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杭州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西湖是杭州最有名的景区,从2002年开始,西湖风景名胜区陆续实行免费开放,到2003年4月,没有围墙、不收门票的完整西湖将自己的每一寸绿地和每一处景观还给了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全国园林景区门票制度改革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免费西湖”在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上亿元的综合收益。(1月14日新华网)
在全国各地景点门票的一片“涨”声之中,来自杭州的这条消息显得是那么另类,然而又是那样振聋发聩,让人耳目一新。且不说公益性质的景区的频频涨价于理不合、于情相悖,即使完全从经济的角度看,“免费西湖”免出了大效益,也足于让我们在羡慕杭州的精明之际,又感叹于那些钻进“门票经济”中出不来的地方是怎样鼠目寸光。
西湖不收门票当然“亏”了——每年要少掉几千万元的门票收入。然而因为不收门票,来杭州旅游的游客却多了许多,游客在景区产生的消费也就相应增加了。一算账,游客消费额增加了。赚的远比亏的多。随着西湖免费开放的不断扩大,游客自然而然地会多去一些景点游玩,在杭州逗留的时间相应会延长,住宿、购物、交通、饮食等花销也就相应增加了不少。据杭州市假日办统计,200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外地来杭游客达到140万人次,游客在杭州平均逗留时间延长为2.8天。期间接待外地游客的旅游收入达14.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1.43%。西湖风景区实行“零票制”,恰叫吃了小亏了占了大便宜。
免却一张门票,换回上亿收益,“免费西湖”的故事耐人寻味。从表面上看,景点免票使旅游部门失去了一大块经济效益,然而换个眼光看问题,景点免票乃是“放水”,可以“养鱼”,政府能够把“养鱼”获得的收益回补给景区,不就形成良性循环了吗?
“免费西湖”的故事更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急功近利的“门票经济”不仅留不住人,而且会把人赶走,已经不合时宜,更发展不了综合性的旅游产业。旅游经营单位不能再把目光仅仅放在门票上,而应该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在相关的服务性产业上下功夫。衡量景区的价值,并不在于是否收费、收多少费。倒是不懂放水养鱼的道理,而只知道涸泽而渔,再有价值的景区也会变成只能自赏的孤芳。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