济已同外资经济、股份制经济一起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三大非公经济力量。
如果说过去的中国人还留恋国有大企业的“铁饭碗”,现在非公经济已成为就业的主渠道。2003年底,中国城镇个体、私营企业就业人员8000多万人,占城镇就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民营经济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每年吸收就业人员多达1200-1500万人。另外,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中的65%是靠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再就业的,非国有乡镇企业还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
目前非公经济占中国各大城市所有服务网点的85%以上,遍布城乡的几万个集贸市场和超市,提供了城市生活肉、蛋、菜、果等农副产品供应量的80%以上。如果没有非公经济,娱乐生活也将单调不少。如今由民营影视企业制作的影片,已经占据了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半数以上的票房。一条以电影生产为龙头,辐射电视、网络、音像、出版、通讯和广告等相关行业的民营影视文化产业链正在形成。
此外,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领域也出现了非公经济的足迹。中国从事计算机应用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及其他行业的私营企业达到48万多家。数字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已有数万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而且非公经济正在获得前所未有的“准入”。2003年的春天,民营的均瑶集团出资收购宜昌三峡机场并控股东方航空武汉航空公司18%股份,被观察家认为是中国非公经济进入限制领域的一件标志性事件。随着民间资本触角向更多限制领域的伸展,一批民营企业在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耀眼的企业明星。其实,种种骄人的数字,得益于政府的推动。1988年,中国首次修改宪法时肯定非公经济是公有经济的“补充”。1993年,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次写入宪法,1999年,则把非公经济提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修宪则增加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内容。
经济学专家指出,这表明发展非公经济、保护私有财产为重点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在稳步前进,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