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有一段顺口溜不知道您听说过没有,“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 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你猜这说的是哪儿?是淮河!
从1988年到94年,淮河流域多次发生大规模污染事故,那时候的淮河,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被肆无忌惮地排到河道里,黑水横流、泡沫翻滚,不仅污染了河水,就连地下水也难逃劫难。两岸的居民守着淮河却没水喝,排队买水也一度成了淮河沿岸一大景观。也就是在94年,国务院召开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现场会,开始了综合整治淮河水环境的工程。>>我要发言
在这项工程实施了整整10年之后,最近,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来到了曾经是淮河污染最重的安徽蚌埠颖河河段视察,那么,这次曾副总理看到的淮河水是什么样子呢?
淮河现状
记者在颖河现场看到,环保人员抽取河水,现场检测。曾培炎副总理一直在仔细观察检测结果。当检测人员告诉他PH值合格时,曾副总理还特意追问了一句。曾培炎副总理说:“是不是上游水库今天放水了。”工作人员问答上游没水库。
工作人员告诉曾培炎副总理,“含氮0.24,达到二类水,二类水的标准是0。5。”记者注意到,曾培炎副总理对水质的各项指标都非常关注,还特意询问了有关污染的专业术语--溶解氧。工作人员说:“溶解氧就是水体污染越重,氧就越低。”
在当天曾副总理视察的河段,水质达到了2类水的标准,也就是说,这些水已经能够供给当地居民作为生活用水。颖河的水质如此,那么,蚌埠其他地区的水质又是怎样的呢?9月23日,当记者来到淮河蚌埠闸时,发现河水清澈透明,用来网鱼的迷魂阵竖立岸边,不远处的渔民正在用自制的渔具捉鱼。而在距离蚌埠闸十几公里的淮河支流涡河,记者发现,清澈的河水没有任何的臭味,同时,在这里捕鱼的渔民已经能够捕到个头不小的鱼。那么,蚌埠之外,整个淮河流域的情况又如何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说:“目前除了汛期,和汛前的腾库以外,淮河的干流水质,已经由治理前的4到5类水,转变到3到4类水,基本满足沿岸群众,用水的需要。”
对于淮河目前水质,尽管曾培炎副总理肯定目前淮河干流的水质比治理前提高了一个等级,但他同时也指出:目前淮河流域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仍然超过了环境的容量,特别是一些主要的支流,污染仍比较严重。
说起淮河的污染,也是事出有因。淮河两岸人口密集,城市众多,本来环境压力就很大,再加上这里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当地一度兴起一些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像造纸、酿造、食品加工,又都是些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这就更让淮河不堪重负。淮河沿岸的一些小企业制造污染的情景。这些企业生产当中,绝大多数没有任何污染回收措施,污水也就随着一道道工序四处流淌,一些企业虽然兴建了小型的污水处理设施,但处理池里也满是垃圾和青草,形同虚设。
10年治污期间,像我们刚才看到的那种小造纸、小化工,淮河两岸共关闭了5000多家。对保留下来的工业企业,国家也要求必须建立治污设施,严禁违法排污。那么,现在是否还能看到工业废水直排淮河的现象呢?一起来看看记者的调查。
非法工业排放:加大刑事处罚
10年淮河治污,淮河两岸共关闭了5000多家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小化工等十五小企业。同时国家对于现存的工业企业也要求必须建立排污设施,不允许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的直接排放,那么,工业废水直排淮河的现象是否就此消失了呢?
