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从10月31日到11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3次动用谈话提醒的监管方式。保荐人为何频频“闯红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由于保荐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其责任和风险的缘故,相信第二批保荐代表人出炉后,情况会有所改善。
保荐人为何频“闯红灯”
据统计,自今年2月1日保荐制实施以来,共有4家券商的7名保荐代表人和1家保荐机构被谈话提醒,原因主要有公司申请材料制作粗糙、擅自对招股意向书特别提示内容作出修改、未充分履行尽职调查义务、推荐不符合基本发行上市条件的企业,以及保荐机构擅自指定未注册登记为名下的保荐代表人代替其保荐项目原保荐人等。
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表示,如果保荐人能作到勤勉尽责,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他说,实行保荐制的本意在于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将上市公司质量与保荐代表人的职业生涯直接挂钩。但由于资源稀缺,保荐代表人身价倍增,造成其只看重短期收益而不注重长远的职业规划。如某位遭谈话提醒的保荐代表人同时推荐了四个项目,能否尽职调查每家公司令人怀疑。据了解,还有人抱着“捞一票就走,大不了不做投行了”的思想。业内人士表示,不少保荐代表人抱着有恃无恐的心理,对其应负的责任和违规代价没有清醒认识,在这个时候给其“浇上一瓢凉水”大有裨益。
黄牌威力多大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对其采取谈话提醒、重点关注、责令改正、认定为不适合担任相关职务者等监管措施。”可见谈话提醒是保荐制制度范畴内程度最轻的监管措施。兴业证券投行部总经理姜文国认为目前对保荐代表人及其机构没有切身影响,但有一定警示作用。如果保荐人违反其他规定,还会有来自另一层面的、更严重的处罚,如不受理推荐、吊销保荐资格等。
一位投行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的谈话提醒不存在行政或法律意义,但对保荐机构的声誉影响较大,可能给客户和业内留下不尽责的印象;对于大多数保荐代表人来说,被谈话提醒、并被公诸于世也会给其履历抹上污点,当保荐代表人不再奇货可居时,其职业生涯必然受影响。
“谈话提醒”有人情味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也常约见上市公司进行谈话提醒,如今这一手段被频繁用于保荐人并公示于众,体现了保荐制的精髓———将保荐责任与个人信誉挂钩。对于目前保荐代表人稀缺造成的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以及保荐人职业生涯与违规成本之间的巨大落差,多数投行人士表示,第二批保荐代表人不日将产生,届时保荐代表人之间竞争将加剧,相信这种情况会得到平抑。
熟知国外投行业务的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杨健告诉记者,国外的监管不存在“谈话提醒”一说。国外的监管层有展开调查的无限权力,如果市场主体有违法行为,监管层会在掌握证据之后提起诉讼;如果行为不构成违法,那监管层和市场主体之间也没有什么可谈的。国外对投资银行的监管比较宽松,但知名投行为维护自己的声誉都自觉遵纪守法。我国的保荐制还在探索阶段,谈话提醒具有一定警示作用,并且显得有人情味,也可说是一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