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地球上差不多每5个人中,有2个不是中国人就是印度人。因此,这两个亚洲大国的经济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我们要了解明日乃至更遥远的未来,就必须研究下文提出的这6个问题。
Q1、两个大国的经济表现如何?
A1、两国迈步追赶世界领先经济体,中国占优。20世纪40年代,这两个大国赢得独立。尽管两国政体不同,但它们都奉行类似的经济理念。两国领导人都担心再次成为外国经济利益的附属品。两国都认为,资本主义既不公平又缺乏效率。结果,两国都实行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到20世纪70年代,两个经济体都踏上了从国家控制走向市场、从自给自足理想走向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历程。两国都开始追赶全球一些领先经济体。但中国一直比印度做得好很多。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两个大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共同国际价格衡量)差不多,都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20。但到去年,中国的人均实际收入已达到美国水平的15%,而印度大致相当于中国水平的一半。如果说两国都做得不错,那么中国要出色得多。1980至2003年间,按共同国际价格计算,中国的人均实际收入在此期间上升了300%,而印度则上升了125%。
Q2、为什么两国经济同时加速?
A2、两国同时向市场经济转变。转变的理由几乎一样:当时两国经济的表现都不好。随后,两个大国一方面都能利用各自大量的勤劳人口所产生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利用与世界领先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距。从中国的情况看,改革方向相对来说保持一致,而且管理得相当好。印度则不如中国。一段半心半意的改革在1991年以国际收支平衡危机告终。这一危机转化为机遇,使当时的财政部长(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领导实施了一系列大胆改革。这场改革在90年代中期结束,而经济加速也随即停止。
Q3、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优于印度?
A3、两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及依赖的要素不一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仅需要认识两国经济战略上的差异,还要认识两国政体上的差异。两个国家都是伟大文明的继承者。但中国的文明无法与国家政体分开,而印度的文明则无法与社会结构分开,尤其是不能与种姓制度分开。从很大程度上说,这些政治和社会差异可以解释两国发展战略的不同之处。中国基本上复制了其它东亚国家的成功故事,尽管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较弱,而其经济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开放程度高于日本和韩国。中国的经济增长基于以下因素:高储蓄、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基础教育普及、快速工业化、日益解除管制的劳动力市场,以及一个向国际开放且有竞争力的经济体。印度的经济增长模式与中国大不相同,实际上在许多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它以服务业为基础,而且显然未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储蓄率和基建投资都远低于中国。工业化几乎尚未开始。文盲率高,而另一方面精英教育又很发达。印度正规的劳动力市场是世界上受监管最多的市场之一。各种法规和相对严格的进口屏障仍制约着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国政府视发展为目标,并将其视为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印度政客则将组织利益的代表性视为目标和他们合法性的基础。中国的政治是发展式的,而印度的政治仍主要是庇护式的。不难看出,为什么中国的增长一直远远高于印度。中国不仅储蓄和投资比印度多得多,而且在利用全球经济所赐机会的程度上,也远远超过印度。中国人也更有技能,所实行的社会和经济转型更为深刻。
Q4、两个大国可以继续快速增长吗?
A4、肯定可以。快速增长的潜力取决于它们同世界领先国家在平均生产率上的差距,以及制度和政策上的质量差距。关于前一点,如果中国复制日本或韩国赶超美国的表现,那它就有可能极其迅速地再增长30年。就后一点而言,国际透明度组织、2005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以及世界银行的投资环境和“经商”指标显示,中国和印度的商业环境都存在问题,而在印度,法律拖延和政府机关傲慢造成的障碍比中国略微严重些。简而言之,两国的制度和政策质量都存在许多问题。但这也表明未来有大幅改善空间。不良制度既是制约也是机会。
Q5、印度能赶上中国吗?
A5、这取决于两国的表现。中国增长的主要内部制约是制度性的:缺乏法治,导致产权不明晰,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以及金融体系存在严重弱点。中国不仅面临国内诸多挑战,还有可能受到外部制约。中国是全球贸易中如此庞大的参与者,并且其自身经济已然如此开放,中国的出口强势很难持续。不论以何种标准来衡量,未来的挑战都是巨大的。但很有理由相信,中国至少将再快速增长20至30年。这需要持续且痛苦的改革。如果中国经济确能保持高速增长,那么印度能与之匹敌吗?印度前高级公务员维贾·科尔卡认为,印度的政治稳定性、牢固确立的民主、相对高效的金融体系、日益深化的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供应环境等,都有力地预示着未来增长。但印度也有诸多制约。公共部门的负储蓄大大限制了资本构成。尽管政治和法律体系发展良好,但仍然臃肿、低效率。政治上缺乏对发展的关注。此外,迄今为止,需求上升一直未能赶上日益增加的劳动力供应。加快印度经济增长当然有可能。但那需要大幅提高储蓄和投资,增加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以及显著加快工业化。
Q6、世界应该对这两个亚洲大国有何期望呢?
A6、两国继续保持迄今的发展模式。摩根士丹利在进行精彩的分析后归纳了一个观点,“如今就是印度和中国的时代”。这没错,尽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以中国而不是印度为主。德赛勋爵以类似的口吻得出结论,“中国将再次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印度或许将成为一个伟大的民主国家。”正如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委员会的阿尔温德·维尔马尼所指出的,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25年,中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两个大国的崛起将对全球资源需求、经济重心,以及实力均衡产生巨大影响。适应这些变化总是很难的。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很有可能构成一个最大的挑战。
(本文作者马丁·沃尔夫是《金融时报》的副主编和首席经济评论家。1999年以来,他一直是每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的特邀评委成员)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