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杂文,叫《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费厄泼赖”,公平游戏、公平竞争之意。在当年民族危亡的时刻,老先生认为在文坛上不应该讲什么“费厄泼赖”精神。笔者认为,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特别是资本市场体制的今天,真的应该大讲特讲“费厄泼赖”精神了。而在资本市场树立“费厄泼赖”精神之前,先别忙着资本运作。
最近,不少曾风云一时的大企业高层管理遭遇尴尬。据笔者粗略统计,去年一年中,至少有3家上市公司的领导人被禁止进入证券市场;10多家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被司法或纪检部门调查处理。这些败绩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细究起来,背后多有资本运作的阴影。
资本运作,按传统译法叫“资本运营”。按其本意,本没什么神秘,就是企业通过对内部和与外部其他企业间的资本重新组合,现实资本的更佳配置,以求得资本效益的最大优化。但是在一些企业界人士眼中,资本运作似乎是一种魔术。不管企业造什么,卖什么,只要像拼积木一样,把股权拼来拼去,就能一本万利,财源滚滚。因此有人认为,资本运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销售经营之后的更高形态的经营。据报道,中国企业界也曾出现过资本运作高潮,或许有过成功的先例,但是近来因为资本运作,而把本来红火的公司业务运作得严重亏损;把高管人员集体运作进了监狱;把原号称“某某系帝国”的大集团运作得分崩离析的案例,实在数不胜数。甚至更有大量国有资产被运作进私人腰包。
笔者认为,对于正摸索建立中国式现代企业制度,或更具体地说探索建立中国式企业管治模式的中国企业来说,企业管理者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和销售经营上,资本运作应该缓行。这首先是因为,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看,企业经营的主要任务还不是资本运作;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看,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里,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推力还得依赖制造业。而中国制造业的主要问题是大而不强,许多产品产量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但欠缺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企业都忙着资本运作,想靠把股权拼来拼去赚钱。谁还有心去开发技术、创建品牌?即使拼凑出几个超级大企业,能有什么竞争力?
其次,不言而喻,资本运作需要在健康成熟的资本市场上进行。人所共知,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的发育程度、管制水平还远未如人意。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企业在资本运作上出问题了。
再次,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也不是所有大企业都是靠资本运作做大做强的。只有美国企业比较重视资本运作,德、日等国企业就并不太热衷资本运作。在实行英美法系和英美公司管制模式的美国,企业高管通常持有较多本企业股份,对资本有较大的支配权;美国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公众参与度高,股市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强;美国长期实行银行分业制度,一般商业银行不得持有企业股票,与此同时,却有一批专门从事资本运作的投资银行。一些投资机构甚至专门从事杠杆收购业务,即整个收购一些公司,经改造或重新包装后再整体出售。因此,美国企业比较重视资本运作。在日本,大企业通常与大银行结盟,相互间有比较稳定的持股关系,企业主要负责生产和销售经营,大不必玩什么资本运作。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