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对他来说,这算不上挫折。看到他的第一眼,让人有这种直觉。
面前的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比想象中稍显老成。他背后的墙上,有两个咖啡色的圆形装饰,在白色墙体的映衬下显得典雅、庄重且不事张扬。
建龙钢铁项目起波澜
他不愿提及这个往事。
或许,用“黑五月”来形容宁波建龙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建龙,是建龙集团的控股公司)也许一点儿不为过。
因为一则消息让宁波建龙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2004年5月1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称,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没有报经国家审批的情况下,于2002年1月29日擅自批准宁波建龙投资3000万美元(逾2.4亿元人民币)的项目。
央视的报道同时还指出多个问题:宁波建龙钢铁项目的环境评估只是向国家环保总局作了汇报,但还未批准;宁波建龙违反国家金融政策,将从银行贷款的6亿元人民币流动资金转为固定资产投资。
此前,宁波建龙总投资160亿元,年产钢600万吨,一期工程已经进入扫尾阶段。按照计划,这个项目将在2004年6月开始“陆续投产”。但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打乱了宁波建龙的步调,并且一顶“违规”高帽被死死地扣上了。
紧接着,由国家发改委、银监会等7部委联合组成的一个调查组随后前往宁波,调查宁波建龙“违规”真相。
宁波建龙“违规”建设炼钢项目迅速成为抢眼新闻。
由此,建龙集团背后37岁的少帅张志祥浮出水面。尽管张是2002年“中国首富排行榜”第95位,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71位。但某种意义上,宁波建龙事件使他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富豪榜的排名。
曾经在浙江某国营企业工作了5年的张志祥,于1994年辞去公职,借了5万元开始做钢铁贸易,创办忠祥实业公司,并迅速发展到绍兴、杭州、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唐山等13个省市自治区。
1999年,张买断遵化市钢铁厂,更名为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之后,又在宽城、吉林、承德、唐山购并多家钢铁及矿冶类亏损企业,并转变机制,加大投资,使其迅速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2001年,同乡郭广昌(复星集团董事长)注入了3.5亿元投资金,收购了建龙30%的股权。建龙钢铁的规模,也从张买断之前的不足10万吨,迅速扩张到340多万吨。
10年时间,张的钢铁“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但在2004年的初夏,张志祥自身受到了钢铁氛围的“烘拷”而有些变形。
“那段时间张总的心情可想而知,有一种说法是遭到了来自上海的竞争对手的投诉。不知道为什么宁波建龙成了‘违规’。”
非常熟悉建龙集团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其实这种“违规”的定性不知道从何而来。也许这是一个轮回,建龙集团撞到了枪口上,但无处喊冤。
可以说,这是张志祥从事钢铁行业以来的“最高劫数”。
据消息人士透露,宁波建龙总投资有80多亿人民币,其中85%以上的资金为自有资金(股东出资),另有10%的资金向银行贷款,实际从银行贷款不足10亿元,与江苏“铁本”不能相提并论。
“不可否认,宁波建龙事件的出现完全打乱了建龙集团的计划。今年的发展可能会比较艰难。原来的想法是从宁波突围,让建龙集团驶入新的发展里程碑。但突如其来的这一变数,让建龙集团做大、做强的步伐多少有些减速,这对建龙集团的投资战略有着很大的影响。”
事不止于此。据知情人士透露,更大的遭遇是当时宁波建龙已经签署了国内外的合同,但此事却让合作伙伴开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国外客户,对建龙集团能否履约更是怀疑。这些都是看得到的损失,而那些无形的损失对建龙集团的发展更是一种压力。
据了解,宁波建龙每天的损失约在500万~600万元左右,这些只能由建龙自己承受。“受伤”的宁波建龙何去何从,直到如今还未有官方的说法。
上述消息人士肯定地告诉记者,也许很快宁波建龙事件就会有个“说法”。
一切都将结束。张志祥用略显低沉的声音告诉记者的是,他依然看好中国钢铁业的未来。
建龙仍对钢铁情有独钟
谈到中国的钢铁业,张突然提高了音调。
“中国钢铁行业的投资环境,我还是比较看好的,我认为固定资产的投资还是会持续增长。”
谈到钢铁行业的话题时,张眼睛里写满了十足的自信。先前的沉默一扫而光,关于钢铁行业的对话由此产生。
记者:你认为中国钢铁行业的投资环境是不错的,还会持续增长。支撑你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张志祥: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目前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化道路对钢材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钢铁工业的发展。二是现在中国正是加快城镇化的过程,必然带动房地产市场。这对于交通、城市建设等方面都会带动起来,在这两个背景下,钢铁行业的投资会是持续的。
记者:事实表明,连续几年中国钢铁行业的增长都是很快的,中国钢产量已连续6年位居世界之首。而且你刚才表明,中国钢铁业的投资会是持续的,但是这种增速未来会不会减缓?你认为2005年增长能力是多少?
