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早报昨日消息,民营的上海春秋航空公司初定6月10日实现首飞。在此之前,同样民营的开津奥凯航空已先期飞上蓝天。而另一家民营的航空公司--成都鹰联也将在近日实现首飞。
早几年,民航因垄断体制改革迟缓,经常成为舆论抨击的“靶标”,现在看来,民航的改制正在迎头赶上,这是值得欢迎的。
2月下旬,《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6条”)正式公布,早报紧随发表《期待“36条”成为非公经济发展分水岭》的“东方评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运行态势作了客观分析与预期。同时,我们也在等待,要看一看哪个省(市、区)贯彻落实“36条”动作最快?
4月15日,我们等到了相关的消息。当天的《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独家报道“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上海精心酝酿实施意见--38条:向非公经济敞开大门。”“38条”系上海抓紧贯彻落实“36条”的实施意见,已经由市委常委会审议,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择日公布实施。
近5年间,是上海非公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其间,个私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39.8%;私营企业税收年均增长46%;个私经济提供就业岗位70万个;科技型私营企业数年均增长26%。成绩不容置疑,但差距依然不小。尤其是作为一个开放型的国际化大都市,个体私营经济占二三产的份额仍然偏小,若和周边的江浙两省对比,差距就更显突出。
还是在这5年间,上海前后推出的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并不少,加起来约有60多份政府文件从不同角度为发展非公经济松梆,但像“38条”那样全面、系统地出台鼓励政策意见还是第一回。据披露,“38条”的“含金量”之高,开放力度之大前所未闻。
并非偶然巧合,4月17日,《新华社》公布《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的第3条专讲“改善非公经济的体制环境”。早报评论员全文
阅读第3条,发现上海拟出台的“38条”与其不谋而合。把这些“因素”串起来分析足以说明,新一轮发展非公经济的地区间“赛跑”,上海的起脚很快。
我们如此看重上海的“38条”,在于我们一贯认为,尽管国务院“36条”的内容已经相当具体化,但它终究是针对全国非公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作出的“制度安排”。具体到地方,由于各地的发展现状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异,非公经济现有的盘面有大有小,再加上不同行业、领域内非公经济现有的实际生存状况亦有差别,贯彻落实国务院的“36条”就必须结合各自的省情和市情,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和制度安排。有时候,甚至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一事一策”。在这个认知层面上,上海拟出台的“38条”实施意见,堪称紧密结合“市情”贯彻落实国务院“36条”的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地方版”。
以往,非公经济发展面临体制性障碍,非公资本扩大投资遭遇市场准入限制,非公企业贷款融资受到歧视对待,这些障碍、限制、歧视都是有形的。“36条”公布后,再设置有形的障碍、限制和歧视之类的“壁垒”显然是不合时宜了,也行不通了。但有形的“壁垒”消除后,并不代表民营资本和非公企业,从此就可不受阻挡地进入以往不准进入或限制进入的行业、领域和市场。没有“地方版”的实施意见,民营资本和非公企业要进入以往不准涉足之地,依然受到一扇无形的“玻璃门”的阻挡。也即,你可以看到“玻璃门“内的市场空间,但你却仍然不知该怎么进入--通过何种途径进入?进入后施展拳脚的空间有多大?
毫无疑问,“地方版”的实施意见,就是要解决人家进门的途径,明确进入的程度。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毫不犹豫地拆除那道“玻璃门”!
可以这么说,“36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各地发展非公经济打造了一个共同的“制度平台”,但这并不意味有了这个平台,从此各地发展非公经济的机会就均等了。相反,“36条”更可看作一条新的“起跑线”,谁能跑到最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先起脚。就当务之急言,就看谁率先拆除那道无形的“玻璃门”。
( 责任编辑:胡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