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最新出版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让相当多的北京人很是“受伤”。尽管在数百项具体指标中,北京市在200个城市中拥有最多的“第一”,但几个关键指标的落后,几乎足以让那些“第一”从根本上失去了应有的光环和荣耀。
一个是北京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在第四位;一个是一向以文化中心著称的北京,其文化竞争力位列竟然排在第21位;一个是在政府管理竞争力中,政府规划能力指数列40位、政府执法能力是31位、经济体系灵活适应性指数是26位;一个是北京的环境竞争力列第10位,其中的城市环境舒适度指数列44位,排名较低。(3月18日《新京报》)
尽管排名所依据的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笔者认为,北京市还是需要从根本上对自己的处境进行反思,需要正视排名本身带来的考问和挑战。
虽然表面看来,北京市目前在人力资源、科学技术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但不难发现的是,这种优势的取得,实际上是和明显的政策倾斜,是和巨大的资金投入,是和巨大的人力资源的浪费直接挂钩的。
有句话可能听起来有些过火,但足以让人警醒,那就是,对人才的浪费是一种犯罪。需要看到的是,尽管北京目前拥有很多的人才和技术,但由于这些还不是一种终端性的价值存在,还需要一些因素的支撑,这些“优势”才能转化为现实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优势。而北京,恰恰因为其他因素的欠缺和不足,使得这些因素没有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社会和社会主体所需要的终端性社会需求。比较之下,我们不难发现,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虽然在人才资源上与北京相比不占优势,但他们的市民已经开始惬意地享受现代城市的文明和舒适。而由于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和房价过高等各种因素,北京大多数市民还在身受各种煎熬,还在劳累、辛酸当中追求基本的幸福生活。
记得19世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相当著名的诗:人充满劳累,却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一生都极为推崇这种意境。而实际上,很多时候,很多人并不怕劳累,不怕付出,不怕流汗、流血,但是,却很怕自己宝贵的青春、时间和精力,不由自主地被一些消极的制度和程序耗费殆尽,害怕陷入一种心理上无穷无尽的疲惫,害怕因为一些因素的存在而把原本简单、纯洁的人生搞得太复杂,害怕在自主和不自主之间卷入一种非理性、无序的生存竞争困境。显然,这种制度和程序性的东西不是单个主体所能够抗拒和排斥的,这应该是管理部门的责任。
实际上,政府部门本应该系统地反思现有的那些让人异化的管理制度和理念,以从根本上把那些遮蔽“存在”亮光的因素摒弃开来。然而,我们却无比遗憾而困惑地发现,在北京,目前还有不少管理者依然沉溺于皇城根儿天子脚下的虚荣,依然还有不少人在推崇和身心践行那种历史悠久的官本位传统,依然还有不少人热衷于那些保守、陈旧和排外的管理模式。而正是这种管理制度、理念本身存在的诸多欠缺和不足,使得许多原本优势的因素难以体现,使得许多原本有价值的因素难以转化为现实竞争力,使得许多能量没有充分释放和利用起来。而这,对于北京--一个日益国际化的大都市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致命的阻碍作用。
( 责任编辑:xiaobo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