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笔者去年2月在公主坟电器市场购买了一个手机,一个月前由于偶然事故,不小心把手机液晶屏幕摔碎了,于是便开始了一段劳神费力的维修手机之旅。
当初选择这款不太出名的国产彩屏手机主要是出于价位较低的原因,买的时候也没考虑很多别的因素,直到维修之后才大呼上当。一开始跑了好几个附近的手机维修市场,结果统统被告知根本没有此品牌手机的零部件。无奈之下,我只好按照手机维修卡上的提示坐公交车去了北京西站附近的手机代理维修点。
由于已经过了保修期,代理维修商把我的手机打包寄回给了深圳厂家维修,这一去就是两周。两周之后,当我兴冲冲地跑去取手机时,发现屏幕修好了,铃声却消失了,于是又被迫寄回深圳再次维修;又过了两周,当我很欣慰地听到我手机的铃声之后,又再次郁闷地发现手机信号没有了。面对着代理商无辜而又哭笑不得的表情,我想起了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位消费者刚刚购买的国产MP3前后维修了十几次还没解决实际故障。
笔者无意在此渲染个人经历,只不过这件事让我不禁想到:长此以往,我们的民族产业如何得以迎接入世后的春天?
尽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有三年之久,然而当初那些惊呼“狼来了”的国内企业仍然是呐喊的多,理性思考的少;随波逐流的多,踏踏实实做事的少。许多民族企业到现在仍然在一味强调以价格取胜,殊不知跨国公司在实现本土化生产之后,其产品价格正在逐步向国产品牌靠拢。耐用消费品市场正在进入以质量和服务取胜的“后价格战时代”。
与国外品牌相比,民族品牌在技术含量和品牌认可度上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在价位上和全程质量服务上发挥国产品牌的比较优势与本土优势。然而,值得警惕的是,仅仅强调价位优势是一种短视行为。它最终会以伤害消费者的信心和信任为代价,从而损害生产商的利益。“后价格战时代”下的消费者不仅关注价位,更注重的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和维修保障———这也正是国产品牌的瓶颈所在。如果每个民族企业都像笔者碰到的手机厂家那样,卖出了不管修,修了不管好,那么所谓的消费者“人文关怀”根本无从谈起,国货的竞争力恐怕也不会令人乐观。
□谢光耀(北京市民)
( 责任编辑:悲风 )