张志祥:到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连续4年增长20%左右,估计2005年生产能力还会增长20%左右。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几年钢铁行业整体虽然是增长的,但增速将会呈下降趋势。因为钢铁工业的发展受很多外部因素的制约,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也是从持续协调发展出发的。
记者:你的预计是2005年还会保持20%的增长。这样的一种增速势必加大产能,明年的市场能不能完全吸收?
张志祥:长期保持20%的增长速度是不太可能的。2004年的钢材产能之所以完全被市场消化,这其中顶替了进口的部分。就是说进口之所以减少,是吸收了国内的产品。看到2004年的市场很好,如果2005年很多企业产能进一步释放的话,产能国内外市场能不能完全消化,是要打个问号的,因为市场是多变的。
记者:中国钢铁行业增长很快,很多民营企业都纷纷进入这个行业。如果不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恐怕还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你认为这种一窝蜂似的进入是否正常?过去几年钢铁行业的增长是理性的吗?
张志祥:过去的4年,正是中国钢材市场迅速发展的4年,正好和市场的需求相吻合。不能说过去的发展是非理性的,因为有市场的需求,才会有对钢铁行业的投资增长。从另一方面来看,很多企业进入,说明这个市场还是有盈利空间的,这种民间的投资行为其实很难用“正常”或“不正常”来形容。如果评价说不正常,供需基本平衡,这又怎么解释呢?关键是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投资。
记者:有人认为钢铁产能过剩是不正常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张志祥:目前来看,我个人觉得钢材市场是很正常的。市场经济中成熟产业的最大特点是适当的过剩。适当的过剩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的表现。通常来看,产能上存在10%左右的过剩是产业发展合量的范围。要做到产业发展中产能无过剩,只能回到计划经济中去。
其实产能的适当过剩,就会淘汰一些落后的企业,这也是一个市场洗牌的过程。
记者:谈到钢铁企业,人们很习惯划分为国有和民营。有人认为民营钢铁企业就是“后娘”的孩子。你认为民营钢铁企业是不是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
张志祥:在政策上并没有国企和民营的划分,但现在观念上还存在着国企和民营的区别。这是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民营企业要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另一方面社会对民营企业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记者:钢铁行业的重组是大势所趋。你认为民营企业重组国有企业的可能性存在吗?未来中国钢铁业将会是一种什么格局?
张志祥:未来民营钢铁企业重组国有企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会越来越淡化国企与民营的这一说法。中国钢铁行业在做大、做强方面和国际钢铁企业比都有差距。未来几年,我相信中国钢铁企业的个数会减少,重组是未来钢铁行业的趋势。未来国外企业到国内重组和国内企业到境外发展的现象会越来越多,因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体的,是无法阻挡的。
记者:钢铁行业的投资明年政策上仍然是宏观调控,受此影响,未来的钢铁业的投资主体可能会是谁?
张志祥:未来的钢铁业的投资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有的企业进行规模扩张,进行产能的扩建及工艺设备的改造,这是更新换代的投资。另一种是新进入钢铁行业的投资者。之所以还会有新的投资者进入钢铁行业这一领域,肯定是他们认为还会有机会。不过,企业进行设备的改造这种投资可能比重要高一些。
记者:钢铁行业受政策及市场的变化影响是最大的。建龙集团会不会为分散风险而进行多元投资?
张志祥:我们的投资战略要相对集中,过去投资也是和钢铁行业相关的产业。投资如果太分散,竞争力会减弱而失去竞争优势。即使对外投资,我们也会在和钢铁行业相关的领域或上下游进行投资,形成一个产业链。
看得出来,张志祥对钢铁行业依然充满着热情。他说,他更希望做一些实事儿。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周颖采写)
( 责任编辑:飞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