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提要:近日,各个“富豪榜”“慈善榜”纷纷推出,各种评论也不绝于耳,主流观点大都是在或谴责富人为富不仁,或声讨富人缺乏公德之心,笔者认为其实富人的义务只是交税。
“慈善排行榜”又出来了。评论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和“富豪榜”一一对勘,以得出谁大方谁抠门儿的结论,然后批评中国富裕阶层没有社会责任感,哀叹贫困者的可怜无助。济贫,经常被当作个同情心的话题来讨论。那么,各个阶层的表现如何?湖南湘潭,有伤者睡在路边5天等死。不止一个城市有了限制乞丐的法令,别的城市不好意思这么做,但只是不好意思而已,如果把这种政策交付民意,有调查证明,城市居民多半会支持限制乞丐,驱赶无籍贫民。
不能什么都指望同情心。那是靠不住的。现在,一种意见已在流行,那就是:穷人是竞争的失败者,他们应该接受这个命运,安贫乐道,自然,社会也应该对他们有适当的救济。在这种强大的意见面前,同情心的力量微不足道。
这种意见错在哪里?这得从“竞争”的手段说起。现代社会鼓励竞争,在理论上的原初状态,什么手段都可以采取;社会形成,建立了一些约定,某些人得放弃某些手段,比如不再在半路上抢别人的猎物,作为回应,社会保证所有人都不会饿死。负责执行这一保证的机构,就是我们所称的政府。
不能把任何群体弃在无助之境,多数人接受这一见解,但或者以为这是出于同情心,或者以为是为了避免麻烦(比如犯罪)。在这种理解下,扶贫济困或者成为道德领域里的事情,或者是出于对社会运行成本的精细计算。与此相应的社会政策,是一手制造麻烦,一手用法律的强力来对付麻烦。
现在讲究和谐社会。和谐的社会出自对所有社会成员负起责任的制度。改善贫困阶层的生活状况,即实现社会对成员的承诺,是政府的本来责任,而不是富人的道德义务。富人的义务是交税,由政府来再分配,其中的一部分将用于周济穷人,给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平等的竞争机会。
富人多做公益捐款,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都是好事,值得鼓励。但我不认为应予以道德挤压,而且,这类善捐,似更应用于公益,或者资助对紧急灾害事件的救济,而不应做阶层间的直接转输,拿去访贫问苦。因为那样反会刺激出畸形的阶层心理,放大阶层差距,而且,为弥平承恩感,人们通常会发展出相反的情绪。
而由政府颁发的补助,穷人大可拿得心安理得。一种观点认为,不劳动者不得食。但不劳而得食的人多得很,如遗产获得者,我们都觉得他们无可非议,何独苛求于穷人呢?而现在的世风,是上看富人不顺眼,下看穷人眼不顺。上看富人不顺眼,没本事予以制度制衡,只好予以道德压力;下看穷人眼不顺,则恨不得请到视线之外,或连人家用手机、坐出租车也要立法来限制。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