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跨国企业避税年流失税款300亿
仅广州今年前11月审计37户涉嫌企业反避税补税逾四千万元
跨国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避税的现象十分严重,反避税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正当避税与反避税日益引人们关注之际,有媒体指名道姓指出,广东外资企业多,避税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总部在广州的某跨国企业,每年避税额估计数以亿计。
事实究竟怎样?记者经过数天来的调查并采访广州市国税局有关人士,得出的结论是:跨国公司避税的现象确实存在,但随着上月中旬《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细则》的出台,钻我国税收政策空子进行避税的难度越来越大。
据统计,仅今年1至11月,该局共对37户涉嫌避税企业开展审计调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6138万元,调增应纳企业所得税4201万元。
投资猛增反而过半亏损?
据商务部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4025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450.29亿美元。然而,总数达49万多家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根据去年的年度所得税收入情况来看,这些外商投资企业的亏损面却达到了51%至55%,年亏损金额逾1200亿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仅在我国加入了WTO后,外商实际投资额增幅就达15%。
“毫无疑问,多数外商企业存在着避税嫌疑!”一位在国税部门工作了30多年的老税务官员直率地告诉记者。他说,一个简单不过的道理,如果大部分外商亏损,他们还会不断地涌进来吗?据这位老税务官介绍,税务机关的审计调查显示,外商投资企业普遍存在关联交易中的转让定价,是外企“大面积亏损”的重要原因。据估计,中国每年因跨国企业避税而损失的税收收入约为300亿元,而转让定价实现的避税总额在跨国公司避税总额中约占60%。
据广州市国税局有关人士解释,所谓转让定价是指集团内的关联公司购买原材料,加工制造成产品后,再以低价出售给海外并联公司,从而使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出现亏损,而利润则被转移到海外关联公司。
上月底,北京一位税务权威人士估计,30%在华跨国企业从未交过所得税,80%的跨国公司存在着逃避税行为,40%的所谓“亏损”外资企业实质是虚亏实盈。
穗前11月反避税补税逾四千万
据广州市国税局有关人士介绍,广州市的反避税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近期来,针对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普遍手法和不同企业、行业的避税特点,加大了反避税审计调查工作力度,以规模大、有同行业可比性、亏损或微利企业作为选户原则进行审计。同时,运用国家税务总局反避税管理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企业获利能力指标进行排查筛选,优化了选户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了反避税工作的效能。
目前,除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反避税审计调查外,广州市国税局已开始把反避税调查范围扩大至商贸、服务行业等领域。2002年至今,广州市国税系统共对121户企业开展反避税审计调查,目前已完成审计调查结案的企业有76户,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73775万元,调增企业所得税16622万元。全市的反避税管理工作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都有了质的飞跃,展现出我市税务机关反避税工作队伍在维护税法尊严方面的有利作用和在遏制纳税人避税行为上的强大威慑力。
链接
外商避税六大花样
据广州市国税局于1至11月份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反避税审计调查的资料显示,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手法大致可分为六大形式:
一是购销两头在外,通过“高进低出”将利润转移到境外;二是虚增投入固定资产设备价值提前收回部分投资额,且虚报企业年度折旧费用,使企业迟迟未能进入获利年度;三是以支付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商誉等特许权使用费、销售佣金、回扣等形式将利润汇出境外;四是集团内部实行上、中、下游产品的多环节提取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五是以支付网络维护、广告、咨询等劳务费用转移利润;六是利用资本弱化,通过关联企业资金融通提供贷款支付利息或不收取利息等形式转移企业利润。
广州市国税局有关人士解释,在这六种避税形式中,以“高进低出”的形式把利润转移到境外便是企业最为普遍和惯用的避税手法,造成企业获利能力偏低或长期亏损的假象。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