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酝酿已久的国内石油体制改革方案,将在下个月接受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组织的一场“三堂会审”。据了解,这套让民营油企望眼欲穿的改革方案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成果”,方案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我国石油工业上游市场化研究课题”;第二部分是“我国石油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研究报告”;第三部分是“我国石油市场运作体系研究报告”。(3月29日《北京晨报》)
事实上,目前的进展绝非偶然,在两会上,民营石油商已经建言,希望尽快出台“非公经济36条”关于石油行业的“游戏规则”,以“成全”民企进入石油勘探领域。目前的“非公经济36条”属于框架性文件,对于民营油企只是一张“入场券”,缺乏配套措施,在中国现实环境下,如果不积极推进,无疑又会流于空谈,而此次“三堂会审”似乎可以看做是民营石油企业的一大胜利。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贯彻“非公经济36条”精神的具体体现,民营石油企业全面介入中国的石油行业,对于打破国内油企“三巨头”的垄断,意义非凡。
长期以来,国内的石油市场一方面是国内油源紧张,另一方面却是高达数百亿元的民间资本得不到充分利用。究其原因,由于垄断力量的存在,相对石油产业的下游市场,民营油企更难介入上游市场。
而垄断的负面效应已经出现:垄断企业明显缺乏效率,在国内面临油荒的情况下,单单依靠几个企业的力量已经难以满足国内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垄断者缺乏“垄断的责任感”,对资源独占却没有开发动力,经常“占而不采”,希望介入的民营企业却“不得其门而入”。结果,国内勘探和开发新的油田进展缓慢;垄断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必然要维持垄断高价,所导致的较高的石油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价格,已经增大了我国大多数依赖石油的部门的成本。
因此,打破石油行业的垄断已势在必行。在高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在一份“关于两大石油集团垄断控制油源导致民企无法生存”的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抓紧时间进行石油体制改革;主管能源工作的副总理曾培炎也作过相关的批示,强调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无论国企还是民企要一视同仁。但一到基层,由于各方面的利益纠缠,推动力明显就会减弱,这也是国内石油体制要改而未改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在体制改革的框架确定之后,需要细节的跟进。这次石油体制的具体改革方案如果出台,希望是有的放矢,而不只是因应民间的呼声。
事实上,只有出台详细的可操作性的配套细则,才能真正保证民营企业对石油产业的上、中、下游的介入。毕竟,打破垄断既需要战略上的俯瞰,更需要战术上的细致,例如未来进入民企的资本条件、队伍素质设定、民企获得勘探权后能否获得配套的原油(或成品油)进口权,以及进入国内的石油能否在民营炼油厂进行炼油加工等配套政策,将非常重要。事实上,只有每个产业链环节都打通,才能利于民企真正介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必然会减少未来在执行中的摩擦。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尽管石油行业的市场化已经启动,但其中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要知道,上游市场的风险更大,民营企业切忌“一哄而上”。在此,应该强调的是政府的协调和引导,而且参与的各方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 责任编辑:胡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