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有车人看了我算的账会震惊,养路费太贵了吧?大家都买车就还要贵,有车人知贵而退,不塞车了,不需要增加和扩充道路了,以后的道路修建费就下来了。是不公正的、廉价的养路费刺激了人们买车。
笔者2月9日在《新京报》上发表了“轿车,路障,哪位挪动一下”一文。不久编辑传给我读者吴昊先生的质疑。吴先生说:“我在为郑教授引用大量数据以事实说话的严谨治学作风而钦佩的同时,也感到一丝困惑和不解:做为轿车的所有者,除了每年要缴纳养路费1320元之外,还要缴纳车船使用税(据我所知北京自行车已取消此项税种),同时,还要和广大的乘公交车的、骑自行车的、甚至步行上班的市民一样履行公民的义务:缴纳个人所得税及其他应缴的税种,没有任何特殊!也就是说,轿车族除了承担应付的三分之一之外,作为全体公民的一分子,对另外三分之二也做出了贡献!我不知道郑教授文中所言的不公正来自何处,也为来自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的堂堂教授出此低级的错误而感到遗憾!
如果郑教授能够走出高深的象牙塔,到西单等人流汇集之处走走,我想就不会感慨不公和愤怒了。“
我在北大、人大都是连一张办公桌也没有的,我没有一点牢骚的意思,感觉正常,只是帮助吴先生理解中国“高深的象牙塔”。西单真的不常去了,建议那里开成步行街,那样西单会更繁荣和人性。王府井还去,虽然距离很远,但是托地铁的福,很快就到,走在那步行街上惬意而不烦人。
轿车拥有者该缴多少养路费,应该在不同利益群体讲出各自的道理后,由立法部门或职能部门确定。我怀疑此前有这个过程。很高兴接过吴先生的话头。
北京2001-2005年平均每年道路修建费98亿。北京现有机动车208万辆,其中轿车142万辆。2004年机动车共缴纳养路费32亿,其中轿车缴纳18.7亿,其他机动车缴纳13.3亿。全体就业者(640万人)共同缴纳66亿,人均1031元。有车人实际上缴纳的养路费(1320元+1031元)是无车人(1031元)的2.28倍。吴先生觉得太多了,我觉得差得远。
北京这些年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修这么多路?是因为轿车的增加。如果仍然像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多数人以公共汽车和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尽管北京常住人口增长了,我判断仅需要现在的道路修建费(每年98亿)的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二(10亿-20亿)就足够了,绝对不需要花这么多钱,修这么多路。换句话说,现在修路费中的十分之八以上是轿车导致的,你们支付的养路费就应该是无车族的8倍以上。
轿车的占地面积和轿车间的安全距离都远比自行车大,我认为轿车的使用面积是自行车的5-6倍。
按照相差8倍或者5、6倍计算,有车人和无车人,分别应该缴纳多少养路费呢?
现在拥有北京户口的城镇从业人员是491万。外来人口总计409万。居住一年以上的占55%,是225万。按照从业者占2/3计算,外地在京从业一年以上者149万。北京城镇中共计从业人员640万人。北京现有轿车142万辆。就业者中的无车人不到498万(因为有车族中也有不从业者)。
如果以轿车人和无车人按照5、6、8倍的差距,来分摊北京每年的84.7亿元修路费(未计算轿车以外的机动车,因为其多数为生产用车)的话,情况如下。按8倍计算,有车人缴纳4147元,无车人518元。按6倍计算,有车人3764元,无车人627元。按5倍计算,有车人3506元,无车人701元。减去和无车人共同缴纳的税费,按双方8、6、5倍差距计算,有车人需要为其轿车单独缴纳养路费3629元、3137元、2805元。也就是说,轿车族的养路费最起码该翻一番。
有人说,多跑路、少跑路不能一样缴税。不错,可以将道路税打到汽油里,但是北京的有车人平均应该缴纳这么多道路税。因为这道路是天价,还因为你不能“剥削”无车人。
我估计有的朋友会提出,有车人和无车人缴纳养路费的比例可以通过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比例来确定。这当然也是一种道理。但是这样也就回到了我那篇文章的主题,即时下轿车严重地侵犯着自行车人的路权,轿车与自行车间的路障已经形同虚设。要这样计算养路费的话,就必须先完成我的主张--重建路障,轿车绝对不准穿过路障进入自行车道。
再追加一句。就是按照道路性质来分担养路费,有车族也还是要分担一点非机动车道路的修建费。为什么?因为未成年人肯定不会上机动车道,他们使用的是非机动车道,大家要一同为他们分担。说得更通俗些:很多有车族的成员也要为自己的孩子在自行车道上行路支付费用的。对不起,无车人成员使用机动车道时,比如乘坐公共汽车或者打的,却不必单独缴纳机动车道的养路费。要么是因为车票里已经包含了,要么是社会鼓励乘坐公共汽车,对公共汽车免除了养路费。
有车人看了我算的账会震惊,养路费太贵了吧?大家都买车就还要贵,有车人知贵而退,不塞车了,不需要增加和扩充道路了,以后的道路修建费就下来了。是不公正的、廉价的养路费刺激了人们买车。
我不敢说我的账算得就对。请吴先生和其他读者一同来算账。少说风凉话,大家账上见。
( 责任编辑:胡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