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近日看了新华社的两则报道,心情相当沉重。
一则是,“记者在宁夏南部山区西海固调查发现,当地农家子女考上大学后,一家人便为交巨额学费四处借债,有的变卖家产,有的甚至背上民间高利贷……孩子上大学,全家都遭罪。”
一则是,“吉林省农安等部分农村,由于日益昂贵的学杂费,一些家庭因教致贫或返贫,家长背上了沉重负担。”
新华社的报道还称,一些家长悲凉地说,供孩子读书就像一场赌博:初、高中的费用已经给家里带来沉重的负担,但孩子能否考上大学还是未知数;孩子考上大学家里会背上一个更大的包袱,但毕业能否找到好工作仍是未知数。面对这些未知数,家长需要拿出大笔钱去“赌”。一旦这场赌博以失败告终,对于有的农村家庭而言,有可能要用许多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来还债。
我不禁感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同学中也有来自农村相当贫困家庭的,但那时候,学校的收费很低,再穷的家庭,报名上学是没问题的;学校自己出版或编印的教材都是半价或免费发放;如果享受一等助学金的话,足够基本的生活和学习费用了。
如今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可为什么却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了?
作为基本国策,教育的重要性无须赘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也喊了许多年。应该说,相比较而言,教育系统现在已经不能算穷的了,高校教师已成收入相对稳定且令人羡慕的职业,只是上不起学的“苦孩子”依旧还有。这不能说是正常现象。
去年9月召开的全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透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总量的快速增长,高校中贫困家庭学生的数量有较大增加。目前全国普通高校近1200万在校生中,贫困家庭学生约占20%,人数在240万左右”。
一个国家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普及,因为在对发展起作用的诸多因素中,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因素是最决定性的因素,人的素质是最可靠的保障。而这些都必须要由良好、普及的教育来达成。所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就难有发展的长足动力;一个充满活力的、理性的社会,什么都可以是昂贵的,但惟独教育不能。
我认为,国家在教育政策等方面应该满足这样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不能有孩子因经济原因上不起学;在校大学生基本的生活学习需要,应有保障。宏观上讲,广受诟病的教育产业化倾向必须尽快纠正;微观上说,教育收费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其次是设定公开透明的减免机制和助学机制。
基于这种分析,笔者认为教育的价格已经到了非降不可的程度了———既然短期内快速提高所有农民的收入、让农民们能够为子女支付高昂的学杂费还不可能实现,那么选择就只有一种:降低教育的价格,让每个人都不会因智力之外的因素而无法接受必需的教育。
正写作此文的时候,获悉来自海南省的好消息:2005年,海南省将安排1.5亿元资金用于全部免除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让全省贫困孩子都能上学,并把这当作“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经济发展成果”的一项举措。
孩子要上学,家庭也不因此遭罪———这实在不能算是什么过分要求。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