调查中记者发现,目前在淮河的一些支流,一些企业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源源不断排入淮河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江苏省环保厅厅长史振华告诉记者,这些企业私排乱放、破坏环境的背后,隐藏着更深的秘密。江苏省环保厅厅长史振华告诉记者,“这是不平等的竞争,我治理了,你不治理,那你成本就低,你再低价卖出去,那我不亏损了吗,这是不平等竞争啊。”
史振华告诉记者,一些不法企业私排乱放的根本原因,就是要逃避治理污染所要支付的成本,从而使产品在市场的价格竞争中获得优势;而治理污染的企业,因为私排乱放企业的存在,在市场上处于劣势。那么,治理污水排放,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又有多大呢?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说:“要造纸行业投入治理污水,小造纸每天的赢利几乎是没有的。”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小造纸、小化工、小制革这些高污染行业,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即使经过治理,也将处于亏本运行状态,而要维持经营,就只有进行各种形式的私排乱放。目前,环保部门一般对违法私排乱放的企业处以罚款,那么,这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不法企业的违法成本呢?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表示:“从省局处罚,最高不超过10万,市局只能5万,我罚的钱,可能他一天就赚回来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现行法律法规对“私排乱放”污水的排污者规定了刑事、行政和民事三种法律责任,那么除了对违法排放的企业进行经济罚款和行政处罚之外。对于违法排污的责任人,法律又规定他们又将受到什么样的刑事代价呢?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张穹告诉记者,“一般的行为,造成犯罪的,3年以下有期徒刑,比较严重的是7年以下有期徒刑,严重的可以构成三种犯罪,玩忽职守罪,徇私舞弊罪,和造成污染重大事故的,责任事故方面的犯罪,这种处罚都是三年、五年、七年不等。”
然而,调查中记者发现:目前,对于私排乱放的企业,更多的只是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那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又有多少呢?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张穹说:“全国来看,就我所知道的,现在一个追究刑事责任的都没有。”
一方面,违法得不到应有的追究。另一方面,淮河一些支流的环境污染屡屡出现反复、有些地区的污染甚至居高不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政府管理上的无序,对此,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也强调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说:“对违规违法的,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政府负责人,也要追究法律责任。”
此外,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张穹告诉记者,国外对于环境污染,处罚和罚款的力度并不很大,重要的是加大民事赔偿责任,换句话说,也就是污染事件中的受害人可以获得应有的、高额的赔偿,以此提高污染者的违法成本。那么,这样的赔偿制度有可能在国内实施吗?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张穹表示:“上游给你下游造成损失了,给群众造成损失了,要有赔偿的责任,这个要比简单的行政处罚,力度可能更大,我们正在调研,正在抓紧在制定当中。”
其实,经济处罚也好,刑事处罚也罢,为的就是要提高制污者的违法成本,让这些企业在排污之前,要仔细掂量掂量,自己这么做,要付出多么高昂的代价,避免淮河再次出现谁污染谁受益的怪圈。
有人说,淮河污染是为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可是,我们看到,十年来淮河流域人口增加了800多万,经济总量增长了1.35倍,而淮河的主要污染物十年间却下降了近一半,干流水质提升了一个等级。这组数字告诉我们,十年治污,并没有拖当地经济的后腿。能有这样的结果,国家和地方投巨资兴建的治污工程功不可没。那么,这些治污工程现在运转的怎么样?淮河治污还有没有难处?我们的记者也进行了调查,来看一看。
治污资金难题
在蚌埠第一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投资1.85亿元,每天能处理10万吨污水的设备正在运行,从市区收集来的大量污水,通过一系列的处理程序后变的清澈透明。而旁边的空地上,这个处理厂的二期工程也即将启动。记者了解到,如果加上在建和未建的5个污水处理厂,蚌埠市用于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将达到5.49亿元,而仅仅投入5.49亿元,并不能使这些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安徽省蚌埠市副市长吴洪明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污水管道的建设,这个投入很大。”
那么加上污水管道的建设,使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起来的费用到底有多高呢?蚌埠市副市长这样告诉记者。吴洪明表示:“十五计划是要建3个县的污水处理厂,和第一污水处理厂的二期工程总的投入是13.5亿。”
虽然13。5亿并不是蚌埠投资污水建设的全部资金,但调查中,蚌埠市副市长吴洪明也坦言,压力已经很大,因为,蚌埠2003年可以支配的财政收入只有20亿元左右。吴洪明说:“这20个亿的资金,基本上也只是保吃饭的资金。”
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道建设的高额费用,对于沿淮四个欠发达的省来说,可谓压力不小,而采访中,我们也发现淮河沿岸,这样的城市并不在少数。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告诉记者,“(河南周口)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投入大概就要6千万左右,要建成管网配套,又要几千万,恐怕(总数)得一个亿这个数字,整个本基(城区)财政,大概是两个亿左右。”
地方政府资金的不足,使得淮河流域应建4的161个污水处理项目,目前仅仅完成了28项,目前在建的有55项,而没有动工的项目却有78个。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九五计划要求投入166亿元,实际只投入约110亿;十五计划投入256亿,目前仅投入了83亿,不到1/3。由于资金的缺少,一些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管网配套严重不足,污水无法回收,因此,难以发挥应有功能。那么,高额投资与地方政府资金不足的矛盾,又如何解决呢?山东省环保局局长张凯说:“如果(污水处理厂),能够保本微利,市场就会引导着,大家都来建污水处理厂。”
只有解决了污水管网的建设,才能保证污水处理厂足够的污水处理量,同时,在每吨污水处理价格平均达到8毛钱时,污水处理厂才能赢利,吸引各种社会资本的眼球,真正走入市场,那么,城市污水管网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又将如何解决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说:“中央也准备加大投入的力度,提高建设资金的补助的比例,支持城市污水处理厂,收集污水管网的建设。”
看来,政府为治理淮河污染掏了不少钱,不过我们也看到,仅仅依靠政府的财力还远远不够。只有把治理污水变成一件真正能有利可图的事,才能吸引来更多的社会资金。淮河治污,不仅要把淮河水变清,更应该破解我们治理污染的难题,也就是我们天天说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 李杰 景延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 《经济半小时》 首播时间:21:30
重播时间次日: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